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沙沙
摘要:隨著幼兒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人們對幼兒教育也越來越重視,幼兒教師在這樣的背景下面臨著更高要求。整體在朝著專業化的方向發展,除了在進入幼兒教育崗位之前必須接受系統化培訓,在崗位中也要思考如何才能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能力。但目前我國的幼兒園教師整體專業能力還不是特別強,仍然具有較大的提升空間。基于此,本文首先簡單介紹了幼兒園教師專業能力的發展現狀,隨后提出了相應的提升策略,以期對發展幼兒教育事業具有一定推動作用。
關鍵詞:幼兒教育;幼兒園教師;專業能力;提升策略
當前開展幼兒教育不僅要傳授簡單的生活知識、文化知識,更要培養幼兒的各種能力,比如語言表達、思維能力等,更要啟發幼兒的智力,以此為幼兒打下良好的發展基礎。但部分幼兒園教師專業能力還無法滿足這些要求,對此必須采取更有效的策略做出改變,促進幼兒教師專業能力的不斷提升。
一、幼兒園教師專業能力發展現狀
從整體上看,當前幼兒園教師群體偏向年輕化,據相關調查報告可以得知,我國大部分幼兒園的教師都在20歲左右,占比超過了70%,40歲左右的幼兒園教師占比非常小。幼兒教師群體年輕化發展一方面有利于幼兒教育理念的更新,而且年輕教師也更容易和幼兒進行交流,容易接受新事物,有助于幼兒教育事業的發展。年輕的幼兒園教師隨著工作時間的延長,其能力提升也會越發明顯,但和年齡較大的幼兒園教師相比,在工作經驗工作態度以及對緊急事件的處理方面呈現弱勢,這一點也是急需加強的。另外幼兒園教師的專業和幼教專業不符的現象比較普遍,部分幼兒園教師在進入幼兒教育崗位之前并沒有接受過專業化培訓,甚至所學專業和幼兒教育完全是不同的領域。在受教育程度方面,多數幼兒園教師都來自中職院校,大專甚至更高等級的高校畢業的幼兒園教師數量非常少,雖然專業能力可以在工作中通過學習不斷提升,但在一段時間內其專業能力不能完全滿足我國當前對幼教提出的多項要求。
二、幼兒園教師專業能力提升對策
結合幼兒園教師專業能力發展現狀可以得知,在進入幼兒教育崗位以后,教師還需要不斷學習,這樣才能夠充分滿足幼教行業的各項要求,具體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教學生涯的合理規劃
提升幼兒園教師的專業能力無法在短時間內完成,其必須建立在合理規劃的基礎上,要通過有計劃地培養才能真正實現專業能力的提升。作為幼兒園教師,其自身必須正確看待幼教崗位,充分結合各種主客觀條件和自身的實際情況對專業能力和教學素質進行加強,同時還需要重視職業生涯方案的規劃,從而在職業生涯方案規劃的幫助下令自身價值得到更充分的體現,并且能夠獲得更多教學資源,教學生涯的合理規劃還能夠促進幼兒教師眼光的不斷提升,而這些都是提升專業能力這種不可缺少的因素。另外,對我國幼教崗位的發展現狀、新時期對幼教崗位的各種要求、未來有可能經歷的轉變等還需要進行了解,這樣可以為幼兒教師專業能力的提升提供更有效參考,為其指明發展方向,使其專業能力能夠更好地適應行業發展。
(二)學習先進理論以及方法技巧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以及人口數量的提升,幼兒教育事業進入了發展的春天。在這樣的背景下,幼兒教育理論在不斷更新,面臨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幼兒園教師若想更好地提升自身專業能力,除了要做好教學生涯的規劃,還要學習更多的先進理論以及工作方法技巧。當前被廣泛認可,且已經在幼兒教育中得到應用的是開展幼兒教育是為了幫助幼兒打好發展基礎,讓幼兒掌握知識、提升能力、發展智力,更要在幼兒教育中融入德育元素。而關于方法技巧,應在傳統幼兒教育方法基礎上開展大膽創新,充分尊重幼兒的身心特征,將游戲以及多種有效的現在教學工具合理應用到幼兒教育當中。當幼兒教師能夠真正做到這一點以后,其專業能力也就能夠滿足幼兒教育的基本要求,然后再結合崗位特征和自身需求進行調整和完善,即可達到不斷提升專業能力的目的。
(三)專業化的幼兒教師培訓
雖然幼兒教育崗位對能力更加重視,但經過專業化培訓的幼兒園教師更容易適應崗位,在崗位中的提升速度也更快。因此需要不斷完善幼兒教師的培訓工作,以更專業化的方式培養幼兒教師。這一點相關高校應充分發揮作用,尤其是一些大專院校,其應該進一步完善幼兒教師專業的課程體系,重點考查學生的專業化能力,從培養能力的角度入手開展幼教專業教育。而對于一些中職院校,雖然在幼兒教師培養方面也發揮著重要作用,但和高校相比存在較大距離。因此中職院校可以和相關的高職院校開展合作,成立更進一步的幼兒教師培訓機構,為中職院校幼教專業畢業的學生提供深入學習的機會,使之能夠接受更深層次的培訓。這樣不僅有利于其在幼教崗位上的發展,而且對我國幼教事業的發展也會產生積極推動作用。
三、結語
綜上所述,明確幼兒園教師專業能力發展現狀,然后通過教學生涯規劃、學習先進理念和方法以及專業化培訓的角度入手提升教師的專業能力,可有效提升幼兒園的教學水平,推動幼兒教育事業的良好發展。
參考文獻:
[1]杜媛媛.池州市幼兒教師專業發展現狀及提升對策[J].池州學院學報,2018,32(06):12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