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曉紅
【摘要】構建小學數學高效課堂是革新傳統教育模式、實現教學方式創新、提升教學效率的重要措施,對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本文分析了目前課堂教學中存在的諸多問題,從學生實際情況出發,通過教學情境創設、教學問題引導、緊密聯系生活、活用多媒體技術等方式,進一步優化教學方法,為高效課堂的構建提供支持和保障。
【關鍵詞】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5【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4—0463(2021)03—0126—02
高效課堂是高效型課堂的簡稱,是教學效率、教學效果以相當高的目標達成的課堂。與有效課堂相比,高效課堂達成教學目標的效率更高、效果更好。近些年,構建小學數學高效課堂成為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小學數學教師應當明確構建高效課堂的意義和重要性,結合自身實際科學選擇教學方法,最大程度地提高教學效率,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1]。從小學階段數學教學的內容來看,為了讓數學學科更好地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構建高效的課堂是必要手段。實際上,構建高效的課堂就是改革傳統教育模式,實現教學方式的創新。將高效課堂融入到日常教學中,讓學生在課堂上體會學習的樂趣,促使學生不斷提高數學學習能力。在此背景下,教師構建小學數學高效課堂對提高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性、培養學生良好的自主學習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具有深遠的意義。
一、小學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教學方法單一。從目前小學數學教學的情況來看,教學方法單一的問題依舊存在,一刀切的教學方式,不利于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不利于數學高效課堂的構建。而小學數學課本中包含的大量抽象的公式、定理、概念等,用單一的教學方法難以提高數學課堂的趣味性,更難以理解和記憶知識。
2.教學理念落后。一部分小學數學教師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學中依舊以自己的教學方式為中心,沒有給學生展示自我、表達意見的機會。不同的學生,其學習能力、認知能力等方面存在差異,教學中教師忽視了學生的個體差異,沒有真正從學生視角出發制定教學策略、選擇教學方法,導致學生學習興趣不高,自主探究、自主學習意識淡薄,課堂教學有效性得不到保障。
3.教學脫離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與生活之間存在不可分割的聯系,將數學教學與生活緊密聯系起來,可以大大提高學生學以致用的意識和能力。但是,就目前而言,小學數學教學內容與生活脫節現象依舊存在,教師忽視了數學知識的應用,沒有將數學知識與生活緊密聯系起來組織教學,導致學生課上聽懂了,卻在實際生活中遇到問題無從下手,不知如何解決。
4.教學技術滯后。先進的教學技術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但是在目前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以信息技術為依托的多媒體教學技術、虛擬現實技術、電子交互技術等還沒有完全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普及,沒有達到與傳統教學方式的融合。
二、構建高效課堂,優化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策略
1.優化教學方法,構建高效課堂。優化教學方法可以有效激發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意識的形成。小學生年齡小,生活閱歷不豐富,專注力不強,學習抽象的數學概念存在一定困難。這就需要教師以教材內容為基礎,結合學生的學習特點,靈活運用教學方法,將復雜的問題簡單化、抽象的問題直觀化,運用情境化教學法、游戲教學法、小組合作教學法等,有效激活學生思維,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為構建高效課堂提供保障。
以教學“百分數”為例,為引導學生主動思考、自主學習,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教師可以從學生熟悉的生活場景入手,為學生構建一個超市促銷的情境:第一個商場折扣方式為滿200元減80元;第二個商場在原價打六折的基礎上再打九五折,若要買一件價格為290元的外套選擇哪個商場買更劃算?教師讓學生以某一個商場經理的身份制定營銷宣傳策略,用直觀的數據吸引顧客到本商場消費。如此教學,激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了學生思維,潛移默化地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2.轉變教學理念,打造高效課堂。過去課堂教學以教師為主體,學生被動接受知識,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得不到發揮,學習能力得不到良好培養。在構建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推動下,教師積極轉變教學理念,將課堂“還”給學生,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全面落實“以生為本”的教育基本原則,在教學中為學生提供更多表達意見、自主學習的機會。具體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課程內容提出難度適宜的問題,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圍繞問題開展合作探究,相互交流,通過有效的討論、研究,找到答案。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鼓勵學生大膽思考、積極表達,讓課堂變成學生思維碰撞的場所,讓學生擁有更多的自主性和決定權,調動起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促進學生自主探究,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2]。
以教學“質數與合數”為例,教師給學生出示一組數據:1、2、5、7、9、111,讓學生寫下這幾個數的因數,之后組織學生探究,以小組為單位對因數進行討論、分類,自主探究問題、解決問題,教師再與學生一同總結。繼而提出問題:因數只有1個的數除了1之外還有沒有其他質數呢?通過這樣的問題,引發學生對知識深入體會和思考,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質數與合數的特點,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質量。
3.緊密聯系生活,構建高效課堂。數學與生活之間存在著緊密的聯系,小學數學教師應該將數學知識放置在生活大背景下,在傳授學生數學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引導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強化數學實踐技能。教師還應當采用生活化的教學策略,在生活與數學之間架起一座橋梁,把握數學與生活的關聯點。一方面,讓學生以數學的眼光看待世界,將具體變為抽象,建立數學與生活的關聯;另一方面,以應用數學的方式思考問題,結合數學公式計算生活中的復雜問題,應用數學模型與數學方法高效解決生活中存在的問題,開發學生的思維能力,全面提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
在教學“元、角、分”時,教材中有一幅小朋友去商店購買文具的圖片,教師可以結合這個圖片的內容,為學生創設一個生活化問題:一天小明去商店買文具,買東西的時候,要用到什么啊?”此時學生有的回答:“錢”,有的回答:“人民幣”。然后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模擬小明買文具的情景:買一個文具盒、一支鉛筆、一塊橡皮,分別用了8元,5角,5分。問:小明一共花了多少錢,誰能讀出這個數?用小數如何表示這個價格呢?在實際的場景中學生對數學有了親切感,親自參與,游戲化學習,既激發了學生合作學習的興趣,強化了學生學以致用的意識和數學應用技能,也提升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課堂教學有效性自然得到保障。
4.活用多媒體技術,構建高效課堂。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部分教師忽視先進教學技術的應用,即便有些教師采用多媒體技術,但往往浮于表面,沒有從根本上轉變學生被動學習的局面,不利于數學高效課堂的構建。基于此,教師可以針對抽象的數學定理、概念,采用多媒體技術、微課等教學方式,將復雜的數學問題簡單化,抽象的問題直觀化,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氛圍,提升教學的趣味性,還可以促使學生主動學習,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突破教學難點的同時,也實現了高效數學課堂的構建[3]。
以“比多少”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制作教學課件,課上教師播放課件:小明今天過生日,他邀請兩位好朋友來到家中做客,小明的爸爸、媽媽幫他準備了好多水果,大家看看都有什么呢?(出示圖片:2根香蕉、3個桃子、4個梨)思考問題:比一比,現在的人數和各種水果數量之間誰多、誰少呢?讓學生拖動圖片,把各種水果和人一一對應,馬上就會比較出多少來。生動、有趣的操作讓學生趣味盎然。通過這樣的方式,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促使學生自主學習,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總之,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強化教材的解讀,不斷優化教學模式,通過情境教學、學生自主探究、多媒體教學、師生互動等策略構建高效課堂,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同時,還應積極學習先進的教育理念,提高自身業務能力,敢于創新,積極進取,不斷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傅惠珍.小組合作構建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探究[J].科學咨詢,2019(20):131.
[2]張榅青.基于思維導圖的小學數學高效課堂構建[J].科學咨詢,2019(29):175.
[3]劉井妹.核心素養下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構建思考[J].科學咨詢,2019(23):94.
編輯:徐春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