嚴妍
聲勢律動在中職音樂教學中的運用探索
嚴 妍
(福建第二輕工業學校,福建 福州 350007)
摘 要:為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教師在中職音樂教學中不僅要講解相關的音樂基礎知識,傳授基本技能,還要培養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音樂鑒賞能力以及音樂創造能力,逐步提升學生的音樂核心素養。聲勢律動在培養學生音樂核心素養方面具有積極作用,可有效增強學生的音樂節奏感,提高學生的創造力,促進學生和諧發展。在具體教學中,教師可通過聲勢律動促使學生掌握相應的音樂知識、音樂技能,激發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深度感知音樂情感。
關鍵詞:聲勢律動;中職;音樂教學;審美能力;鑒賞能力;創造能力
中圖分類號:G71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2)02-0076-03
音樂教學在中職人才培養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藝術素養。因此,在中職音樂教學中,教師要不斷創新和改革音樂教學方法,逐步提升學生的音樂核心素養,為社會培養更多優秀的復合型人才。這其中,聲勢律動在培養學生音樂核心素養方面教學效果顯著。本文結合教學實踐,重點探究聲勢律動在中職音樂教學中的運用價值、運用策略,以進一步提高中職音樂教學質量。
一、聲勢律動概述
1.聲勢律動的內涵
聲勢律動主要是指身體結合音樂旋律所發出的聲響、做出的動作,以此表達自身對音樂的理解。聲勢的表現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拍手、打響指、拍手臂、拍大腿以及跺腳等。這些聲勢表現形式相對來說比較容易理解,也比較容易做到,更是聲勢律動教學中較為常用的幾種聲勢表達方式。律動與聲勢有所區別,雖然律動也是身體根據音樂旋律做出各種動作,但是不需要發出聲響,只需在動作上體現出對音樂的理解即可,即通過不同的身體律動迎合不同的音樂旋律。律動的表現形式比較自由,可以自由擺動身體,也可以根據自己對音樂的理解自由舞動身體,簡單、自由的律動形式為晃動頭部、扭動腰臀或揮舞手臂等。
2.聲勢律動應用的原則
教師在中職音樂教學中運用聲勢律動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果,促進學生對音樂知識的理解,讓學生掌握相應技能。為使聲勢律動在中職音樂教學中達到理想的應用效果,在實際應用中,教師需遵循以下原則。
(1) 適度性原則。雖然應用聲勢律動可以營造輕松、愉快的課堂教學氛圍,以寓教于樂的方式激發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加深學生對音樂知識的理解,豐富學生的音樂情感體驗,但是教師并不能因此在中職音樂教學中過度依賴聲勢律動。過度運用聲勢律動會導致學生沉浸在身體的律動中,教師無法有效控制課堂教學節奏,從而影響課堂教學的順利開展。在中職音樂教學中,音樂教師要選擇恰當的時機、恰當的方式來運用聲勢律動提高音樂教學效果。
(2) 針對性原則。所謂針對性原則就是要針對合適的音樂教學內容選擇恰當的聲勢律動教學方式,這樣才能使聲勢律動在中職音樂教學中發揮應有的作用。因此,中職音樂教師要對聲勢律動的適用范圍有清楚準確的了解,不要在教學中隨便運用,而應根據教學需要合理使用,從而確保中職音樂教學在聲勢律動的輔助下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3) 輔助性原則。聲勢律動只是音樂教學中的一種教學手段,而不是唯一的教學方法,因此,教師要在中職音樂教學中充分發揮聲勢律動的輔助性作用,合理把控課堂教學節奏。
二、聲勢律動在中職音樂教學中的運用價值
在中職音樂教學改革過程中,聲勢律動之所以受到重視,是因為聲勢律動在中職音樂教學中體現出較高的運用價值,具體表現如下。
1.增強學生的音樂節奏感
培養學生良好的音樂節奏感是中職音樂教學的重要目標。聲勢律動可以讓學生通過身體動作更好地感知音樂節奏,并形成相應的音樂節奏體驗。這樣可有效挖掘學生的音樂節奏潛能,提升學生的音樂節奏敏感度。
2.提高學生的創造力
培養學生良好的創造力也是中職音樂教學的重點。通過運用聲勢律動,學生可根據自己對音樂旋律的理解自由做出相應的身體動作,這是一個即興的表演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表現欲望以及創作欲望被激發,而這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創造能力。另外,在運用聲勢律動的過程中,學生會對音樂形成深刻感知,這對激發學生的音樂潛能也具有積極作用。可見,學生通過聲勢律動可扎實掌握相關音樂理論知識,感受不同節奏、不同旋律的音樂特點,為未來的音樂創作打下良好基礎。
3.促進學生和諧發展
音樂本身就具有陶冶情操、凈化心靈的作用,對學生的身心發展有積極影響。因此,教師可采取相應教學策略,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各種音樂教學活動,接受音樂的熏陶、感染。但在傳統中職音樂教學中,學生的課堂參與度較低,自我表現的欲望也不強烈。而聲勢律動可為中職音樂教學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學生在活躍的課堂氛圍的感染下,會激發內心的自我表現欲望,積極參與音樂課堂教學活動,這對促進學生和諧發展具有積極意義。
三、聲勢律動在中職音樂教學中運用的具體策略
1.促進學生對音樂知識與技能的掌握
在中職音樂教學中,音樂基礎知識、基本技能是最基本的教學內容。在這部分內容的教學中,傳統的教學方法以灌輸式為主,教學氛圍單調,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不高,對知識的理解、掌握效果不理想,中職音樂教學質量也不高。聲勢律動是調動學生多感官的教學方法,在中職音樂教學中,音樂教師要合理運用聲勢律動幫助學生深入理解相關音樂知識,掌握基本的音樂技能,不斷提高學生的音樂學習效率。例如,在組織學生進行聲勢律動訓練的過程中,教師可將基礎音樂知識融入聽、唱、動等環節,將音樂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互融合。這既可降低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難度,又可讓學生在節奏感中理解、掌握音樂知識與技能,形成深度記憶。同時,教師還可以應用聲勢律動進一步體現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激發學生的課堂參與積極性,提高學生的音樂學習效率。例如,在組織學生欣賞音樂作品《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曲》,講解相關的曲風和節奏時,教師可改變傳統單一的理論灌輸的教學方法,組織學生進行聲勢律動訓練,讓學生通過身體律動體驗音樂節奏,理解有關曲風和節奏的理論內容,以此提高音樂理論知識教學效率。在此過程中,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被充分調動,可在教師的指導下自主完成相關知識的學習。
另外,在音樂教學中,教師還可以將音樂作品的文化內涵、創作背景等元素融入聲勢律動教學中。例如,《伏爾加船夫曲》是一首俄羅斯歌曲,揭示的是沙皇統治下的人民的生活狀態,既有水深火熱之中的忍辱負重、饑寒交迫,又傳遞了堅忍不拔、頑強不屈的精神。在聲勢律動教學中,音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模仿纖夫拉纖的動作,提高學生對音樂作品的感知能力,使學生深入理解音樂作品的內涵。
2.激發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
中職院校的部分學生缺乏應有的自我約束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因此,要調動學生的音樂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音樂學習效果,實現人才培養目標,音樂教師就要充分激發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學生只有具有強烈的音樂學習興趣,才能積極主動參與各種音樂教學活動,才能主動思考,才能形成獨特的音樂情感體驗。而聲勢律動是激發學生音樂學習興趣的有效途徑之一。在傳統中職音樂教學中,灌輸是教師主要的教學方法,課堂互動較少,課堂氛圍沉悶。而聲勢律動可以營造輕松、愉快的課堂教學氛圍,讓學生體驗到音樂學習的樂趣,感受到音樂的獨特魅力,從而激發更大的音樂學習興趣。另外,在中職音樂教學中,音樂教師還可運用聲勢律動進行課堂導入。例如,在組織學生學習《青春舞曲》時,音樂教師可在正式授課前用一首充滿青春活力的、旋律優美動人的音樂作品組織學生進行聲勢律動訓練。這種風格的音樂作品可以強化學生對音樂的感知,營造生動、活潑的課堂教學氛圍,讓學生跟著音樂旋律自由進行身體律動,以極大的熱情快速進入學習狀態。可見,聲勢律動應用于中職音樂課堂的導入環節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起到課前“熱身運動”的作用,讓學生初步了解教學內容,有效集中注意力。
當然,在中職音樂教學中,歌曲的旋律各不相同,表達的情感也豐富多彩,其中,有的歌曲旋律、結構比較簡單。這種歌曲學起來比較容易,但是要想營造活躍的教學氛圍,強化學生對音樂的理解卻有一定難度。例如,《四季歌》的旋律、結構就比較簡單,在運用聲勢律動開展教學的過程中,中職音樂教師可讓學生伴隨歌曲旋律和節奏進行手操表演。這樣,音樂教學就具有趣味性和節奏感。聲勢律動還為師生、生生互動提供了條件。良好的課堂氛圍需要一定的互動,而聲勢律動本身就具有較強的互動性,需要師生、生生之間進行溝通和交流。為進一步提高課堂互動效率,教師可以將動作設計成兩人或者多人合作完成,這樣,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就更高,互動效果也更好。
3.引導學生感知音樂情感
在中職音樂教學中,教師在傳授基礎音樂知識和音樂技能的同時,要注重培養學生感知音樂情感的能力,學生只有正確感知到音樂所蘊含的情感,才能深入理解音樂的內涵,才能真正感受到音樂的魅力。另外,一定的音樂情感感知還可激發學生的音樂創造力。聲勢律動是提高學生音樂情感感知能力的有效途徑。首先,聲勢律動訓練為學生感知音樂情感營造了良好氛圍。例如,在教學《山那邊喲好地方》時,音樂教師可以采用多元化的音樂展示方法,加強學生對這首音樂作品的理解、感悟,如介紹作者、作者的創作思想、相關音樂文化背景等。這些內容可讓學生對音樂作品形成初步的情感體驗。其次,以音頻或視頻形式讓學生進一步感知音樂作品的情感。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跟隨音樂節奏進行自由的身體律動,充分感知音樂的旋律和節拍。這樣可以讓學生與音樂作品產生情感共鳴,更好地感知音樂作品所蘊含的情感,從而加深對音樂作品內涵的理解。可見,聲勢律動在中職音樂教學中可培養學生的音樂情感感知能力與表達能力,將學生帶入音樂營造的情感氛圍中,激發學生潛在的音樂創造力。
四、結語
綜上所述,聲勢律動應用于中職音樂教學中可增強學生的音樂節奏感,提高學生的創造力,促進學生和諧發展。在具體運用中,教師要遵循適度性原則、針對性原則、輔助性原則,促使學生掌握相應的音樂知識、音樂技能,激發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感知音樂情感,不斷提高學生的音樂學科核心素養。基于聲勢律動在中職音樂教學中的積極作用,中職音樂教師應加強對聲勢律動的研究,以此進一步提升中職音樂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李延松.聲勢律動運用于中職音樂教學中的價值探討[J].現代職業教育,2021(37).
[2]廖娉娉.聲勢律動運用于中職音樂教學中對節奏感的培養價值[J].戲劇之家,2020(30).
[3]洪云.聲勢律動在中職音樂教學中的運用和使用策略[J].北方音樂,2019(20).
[4]郭宇婷.律動教學在中小學音樂教育中的應用[J].中國文藝家,2019(10).
[5]周婷.奧爾夫教學法應用于高師視唱練耳教學的新思考[D].長江大學,2018.
[6]方曉敏.聲勢律動在初中音樂教學中的運用分析[J].黃河之聲,2019(15).
[7]朱紅霞.聲勢律動在小學低年級的實踐[J].教育,2019(36).
[8]黃靜樂.聲勢律動在高校音樂教學中的應用[J].戲劇之家,2019(23).
[9]王亮.音樂教學中聲勢律動法的應用芻探[J].成才之路,2018(26).
[10]郭立斌.“動感”的音樂課堂,自主學習的舞臺[J].兒童音樂,2019(01).
[11]馬莉.音樂課中聲勢律動教學微觀設計[J].小學教學參考,2018(30).
Exploration of the Application of Momentum Rhythm in Music Teaching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Yan Yan
(Fujian Second Light Industry School, Fuzhou 350007,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improv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competence, teachers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music teaching should not only explain the relevant basic music knowledge and teach basic skills, but also cultivate students' music aesthetic ability, music appreciation ability and music creation ability, so as to gradually improve students' music core competence. Momentum rhythm plays a positive role in cultivating students' music core competence, which can effectively enhance students' sense of music rhythm, improve students' creativity and promote students' harmonious development. In specific teaching, teachers can promote students to master corresponding music knowledge and music skills through sound rhythm,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music learning, and guide students to deeply perceive music emotion.
Key words: sound potential rhythm;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music teaching; aesthetic ability; appreciation ability; creative abil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