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燦妹
摘 要:互聯網資源的應用極大豐富了數學課堂教學的形式及內容,提升了數學教學效率,已經成為當前數學教學中重要的輔助手段。新課改背景下,數學教師應合理利用互聯網資源開展教學活動,培養學生的數學自主學習能力,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文章基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基本內涵,對利用互聯網資源提升學生數學自主學習能力的策略進行深入探討,旨在構建高效數學課堂,進一步促進學生發展。
關鍵詞:互聯網資源;小學數學;自主學習能力;能力培養
中圖分類號:G623.5;G434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2)01-0061-03
新課改背景下,素質教育越來越受到人們認可和重視,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已經成為當前數學教學的重點內容。數學是一門邏輯性和抽象性比較強的學科,它需要學生具有一定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而互聯網資源的應用,可以幫助教師以具體的、形象的視頻、圖片、動畫等形式來講解抽象的數學知識,從而將數學知識變得更直觀、更生動,有效降低數學學習的難度,激發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興趣,從而極大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改善數學教學效果?;ヂ摼W資源在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不僅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更為數學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讓數學課堂變得更為精彩、更為豐富。
一、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基本內涵
自主學習就是學生自己做主的學習活動。自主學習能力,就是學生在已有的知識基礎上,運用正確的學習方法,獨立地進行學習的一種能力。在自主學習過程中,學生可以調動已有的知識經驗,發揮主觀能動性,選擇自己的學習內容、學習方式。我國著名學者龐維國提出,自主學習是學習者自覺制定學習目標,主動選擇學習方法,并自我監控學習的全過程。自主學習能力涉及學習動機、學習方法、學習時間、學習結果、學習環境以及社會性環境等六個方面的要素,具有自主性、能動性、獨立性、差異性和拓展性等特點。學生數學自主學習能力培養,既是新課標內在要求,也是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重要保證。
二、培養學生數學自主學習能力存在的問題
1.教師教學理念陳舊,數學自主學習能力培養意識薄弱
長久以來,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以分取人的現象比較嚴重,忽視學生數學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部分教師觀念守舊傳統,盲目地認為學生一般都比較貪玩,自我管理意識差,缺乏數學自主學習能力,于是在數學教學過程中過于強調教師的主體地位,經常采用“填鴨式”的教學方式,強迫學生死記硬背,啟發性教學不足,學生在數學教學中始終處于被動接受的地位,導致學生缺乏數學自主學習意識。這種對學生數學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漠視,嚴重制約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學校缺少培養學生數學自主學習能力的長效機制
目前,雖然部分學校對培養學生數學自主學習能力提出了明確的要求,但是缺少真正的制度保障,沒有從課程建設、師資培訓、教學規劃等方面建立起培養學生數學自主學習能力的長效機制。這也導致部分教師在培養學生數學自主學習能力時只能“各自為戰”,缺少統一的教學方案。此外,部分學校對此也缺少工作檢查和年度考核評比工作,嚴重影響了機制運行。培養學生數學自主學習能力非一日之功,只有通過全體教育工作者長期的探索和實踐,才能建立起科學的培養學生數學自主學習能力的長效機制,提高學生的數學自主學習能力。
三、利用互聯網資源提升學生數學自主學習能力的策略
1.借助網絡資源,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認識某種事物或進行某種活動的心理傾向和動力,對鼓舞學生獲取知識、發展智力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激發興趣、提高興趣、保持興趣是保證學生有效學習的關鍵,只有讓學生對知識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欲望,才能引發學生自主探索的行為,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啟迪學生的思維并使之處于最活躍的狀態。自主學習的關鍵是要有學習的動機,而部分學困生恰恰就是缺少學習的動機,對學習沒有任何興趣。此外,數學的邏輯性和抽象性較強,學習難度較大,很多學生在學習數學時感到很吃力。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就需要充分把握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以多樣化的教學方式來開展教學活動,給學生帶來更新穎的學習體驗,從而達到吸引學生注意力、培養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效果。而互聯網資源的應用和普及,則能幫助數學教師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以多樣化、趣味化的方式來開展教學活動,以具體化、形象化的方式來呈現抽象的教學知識,從而給學生帶來各種新鮮體驗,顯著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課堂上數學教師既可以利用互聯網資源拓展學生數學知識,讓學生的視野跳出書本的局限,還可以利用互聯網資源創設數學教學情境,吸引學生的學習注意力。由此可見,網絡世界的海量資源,向學生打開了一個全新的數學知識世界,能很好地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
2.借助網絡資源,開展數學故事教學
數學教學是要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通過對問題的解決來提升他們的數學能力。如果我們能夠將數學以故事的形式向學生進行講述,以網絡資源為媒介,那么這樣的數學教學必定豐富多彩,引人入勝。因此,教師可以通過互聯網搜索合適的數學故事資源,借助多媒體將抽象的數學問題蘊含其中展示給學生,且在學生聽完故事以后可以就其中的數學問題展開討論,幫助學生在故事情境中學會自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能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實踐證明,在數學教學中充分利用背景故事,創設情境,不僅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寓教于樂,也能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數學五年級上冊“小數乘法”時,教師可以通過網絡搜集《國王賽馬》的故事,并利用多媒體展示給學生看,在學生觀看完故事后,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并結合故事情境設置數學問題,如“比賽前3名可以分別獲得11.5枚金幣,那么獎勵前3名選手,國王總共需要付出多少枚金幣呢?”部分學生回答出11.5+11.5+11.5=34.5(枚),此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如何用乘法公式來進行運算呢”,由此引出3×11.5這一運算公式。由此可見,教師借助網絡資源,將數學知識融入故事中進行數學教學,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數學興趣,又能引發學生的自主探究的積極性。學生可以根據教師創設的故事情境從各種學習資源(特別是網絡教學資源)中自主學習、自主操作、自主發現和探索,形成數學知識結構體系,進而提升數學自主學習能力。
3.利用互聯網資源,構建生活化數學教學
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中?;ヂ摼W與人們的生活緊密相連,可最大化地匯集教育資源,在數學教學過程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網絡資源,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環境,從學生的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情境,豐富教學活動,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歸納、類比、猜測、交流、反思等活動 ,獲得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進一步發展學生數學思維能力,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傳統課堂教學中通常是教師占據主體地位,長此以往,會讓學生的數學學習缺乏目標和動力,形成固定思維。數學是一門和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學科,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互聯網資源將數學課堂與學生們熟悉的生活進行有效鏈接,從而消除學生對數學知識的陌生感,拉近數學學習和學生的距離,讓學生切實感受到數學其實就在自己的身邊,讓學生真正體會到數學學習的趣味性和實用性。因此,教師利用互聯網資源,進行生活化的數學教學,能夠使更多數學知識和生活聯系得更加緊密,提高學生應用數學知識的意識。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數學五年級上冊“長方體和正方體”一課時,教師可以在課前利用互聯網技術搜集日常生活中比較常見的“長方體”和“正方體”物品,然后利用圖片向學生展示。教師還可利用互聯網搜集正方體、長方體的相關資源,然后將搜集到的資源展示給學生觀看,通過這樣的方式來幫助學生更直觀地學習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相關知識。在學生對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知識初步了解后,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自主思考,讓學生“想一想生活中還有哪些常見的類似物品”,通過列舉常見物品,引發學生共鳴,幫助學生加深對長方體和正方體知識的理解。通過這樣的方式將生活素材融入到教學活動中,不僅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還能讓學生在積極的學習活動中展開思考和探究,這對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具有促進作用。
4.多媒體技術演示,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
小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抽象思維較弱,喜歡具體形象是小學生思維的特點。多媒體技術的一個優點是可以化靜為動,動靜結合,正好迎合小學生的思維特點。因此,對于學生難以用靜態的方式來理解的知識,教師可以結合多媒體技術,采用動態演示,讓學生的思維在動態演示中被激活,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深度理解,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識點,突破學習難點。因此,教學過程中教師就可以利用互聯網技術搜集和教學內容相關的視頻、圖片等資料,也可以通過多媒體對教學內容進行直觀的展示,這樣既可以提升教學內容的形象性與直觀性,便于學生理解和掌握,也可以提升數學課堂的知識性與趣味性,在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的基礎上,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多媒體技術可以靈活地滲透于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借助多媒體技術優勢,教師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們學習的興趣和思維的積極性,使他們的觀察、記憶、理解、創新、探索等能力得到很大提高。
例如,在教學“圓的面積”時,教師可以提前制作好課件,在課堂上利用多媒體技術,以動態演示的方式將一個圓平均分為16份,然后將其動態組成一個近似的平行四邊形,再把圓平均分為32等份,將其動態組成一個近似的長方形,通過這樣的方式來增強學生對于“圓”的認知,引導學生進行討論、交流,逐步引導學生認識到圓和長方形間存在的某種關聯,從而引出“圓的面積公式”。可見,教師借助多媒體技術開展教學活動不僅能夠將抽象的知識變得更加形象、具體,有效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加深其對數學知識的理解,還能幫助學生拓展思路,發散思維,這對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具有促進作用。
四、結語
總之,互聯網以其獨特的便捷化、多樣化、個性化的優勢,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了豐富學習資源,彌補了傳統數學教學的不足,成為提高學生數學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載體。因此,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及時轉變教學理念及方式,積極利用網絡資源及網絡技術來開展教學活動,豐富數學教學形式及內容,為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供良好的平臺。
參考文獻:
[1]邵曉文.小學高年級學生數學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實踐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4.
[2]成莉莉.移動學習平臺對小學生數學自主學習能力的影響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9.
[3]陸瑋珺.網課模式下提高學生數學自主學習能力的探究[D].上海師范大學,2020.
[4]張會梅.小學高年級學生數學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策略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6.
[5]梁紅秀.小學高年級數學自主學習能力培養模式探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5.
[6]楊燕.基于“互聯網+”大背景下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策略嘗試與研究[J].數學學習與研究,2020(27).
[7]張震,任秀娟.“互聯網+”時代提高高職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研究[J].中國新通信,2019(07).
Using Internet Resources to Improve Students' 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 of Mathematics
Wu Canmei
(Kan Central Primary School, Yongding District, Longyan City, Fujian Province, Longyan 364102, China)
Abstract: The application of Internet resources has greatly enriched the form and content of mathematics classroom teaching, improved the efficiency of mathematics teaching, and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auxiliary means in current mathematics teaching.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mathematics teachers should make rational use of Internet resources to carry out teaching activities, cultivate students' mathematics 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 and improv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 Based on the basic connotation of students' 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 this paper deeply discusses the strategies of using Internet resources to improve students' 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 of mathematics, in order to build an efficient mathematics classroom and further promote students' development.
Key words: Internet resources;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 ability trai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