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鑫忠
【摘要】我國文化源遠流長,歷史上有很多故事具有趣味性和傳奇性,通過學習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但據調查發現,目前高中歷史教學存在很大的問題,給教學質量造成了一定影響。為此,作為高中歷史教師,要針對自身教學方式和存在的問題進行反思和反省,分析問題發生的原因,制定針對性的改善策略,從而提高高中歷史教學質量,為高中歷史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高中;歷史教學;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G633.5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4—0463(2021)03—0142—02
高中教育中,要重視培養高中生的自主探索問題的能力。新課改的實施,對高中歷史課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給教學活動的開展帶來了極大的挑戰。通過研究分析,目前我國高中歷史教學中存在很多問題,需要引起高中教師的重視。下面,筆者結合工作實踐談幾點自己的看法。
一、新課改下高中歷史教學存在的問題
1.學生缺乏對歷史課程的興趣。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教學效率無法提升,與學生缺乏歷史學習的興趣有著密切關系。歷史知識在教學過程中有很多內容需要學生記憶,如果缺乏一定的教學方法,單憑死記硬背的方式很難維持學生對歷史課程的興趣,從而失去學習的熱情。比如,在鴉片戰爭這一課程的教學中,簽訂的條約學生都是通過死記硬背的方法記下來的,很少有老師會通過趣味性或記憶點方法來促進學生的記憶。歷史學科知識的結構也很容易讓學生喪失學習的興趣,這是高中歷史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問題。
2.歷史課堂教學方法單一。新課改下,歷史課堂教學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是依然有一些歷史教師無法轉變自身傳統的教育觀念,延續傳統的教育手段實施教育,導致歷史課堂氛圍枯燥、單一,無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比如,“辛亥革命”的教學中,大多數教師都會為學生講解革命發生的背景、辛亥革命發生的意義等,而沒有引導學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辛亥革命爆發所帶來真正的意義和在這個歷史中發揮的作用。又如,在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教學中,關于蒸汽機的發明,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通過工業革命的發生對社會的影響入手而進行討論,但是為了節省教學時間,追趕教學進度,教師沒有鼓勵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討論教學的內容,課堂教學形式單一是影響教學質量的主要因素,也是導致學生失去學習興趣的主要原因。
3.教學目標過于固定化和封閉化。目前高中歷史教學中,教學目標非常固化和封閉化,這些是由于高中教師依然延續傳統教學手段造成的,教師若一直延續傳統教學觀念,使用灌輸式的教學方法,就會導致教學目標被固化,學生的審美能力、創新能力也會因此受到制約,無法激發學生的潛力。高中歷史教師不重視對學生審美、情感、心理等方面的教育,導致學生的學習效果和學習質量無法達標[1]。
4.未能突出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在傳統的高中歷史教學中,大多數高中教師只是知識的傳播者和學習的指導者,是培養人才的主要動力,不過大多數教師不重視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忽視了對學生創造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的培養。很多高中歷史教師無法擺正自己在教學中的地位,仍舊采取老師講、學生聽的方式,嚴重制約了學生參與教學過程的積極性,使其無法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
5.學生基礎比較薄弱。由于初中歷史課堂所占比重較小,導致很多學校、學生對歷史學科不夠重視,也因此導致很多學生歷史知識基礎比較薄弱,無法順應高中歷史課程的學習,甚至有些學生無法適應高中歷史學科的教學模式。
6.一些教師對多媒體的認識存在偏頗。根據實際情況分析,目前存在兩個極端:一些教師認為多媒體手段對教學質量的提升沒有多大作用,導致這些教師基本摒棄了多媒體教學。但也有一些老師會過度使用多媒體教學,這也就失去了多媒體輔助教學的作用,也會導致教學受到極大的影響。比如,在清朝皇帝制度的學習中,一些教師通過多媒體引用了很多圖片,幫助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但是卻沒有通過多媒體將制度的特點展現出來,也缺乏知識點的梳理,導致多媒體教學的應用流于表面,無法發揮真正的作用[2]。
二、解決策略
1.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提高教學質量首先就要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自主探索問題的能力,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對老師來說,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首先就要巧妙地導入教學內容。比如,工業革命的教學中,可以通過學生熟悉的生活場景進行導入,我們的生活已經離不開電,電視、電腦、手機等,如果失去了電,我們的生活、工作就會受到干擾,電已經成為了我們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能源。從這個角度入手,就能極大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如果課堂時間允許,還可以提出一系列問題,比如電能是誰發明的?對我們的生活造成了什么影響?等[3]。
2.豐富教學內容。教師要想提高教學效率,就要積極解決教學模式單一的問題,豐富教學內容。比如,在一些時間點、任務、事件的記憶中,在掌握一定規律后,要將一個人物的歷史時間進行串聯總結,將知識串起來,有助于幫助學生記憶,通過這樣的手段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4]。同時,要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很多知識都是通過討論得來的,在教學中,教師也要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積極與學生交流,讓學生主動、自覺地參與到教學中。比如,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學習中,要鼓勵學生發表對戰爭的想法,教師不能約束學生的思維,不要過度灌輸知識點,而是讓學生有自由發揮的余地,若存在問題教師就要及時給予指導,這樣才能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5]。
3.要注重教學的趣味性。歷史內容相比其他學科有很大的不同,具有生動性、豐富性、趣味性、故事性強等優勢,為此,要積極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熱情,教師就要突出學科的趣味性,在日常教學中可以將歷史知識與趣味內容結合起來。比如,在太平天國的教學中,就可以向學生講解一些小故事,以提高學生對這段歷史的興趣[6]。
4.重視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高中歷史教師不僅要做知識的傳播者,還要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自主探索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保證學生能夠沉浸在歷史課的學習中。比如,在抗日戰爭的學習中,教師可提出一些問題,讓學生通過自行查閱資料等手段來解決問題,這樣不僅能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還能提高學生創新能力和創新思維的培養。
5.正確了解多媒體的應用方法。高中歷史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既能促進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也能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因此,很多老師也越來越重視多媒體教學手段的應用。作為學校領導,也要組織教師統一進行多媒體教學的培訓,讓教師真正了解多媒體教學的優勢和應用標準,從而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7]。
總之,要想提高高中歷史教學效率,教師就要轉變教學觀念,突破傳統的教學方法,充分利用多媒體手段,積極引導學生自主思考,及時糾正歷史題材影視作品中的錯誤,從而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以實現歷史教學的根本目的。
參考文獻
[1]周旭輝.生活化教學理念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探析[J].學周刊,2021(03):121-122.
[2]李美琪.在高中歷史教學中落實唯物史觀的策略分析[J].考試周刊,2021(01):141-142.
[3]梁瀟華.基于核心素養的高中歷史課堂教學策略探析[J].考試周刊,2021(02):143-144.
[4]黎曉.高中歷史教學中史料實證能力培養策略探究[J].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2021(01):68-70.
[5]解玉榮.對高中歷史課堂教學有效性問題的思考[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9(06).
[6]胡孜.基于學生主體性發揮的高中歷史有效性課堂構建[J].新課程學習(學術教育),2009(03).
[7]張靜軒.關于高中歷史史料教學現狀的調查與分析[J].歷史教學(中學版),2007(08).
編輯: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