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澤媛
摘要:在我國的教育事業不斷進行變革的當下,社會對于新時期學生的培養標準也在進行改變,這就推動著各階段學校的老師要對自身的教育方式和教育目標進行創新。音樂課程在小學階段的教學主要任務,是對學生的審美素養和情感體驗進行培養和豐富,通過對學生審美能力和感知能力的有效增強,來有效塑造學生的創造思維。本文主要以小學音樂教學為例,探究在欣賞教學中應當如何滲透創新思維的培養策略。
關鍵詞:小學音樂;欣賞教學;創新思維
創新為社會的發展提供動力支持,創新精神則為民族的進步奠定靈魂基礎。因此,在義務教育階段,在知識教學的過程中強化學生的創新意識,是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小學階段,學生的思維發展是非常快速的。因此,老師應當結合學生這一階段的思維發展規律,進行針對性的思維培養,讓學生在音樂學習的過程中逐漸形成創新的思維和創新的能力,為社會輸送更多的創新型人才。
一、重視音樂實踐,激發學生思維創新
創造性思維的培養,離不開音樂實踐活動的土壤支持。學生在參加音樂實踐活動的過程中,能夠讓心性得到陶冶,讓音樂素養得到提升。因此,老師在理論教學之余,應當認識到實踐活動的重要性,從而為學生提供相應的培養機會。比如,在欣賞《天鵝湖》的時候,老師除了直接進行音樂教學,還可以給學生播放相應的視頻短片,讓學生搭配相應的舞蹈表演來進行音樂欣賞,在舞蹈演員的肢體動作中對音樂進行更好的理解,并在理解中強化對舞曲的認知和感受。在完成欣賞環節之后,老師還可以讓學生結合現有的一些工具,如手指琴、三角鐵等,綜合自己的感受來進行音樂的演奏,以此來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除此之外,老師還可以給學生播放一些沒有聲音的舞蹈畫面或者電影場景,讓學生在觀看之后嘗試進行配樂。老師可以將學生分為幾個小組,并給每個小組的學生指定不同的視頻片段,讓學生在團隊的合作配樂過程中,強化學生之間思維的碰撞和創作的溝通,從而讓學生以活動的方式真正愛上音樂,愛上音樂的創作。
二、創設情境導入,培養學生創造思維
音樂能夠給人帶來愉悅的感受,老師想要培養學生的音樂創造思維,就需要通過帶領學生進行經典作品的欣賞,來對學生的思維進行啟發,讓學生能夠在欣賞中逐漸深入的挖掘作品背后的創作精神。老師在引導的過程中,要結合本班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和學習進度,在符合教育標準的前提下,選擇適合的音樂作品。在教學中,老師可以發揮情境教學的優勢,借助多媒體的手段來為學生營造一個充滿音樂魅力的班級氛圍。比如,在欣賞《黃河大合唱》時,老師可以首先帶領學生一起去了解作品背后的創作故事,借助現代技術給學生展示這首歌曲的相關視頻和音頻,讓學生在掌握歌曲內涵的情況下,感受歌曲的魅力和演唱者的內心情感。老師通過創設教學情境的方式,能夠帶領學生的思維沉浸在音樂的世界里,這樣不僅讓課堂充滿音樂的活躍性,而且還能讓學生在感知的基礎上激發創作的熱情,讓音樂教學實現寓教于樂。
三、鼓勵開拓聯想,激發學生創新潛能
小學階段,學生們的抽象思維發展還不夠成熟,這一時期的他們往往具有天馬行空的想象力,而這恰好是學生創造性思維發展和實踐的前提和基礎。老師應當尊重這一階段學生的各種想法,并對學生的想象加以鼓勵,然后將自己的教學手段進行優化和調整,讓學生在適應不同教學條件和方式的基礎上,進行音樂的學習和創作。比如,在欣賞《花兒與少年》時,老師可以鼓勵學生根據自己對歌曲的感悟和想象進行二次創造。在學生開始獨立創作之前,老師可以對學生的創作思路和主題進行引導,讓學生可以融入當地的一些花卉場景和傳統風俗文化等內容進行創作,讓歌曲具備一定的人文風情,并體現自己的風格和喜好。在學生完成創作之后,老師可以引導其他學生一起欣賞,在不同風格的欣賞過程中,感受音樂的魅力。這樣不僅能夠豐富學生的音樂體驗,而且還能讓學生積累創作的素材、獲得創作的靈感,提高創造的思維和能力。
四、融入生活教學,提升學生創造能力
老師需要認識到的是,一切創造活動的最終來源,都是生活實際。只有來源于生活的音樂,才是最打動人心的。因此,老師應當有意識地尋找音樂與生活的連接點,用生活化的教學方式來引導學生從生活中進行音樂創作的取材,培養學生的思維和能力。比如,在欣賞《我們多么幸福》的時候,老師可以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踐和生活經驗,進行歌詞的編撰。在開始創作之前,老師首先需要帶領學生以打拍子的方式去體會音樂的節奏強弱,感受不同節奏下的音樂會帶給自身怎樣的感受,讓學生能夠在熟悉節奏的基礎上,掌握音樂變化的規律,然后再讓學生進行音樂的演繹。在生活化的教學方式下,能夠讓學生在理解歌曲的旋律和節奏的時候更加高效便捷。老師可以鼓勵學生在結合節奏變化的情況下,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相應的歌詞填寫,讓它變成一首完整的歌曲。在這個嘗試的過程中,學生的創編能力能夠得到綜合的鍛煉,這對他們創造思維的發展是非常有效的。
五、結語
在小學音樂的教學環節,老師通過引導學生進行音樂優秀作品的欣賞,讓學生在欣賞中進行感悟,在感悟中釋放自己的想象力,從而給予自身的創造性思維一定的活躍空間,讓音樂在陶冶個人情操、塑造個人性格的同時,為自主獨立的創造提供支撐,讓學生能夠在進行創造創新的過程中得到音樂素養的有效提升。
參考文獻:
[1]張安琪,任佳.設計與創造——對于教材《鋼琴少年》的簡要分析[J].樂器,2021(06):4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