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瓊慧
【摘要】做好音樂教育是貫徹“五育并舉”教育方針的具體體現,是學校增強學生人文素養、開發學生智力、陶冶學生情操的素質教育之一,其重要性顯而易見。然而受師資短缺、人才匱乏、思想不重視等因素制約,農村小學音樂教育得不到有效發展。基于此,本文從農村音樂教學的現狀來探討產生這一問題的具體原因,以期能找到有效的應對策略。
【關鍵詞】農村;小學;音樂教育;現狀;對策
【中圖分類號】G610【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4—0463(2021)03—0144—02
據相關資料顯示,我國現有農村中小學90多萬所,其中音樂教師僅僅不到10萬人[1]。單從學校數量和音樂教師數量比較來看,音樂教師普遍短缺,音樂教育還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而農村小學的音樂教學因師資不足、認識不足等原因,就更得不到有效重視。下面筆者就此談談具體的現狀及對策。
一、農村音樂教學的現狀
1.農村小學規模過小,教學點多,難以配置音樂教育專業人才。就正寧縣而言,在農村六年制87所小學中,人數在100人以下的有43所,占學校總數的49.4 %,4所已經淪為“空殼”學校。有些學校只有1-3個班,全校僅有幾名或幾十名學生,造成學校布局點多面廣,規模過小,屬于典型的教育不經濟現象。這些學校在配置教師時,只好按師生比和班師比相結合的辦法,使得很多學校實行包班制,主要會考慮配置語文、數學和英語教師,而不會考慮配置音樂教師,所以音樂教學被擱置、邊緣化,音樂教育發展陷入困境。
2.音樂教學很難實現專業化。在縣以下的農村小學,除個別鄉鎮中心小學有專業音樂教師外,80%的農村小學均沒有專職音樂教師。即使是一名音樂專業教師,也可能是某個班級的班主任,這種兼任加重了教師的負擔,讓其沒有過多的精力投入音樂教學中。
3.農村學校對音樂教學重視程度不夠。在一些農村小學,音樂教育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如有的學校音樂課程安排課時不夠,有的雖然課表上有安排,但實際上音樂課變成了語數外或自習課。學生喜歡音樂課,希望接受音樂熏陶教育的渴望成了空想,音樂課成了一門熟悉而陌生的課程。
4.農村小學音樂教育環境欠佳,小學生音樂興趣得不到充分培養,音樂素養提高緩慢。小學階段是培養學生音樂興趣的關鍵階段,按規范辦學來講,學生接受音樂教育的時間是充足的、渠道是多方面的、形式是靈活多樣的,但農村小學音樂教育受多方面限制,最好的情況也只是音樂課能保證正常開設,音樂課的教學質量無法得到保障,教學效果也無人評價,音樂教研教改、音樂課外活動、文藝展演、藝術比賽則無從談起。同時,家長普遍輕視音樂教育,導致音樂教育在農村小學得不到有效重視。
5.學校課外音樂活動匱乏,校園音樂文化單調。在許多農村學校,學生的一天生活是這樣的:入校、課間操、課外活動、放學,一整天也聽不到歌聲。甚至部分農村學校在整個小學階段都不舉行任何藝術活動。音樂教育氛圍極其淡薄,校園文化生活單調,學校缺少應有的生機和活力。
二、對策
1.政府部門要結合實際,加大學校布局調整力度,為開展音樂教育奠定基礎。農村小學規模過小、教學點多,因而,政府部門要在全面了解民意的基礎上撤并一些規模過小的學校或無存在意義的教學點,同時對規模稍大的學校和鄉鎮中心小學加大投入力度,在教學校舍、餐飲住宿樓、音樂設備等硬件建設上上層次、提規格,解決因學校撤并帶給家長的后顧之憂。
2.教育主管部門要統籌規劃,積極作為,為農村小學音樂教育做好有效引導。
(1)嚴格實行農村小學音樂教師專業化任課制度。教育主管部門在配置教師時,要把原來的音樂教師和近幾年招錄的音樂特崗教師統籌安排,盡可能確保每個農村鄉鎮中心小學有一名專業教師,或者讓每相鄰的幾個農村小學有一名專業教師,要堅決禁止農村小學音樂專業教師兼任其他課程。
(2)統籌實行農村小學音樂教師走教制度。教育主管部門要出臺相關農村小學音樂教師走教制度,可按照每相鄰3-5所學校配置1名音樂教師的辦法。通過走教的方式,每天為一所學校上3節音樂課(6個年級6個班,每節課合并2個班進行復式班上課,人數大約在30到40人左右,基本符合相關規定)[2]。這樣,一周就可以為5所學校上音樂課,這樣走教音樂教師的周工作量為15節,基本符合標準工作量,既節省了教師配置,也保證了各校的音樂課上課質量。
(3)倡導開展各種藝術活動。教育主管部門應在國慶、六一等重大節日,要求各農村小學舉辦音樂類藝術活動,有條件的學校要開展藝術展演或藝術節,營造音樂教育氛圍。同時,要定期開展全縣、全鄉鎮音樂教師教學技能大賽,提高音樂教師教學基本功;也可以通過此類活動挖掘音樂教師的潛能,激發他們工作的熱情。
(4)要堅持評價導向。教育督導部門在農村小學督導評價體系中,可專門針對音樂教育提出一些考核評價指標,引導農村小學重視并開展好音樂教育教學。
3.農村小學要克服困難,發揮主觀能動性,重視音樂課程的落實。
(1)要加強校本培訓,解決音樂師資短缺問題。由現有音樂教師牽頭,在教師中發現音樂愛好者,以“專業帶不專業”或者“師徒結對的方式”努力提升現有音樂教師的專業化水平;或者有條件的學校可以讓他們多參加一些音樂專業的培訓或者講座。
(2)邀請民間藝人進校園,用好音樂教育志愿者。在農村有許多民間藝人,他們在吹拉彈唱方面有一技之長,學校可邀請民間藝人進校園,讓其成為學校音樂教育的志愿者,發揮他們的一技之長。比如,讓他們指導學校師生學戲曲學器樂,這樣不僅可以解決音樂教師短缺的問題,還可以豐富學生的校園文化生活。
(3)思想與行動并重,重視音樂教育的開展。學校要從工作計劃、課程安排、經費投入、人才培養等方面,切實重視支持音樂教育,堅決摒棄重視“語數外、輕視音體美”的現象,不僅要認識到音樂教育的智育功能,還要對音樂教育的德育功能有充分的認識。
(4)以“鄉村學校少年宮”建設為契機,搭建發展音樂教育的平臺。學校可以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特長愛好等組建葫蘆絲社團、課本劇表演社團、鄉村小合唱社團、鄉村笛子社團、舞蹈社團等,引導學生在音樂的藝術氛圍中表演美、感受美、發現美、創造美,陶冶情操,讓其變得更加陽光自信。
(5)開展校際音樂教育合作交流活動。音樂是一門人文性、審美性和實踐性很強的課程,要想獲得長足的發展,就要在區域內定期開展一些校際合作交流活動,促進教師、學生間相互學習,共同提高。如學校可每年定期開展區域合唱節、文藝匯演、器樂大賽等,豐富廣大師生的文化生活,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和動力,讓他們在競賽中增強自信,獲得成就感。
4.音樂教師要主動作為,提升音樂教學效果。
(1)用好校園廣播,營造良好的音樂教育環境。音樂教師要發揮自己的專業素養優勢,有計劃、有步驟、有目的地利用校園廣播播放一些經典名曲,營造音樂文化環境。如早晨到校時,可播放《苗嶺的早晨》,讓師生在清新的樂曲聲中走進校園,帶著愉悅的心情開始一天的工作和學習;在課間,可播放節奏明快的《讀唐詩》,舒緩一下疲倦的身心;在課外活動,播放小學生喜愛的樂曲,達到環境育人的目的。
(2)發揮音樂特長學生的示范帶動作用。音樂教師要善于發揮農村學校一些在唱歌、器樂演奏等方面具有一定天賦和特長的學生,可組建音樂興趣活動小組,進而吸引其他學生參與到小組音樂活動中。
總之,要想改變農村小學音樂教學的現狀,政府部門、教育主管部門、農村學校、音樂教師都要在思想上重視這門學科,更要主動作為,共同面對實際問題,這樣才能發揮音樂教學應有的育人功能,從而培養全面發展的新時代合格人才。
參考文獻
[1]劉琳.淺談農村音樂教育現狀[J].甘肅教育,2018.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
(本文系2019年度甘肅省“十三五”教育科學規劃重點課題《音樂教育促進小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實踐研究》的階段性研究成果之一,課題立項號:GS[2019]GHBZ104)
編輯:王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