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嘉峪
摘 要:新的課程改革重新定位了基礎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尤其強調教師應借助數學這一對思維要求比較嚴格的學科教學活動,大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以便讓小學生在創新精神的支持下更深入地發展思維、提高學習能力,為民族的創新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人才動力。文章圍繞當前小學教學存在的問題,對如何借助小學數學教學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展開分析,并提出相關策略。
關鍵詞:小學數學;創新精神;培養路徑
中圖分類號:G62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2)03-008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03.042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考試成績已經不再是衡量學生學習能力和個人素質的唯一標準,邏輯思維、創新精神等與核心素養相關的能力素質逐漸成為新的人才評價標準。而社會的發展正是依托創新實現的,這就意味著未來越是具有良好創新精神與能力的人才越具有競爭優勢,在基礎教育階段從小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至關重要。小學數學教師應準確把握數學與創新精神培養間的緊密聯系,積極從創新的角度出發構建新型數學課堂,引導學生以新的方法學習相關知識,以實現深化其創新精神的教育目標。
一、當前小學數學教學存在的問題
縱觀當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情況和學生的創新精神發展情況不難發現,存在嚴重的教師專業能力不足和學生學習態度不積極的問題,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學生的創新精神發展。尤其是源自教師的創新教學意識匱乏,使其一味地按“應試”規則向學生灌輸知識,并不重視引導學生對所學數學內容涵蓋的創新精神展開思考。在這種狀態下,學生對知識的學習是完全被動的,無法圍繞所學知識展開更多的創新思考,學習體驗也不夠好,學習積極性必然會日益下降,學習效果和創新精神的發展自然不高。這就意味著教師的專業能力會影響學生對知識的學習和創新精神的發展,除尋找多種創新教學策略外,小學數學教師首先要做的是轉變自身思想、提高專業水平。
二、借助小學數學教學活動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路徑
(一)教師加強專業學習,創新教學方法
教師的專業素養不僅影響著他們對教學手段的選擇和對待學生的態度,更影響著他們對教學內容的設計。只有具備良好專業素養的教師,才能真正意識到“數學教學”與“培養小學生創新精神”之間的緊密聯系,進而積極設計以“培養學生創造精神”為目標的數學教學活動并尋找合適的教學方法。只有如此,學生才有機會在教師的創新意識影響下和新方法指引下將自身相關精神提升到新的高度。這也意味著作為學生學習知識的引導者和思想與行為的引領者,小學數學教師應積極學習與“創新”有關的知識,并將學習收獲融合在教學當中,優化整體教學結構。
(二)營造和諧師生關系,促進學生學習
除教師的專業素養在影響著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和創新精神發展外,師生的關系是否和諧也在極大程度上影響著學生的創新精神發展。簡單來說,越是和諧的師生關系越能促進學生學習數學知識,并讓他們在“學”的過程中感到快樂,形成自信。學生越是自信、快樂,他們的學習動力就會越足,創新精神的深化就越有可能。因此,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為小學數學的拓展內容,教師有必要在“營造和諧的師生關系”上下功夫,以“亦師亦友”的角色與學生相處,逐漸讓他們卸下對教師的“防備”,能主動、勇敢地與教師圍繞“如何發展創新精神”展開討論[1]。這樣以和諧的師生關系為支持,學生能夠在討論中暢所欲言地表達自己的想法,他們的創新精神也能自然而然地在“暢所欲言”中得到提高。
(三)打造開放學習環境,科學落實教學
小學生之所以會在之前的學習活動中暴露出學習低效、創新精神發展受限的問題,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缺乏良好的學習環境。一旦學習環境不夠輕松或讓他們產生了較大的心理壓力,學生的學習態度就會變得消極,學習效率與質量也會隨之降低,創新精神等核心素養自然難以提高。因此,以借助數學教學活動培養小學生的相關精神為目標,小學數學教師應盡全力打造一個開放的學習環境,盡可能讓學生在開放的環境中感到輕松,改變他們對于“學數學太難”的刻板認知。在開放的學習環境中,在輕松的學習氛圍影響下,他們能夠一改往日不愿積極參與學習,不愿主動思考的態度,主動、積極地參與學習與實踐活動,并結合實際對數學問題展開有創造性的思考,其相關精神與能力必然會向積極的方向發展。
(四)積極設計實踐活動,助力學生成長
創新思維不僅可以在“學”的過程中得到發展,更能借助“做”的過程深化。這就意味著除應為學生構建良好的學習環境以促進他們在“學”的過程中發展創新思維外,小學數學教師還應積極為他們創造實踐機會,使其在實踐過程中提高相關能力[2]。但在傳統數學課堂上,對于提供實踐機會,教師做得并不十分理想。一些教師受“應試”理念影響嚴重,認為過多的實踐會浪費學生的學習時間,不愿意帶領學生參與實踐活動,從而嚴重阻礙了學生創新能力的提高。因此,以滿足新的人才培養需要為總目標,教師必須在營造輕松的理論學習氛圍、刺激學生創造意識形成之外,積極設計更豐富的實踐活動,為學生提供更多在實踐中深化相關精神的機會。值得注意的是,小學生的自我約束力較弱,難免會在實踐過程中出現“渾水摸魚”等消極行為,教師應適當介入實踐活動,及時糾正他們的行為偏差,以保障實踐效果。
(五)尊重學生現實需要,針對培養精神
新課改針對學生綜合素質發展不平衡的特征提出了“差異化教學”的要求,認為教師應摒棄傳統的“完全面向整體”的教學方法,針對學生的個性化需要有區別地引導,以便使其在適合自己的要求和引導下實現積極發展。事實上,思想、思維差異就是造成他們上述發展不平衡的重要影響因素。這也意味著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為目標,小學數學教師有必要先充分評估他們在“思想”方面的差異,明確了學生原有的意識差異,對于不具備正確創新意識的學生,可以先針對性地培養其相關意識,全力轉化其思想偏差,進而在其建立起正確認識后再開始系統培養其更有深度的精神。這避免了對還不知道何為創新的學生講授“如何發展相關精神”的問題出現,師生不再做“無用功”,教學目標的實現自然高效、高質。
(六)合理提出數學問題,發展創新思維
數學是解決問題的鑰匙,是探索科學的大門。在基礎教育的任何一個環節,學習數學知識都離不開解決問題,教師均會在教學過程中選擇“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思考“應如何運用所學內容解決現實問題”,這對發展學生創新思維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這也意味著在新的人才培養環境下,從培養小學生創新精神的角度出發,小學數學教師依舊可以采取“提問”手段引導學生對“如何有創造性地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現實問題”展開思考,并不斷優化提問的方法和問題的內容[3]。在循環往復的有創造性的新思考中,學生不僅能將創新思維發展到新的高度,更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自身“學以致用”的能力。教師還可以嘗試將提問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他們圍繞所學知識提出充滿創造色彩的數學問題。使學生在設計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感受到有創造性的思考和學習數學的快樂,有效提高其學習積極性。
(七)多元展開客觀評價,引導學生調整
評價是數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缺失課后評價的教學活動是不完整的,更無法保障學習效果。換言之,如果說課堂教學與實踐能夠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應如何學習數學知識并發展創新精神”,那么客觀且多元的課后評價無疑可以讓他們更清楚地發現自身在數學學習和創新精神發展上的不足,進而做出積極調整。在傳統的數學課堂上,一些教師只關心“知識講解”,并不關心“學習評價”,認為自己只要將知識講給學生聽,學生就能夠理解并得到提高。事實并非如此,思維尚處于發展階段的小學生極易在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中陷入認知誤區和思維桎梏。如果教師并未及時通過評價發現這些問題,勢必會影響他們的創新精神發展。因此,以新的課程標準為指導思想,以培養小學生的相關精神為目標,小學數學教師有必要提起對課后評價的重視,多角度出發,客觀評價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掌握情況和創新精神發展情況,委婉地指出其在相關精神發展方面存在的問題并結合現實提出調整建議[4]。這樣不僅學生能夠在明確自身不足的基礎上結合教師的建議積極調整學習行為并向更積極的方向發展創新精神,教師也能在清楚把握學生薄弱點的前提下在下一次教學活動中運用更合適的教育方法,師生雙方的配合更加默契,整體教學效果自然會隨之提高,學生的創造思維必然可以實現新的發展。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育工作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不僅僅是為了實現現階段的基礎教育教學目標,更是為了滿足更長遠的人才培養需要,是讓學生在未來能夠在激烈的社會競爭中拔得頭籌,并為國家建設做出突出貢獻的必經之路。小學數學教師應對此形成正確認識,從提升自身專業化教學水平著手,積極通過營造和諧師生關系、打造開放學習環境等手段,在尊重學生現實需要的基礎上引導他們在實踐活動、問題情境中主動探尋更多數學知識、發展創新思維,同時借助合理的客觀評價幫助他們更好地認識自身創造精神的發展情況并調整學習行為,以便促進學生在數學領域和創新精神上的均衡、長遠發展。
參考文獻:
[1] ? 田露玲.小學數學創新思維的培養[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9(3):69.
[2] ? 肖立謙.小學數學教學創新初探[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9(19):102.
[3] ? 李潁.探究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J].教育現代化,2017(20):248.
[4] ? 何萍.小學數學創新思維能力培養探析[J].才智,2017(2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