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仲華
摘要:學生自身的思維能力發展程度,以及初中階段的數學學習水平有明顯差距,因此高中數學教學的開展,也將學生劃分為學優生和學困生。站在素質教育理念下,教師也要及時關注學困生的學習情況,采取個性化的教學指導,幫助學困生不斷提升數學學習效率。本文從習慣、方式等角度出發,分析學困生學習效率低下的成因,并探索有效的教學策略,實現學困生的轉化目標。
關鍵詞:學困生;高中數學;學習效率;教學策略
高中數學與初中數學存在很多的不同點,高中階段學生會接觸到更加抽象的數學概念與公式,對知識領域的探索也會變得更加深入,因此也對學生提出了更多的挑戰。學困生沒有及時適應高中階段的學習節奏,沒有掌握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導致高中階段學習效率低下,需要教師給予個性化幫助與指導。
一、幫助學困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結合當前高中學困生的數學學習情況,發現大多數學困生學習效率低下,并不是由于智力原因導致的,更多受到了不良學習習慣和態度的影響。在初中階段對數學學習沒有足夠興趣,也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因此雖然在高中付出了很多的時間與努力,但卻沒有獲得應有的回報。為此,教師要嘗試培養學困生的學習習慣,在新知識學習以及數學問題解答環節幫助學困生提升效率。
在帶領學生學習新知識時,嘗試引導學困生主動分析相應信息,尋找數學概念和知識點,并進行有效的歸納整理。在此基礎上,學困生才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數學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如,在解答函數問題時,學生必須有較強的觀察力和信息處理能力,才能掌握具體的數字變量;解答圖形幾何問題,需要學生有一定空間想象和邏輯思維;三角函數問題的解答,需要學生從本質上分析函數公式的關系,并合理運用。在帶領學生學習“余弦函數基于正弦函數的基礎”時,也帶領學生接觸到了更多的三角函數知識。在課堂上,我通過提問正弦函數知識點的方式,幫助學生區分開不同的函數形式。在剛剛接觸這部分知識時,sin=直角三角形的對邊比斜邊,而帶入到三角函數當中,正弦型函數也會進行一定的轉變, y=Asin (ωx+φ),(A>0,ω>0),x ∈〔0,+ ∞〕。在課堂上與學生共同分析正余弦函數之間的差異性和共同點。通過提問的形式,幫助學生找出本節學習的重難點內容,也引導學困生轉化思維方式,嘗試思考常數與變量的取值范圍,有針對性的學習新知識內容,提高學困生的數學學習效率。此外,在解答相應數學問題時,學生對重難點知識已經有所掌握,也會結合課文給出的公式,分析已知量與未知量之間的關系。在解答數學習題時,借助公式一步步進行推算與解答,找到正確的解題方式與目標。教師在新知識教學與問題解答環節采取有效策略,幫助學困生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
二、找到適合學困生的學習方式
良好的學習氛圍是轉化學困生的關鍵,好的氛圍可以為學困生及時提供幫助,掌握有效的解題技巧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因此,教師需要結合具體的習題,引導學困生找到適合自己的解題與學習方式,實現隨時隨地想學就學的目標。如,在開展人教版必修五不等式的教學時,在已經幫助學生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找到有效的解題方法。在不等式教學中融入數形結合,將數字轉化為圖形,進而求出未知量及其取值范圍。結合具體的問題,引導學生將學習思維延伸到更高層次,通過調整正項的方式帶領學生進行放縮法訓練。在高中階段,不等式的形式也是多種多樣的,教師也要在帶領學生解答不等式問題的同時,挖掘出相應的隱含條件。結合學困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在課堂上運用數形結合等數學思維,幫助學困生延伸思維并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才能有效提升學困生的學習效率。
三、“因材施教”的學困生教學策略
在當前階段,我國大多數高中數學教學,對實踐教學的關注度明顯不足。在課時的分配上,更多關注理論教學的開展,實踐教學時間相對較少,并且缺乏合理的實踐教學方式與評價標準。種種因素導致學生不關注數學實踐,整體教學效率與質量得不到保障。而實踐教學的限制,也是導致學困生學習興趣不高、學習效率相對低下的主要原因。因此,在高中數學課堂上,教師想要實現學困生的轉化,不僅要關注學習習慣、學習方法的培養,也要嘗試設置學困生幫助卡,教師結合學生的基礎知識掌握程度、解題能力、學習積極性等內容,填寫學生的幫助卡。結合幫助卡的信息,引導學生之間互相幫助,用優生帶差生的方式逐步幫助學困生提升學習效率。教師在課堂上逐步梳理數學知識點和提高點,有針對性開展學困生指導,實現學困生的有效轉化。
四、結語
學困生作為教育者極為關注的學生群體,怎樣提高學困生的學習效率成為數學教師主要的研究課題。通過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掌握高效學習方法以及針對性的指導策略,從學習氛圍、學習質量上做出轉變,才能從根本上轉化學困生,幫助學困生提升數學學習效率,提升高中數學整體教育質量。
參考文獻:
[1]徐盼盼.高中數學教學中提高學困生學習效率的策略研究[J].華夏教師,2020(17):51-52.
[2]吳仙鳳.高中數學教學中提高“學困生”學習效率的策略[J].西部素質教育,2018(411):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