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我國英語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越來越多的學者指出積極的課堂師生互動對英語教學有著重要意義。本文從積極心理學視角出發,以初中英語閱讀課堂教學為例,探討并提出促進英語課堂師生互動的策略:增強學生幸福感、培養學生積極的人格特質和樹立積極的教學理念等。
關鍵詞:積極心理學;師生互動;英語閱讀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一、引言
在英語教學中,課堂上教師與學生的積極交流與互動有重要意義。《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版)明確地指出教師應與學生積極互動,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學生樹立自信心,發展自主學習的能力[8]。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與學生互相影響的過程被認為是師生互動,這種課堂師生互動不是簡單的信息交換,而是富有更多積極影響的深層次交流。從已有的相關研究可以看出,師生互動仍會被看成實現教育目標的手段并且強調師生間的言語對話,而忽視精神對話等,這些問題都不利于發揮課堂師生互動的積極作用[10]。因此,如何在教學實踐中提高師生互動效果成為需要解決的問題。本文嘗試從積極心理學角度進行分析和思考,以積極心理學鄰域的基本結構為理論基礎,結合英語教學實踐案例,探索英語課堂積極的師生互動的策略。
二、積極心理學簡介
二十世紀末,美國著名心理學家Seligman提出積極心理學概念[3],并與其他心理學者共同組織艾庫瑪爾會議和成立國際積極心理學會等促進積極心理學的發展[9]。1998年,在艾庫瑪爾會議上,眾多學者進行激烈的討論,并最終確定了積極心理學的三大研究內容:積極的情感體驗、積極的人格特質和積極的社會組織系統[3]。這次會議所討論的內容對積極心理學的發展與研究有建設性作用。
隨著國外學者對積極心理學的激烈討論,國內一些學者也注意到這一心理學潮流。學者任俊(2006)指出積極心理學的興起拓展了現代心理學的理論和實踐視野,這是因為積極心理學強調心理學不僅要研究人或社會所存在的各種問題,同時還要研究人的各種積極力量和積極品質[12]。在此基礎上,學者(2007)指出積極心理學是主張心理學要以人潛在的力量為出發點,用一種積極的心態來看待許多心理問題,并且通過挖掘內在的潛力來獲得幸福的生活[9]。近年來開始出現了與其他研究領域相結合的多學科研究,開拓了新的視角和理念(黃靜茹,2013)[7]。學者史惠英(2019)認為積極心理學重視挖掘學生在學習中的積極因素和潛力,并充分利用一切積極因素開展教學,為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創造積極的學習體驗并構建高效課堂[13]。總之,文獻表明,積極心理學正逐漸走向跨學科領域研究中并已經取得一些研究成果。
三、積極心理學視域下的課堂師生互動
教學過程中的課堂師生互動是教師與學生之間相互影響的重要方式,同時,教學的目的就是促進人的全面健康發展,這與積極心理學所蘊含的理念是相通的。本文將以積極心理學的三個主要研究內容為載體,結合實際的英語教學案例,探究有效的課堂互動策略。
1.積極的情感體驗與課堂師生互動
積極的情緒體驗是關于人類在某一活動中所產生的積極的情緒與感受的研究,其中,主觀幸福感和快樂等都屬于積極的情感體驗[1]。在英語教學中,學生幸福感和快樂的獲得又主要受學生自身的愉悅感和意義感影響[6]。以人教版英語八年級上冊Unit1“Where did you go on vocation”中的閱讀課為例,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學生掌握一般過去時的用法并可以準確表述過去發生的事件。為促進與學生間的積極互動,教師首先以自己的周邊旅游經歷為例,在展現一些陌生的單詞和短語的同時,激發學生的興趣。把對話題解釋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在一種較為輕松的氛圍里參與課堂互動。在這之后,教師還和學生一起根據自己的經歷制作一份自己最喜歡的旅游景點的旅游指南,課后收集起來貼在教室里。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能體驗學習過程中的快樂從而形成積極的師生互動。
2.積極的人格特質與課堂師生互動
積極心理學主張保障心理健康的關鍵是對人內部積極潛力的塑造或喚醒,這些積極的潛力就與人格特質相關[9]。在英語閱讀課堂中,一些同學可能會受到詞匯、語法等各種困難的影響,如果沒有老師的積極正確引導,容易在課堂學習過程中產生“習得性無助”。以人教版英語八年級上冊Unit5“Do you want to watch a game show”的閱讀為例,文章介紹了美國動畫片的發展歷史,本課的教學活動是讓學生理清事件發生的時間線,并用自己的話講述。在對文章進行簡單介紹后,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分組討論。小組討論分為兩輪,第一輪之后,每一個小組提出自己的思路和還未解決的問題,教師及時作為協作者,積極引導學生繼續進行探究。在這樣的師生互動中,教師既留給學生獨立的思考時間,又能在學生遇到學習困難時進行協助,使他們在學習中有一種樂觀的心態。
3.積極的社會組織系統與課堂師生互動
積極心理學認為個體積極品質的形成離不開良好的環境,即建立一個有效的社會支持系統,這樣可以幫助人們健康成長[3]。在教學中,教師被看作是課堂上“支持系統”之一,學生會潛移默化地受到教師行為的影響。因此,為更好地引導學生的發展,教師首先應該樹立積極的教學理念,以積極和開放的心態對待每一位學生,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和成長。另外,在師生互動中還容易出現一種情況,學生因不信任老師或者其他原因不愿與老師進行互動,這樣的話學生與老師的距離越來越遠。在這種情況下,教師需要在了解清楚學生情況的前提下,從積極的情感和信息等方面對學生進行引導,從平等的“朋友”關系逐漸拉近與學生的距離,形成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從而促進積極的課堂互動。
四、結論
基于以上從積極心理學角度對初中英語課堂上師生互動行為的討論,不難發現積極心理學對課堂互動行為有一定的借鑒作用,尤其是針對目前初中英語課堂互動中存在的互動積極性不高、互動重視形式而忽略內容和情感交流等[4]。在積極心理學指導下,積極的情感體驗有利于培養積極的人格特質,積極的情感體驗和人格特質需要積極的社會組織系統支持。因此,在課堂師生互動中,增強學生幸福感有利于培養學生積極的人格特質,教師樹立積極的教學理念是增強學生幸福感和培養積極人格特質的重要保障。積極心理學研究發展二十多年,盡管受到了不少的爭議和討論,但一直在研究中完善和進步,探索積極心理學視域下有效促進英語課堂師生互動的策略也值得進一步去研究。
參考文獻
[1]Fredrickson, B. L. The role of positive emotions in positive psychology: The broaden-and-build theory of positive emotions[J]. American Psychologist, 2001, 56(3), 218–226.
[2]Norrish J M, Williams P, O’Connor M, et al. An applied framework for positive education[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Wellbeing, 2013, 3(2).
[3]Ruberto Maria. A positive psychology framework[J]. TLN Journal, 2013, 20(3) : 5-7.
[4]柴琳.初中英語課堂師生互動策略探究[J].英語教師,2018,18(13):62-65+70.
[5]程湘楠,王文.提高初中英語課堂參與度的策略研究——基于積極心理學的視角[J].湖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0,40(01):146-148.
[6]何玉英.積極心理學視域下和諧師生與生生關系的構建探索[J].成才之路,2021(24):56-57.
[7]黃靜茹.中國積極心理學研究發展現狀[J].西南石油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15(02):78-83.
[8]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9]況志華,任俊.積極心理學:人性的理性復歸[J].南京林業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7(02):54-59.
[10]毛文華.初中英語教學課堂師生互動策略[J].中學生英語,2020(20):130.
[11]任俊,葉浩生.當代積極心理學運動存在的幾個問題[J].心理科學進展,2006(05):787-794.
[12]任俊,葉浩生.積極:當代心理學研究的價值核心[J].陜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04):106-111.
[13]史惠英.利用積極因素 ?強化學習動機——淺談積極心理學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運用[J].教育界(基礎教育),2019(01):24-25.
作者簡介:吳丹鳳(1998年4月),女,四川德陽人,四川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在讀研究生,研究方向為學科教學(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