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麗
摘要:應教育改革的要求,教師在初中歷史的教學中改變了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不再只是盯著學生的成績,而是在教學方面希望能讓學生真正的喜歡上歷史。讓學生感受到歷史教學的魅力,首先要讓學生對歷史課堂產(chǎn)生興趣,因為對歷史課堂感興趣,學生才會繼續(xù)聽下去教師在課堂上的教學。當學生在課堂上慢慢的學習一個又一個知識點時,那種成就感會讓他們喜歡上歷史的學習,慢慢的在歷史的學習中提高各方面的能力。
關鍵詞:初中歷史;學習興趣;培養(yǎng)策略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引言]初中歷史的學習能夠讓學生掌握一些基本的歷史文化知識,了解我國以及國外的一些國家的發(fā)展史,有利于拓寬學生的眼界,增長學生的見識。同樣的,歷史的學習讓學生更好的了解我國的基本國情以及我國過去的一些歷史,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情懷,增強學生心中的民族歸屬感。了解我國的歷史后能夠讓學生產(chǎn)生居安思危的心理意識,讓學生產(chǎn)生奮發(fā)向上的成長意識,能夠早日成長為一名有志的愛國青年。在初中歷史的教學中還是存在著不少問題,需要教師和學生共同努力去克服,讓歷史的教學更加高效。
一、分析初中歷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1教學方式落后,不能吸引學生
在初中歷史的教學中,由于教師受到傳統(tǒng)教學觀念的影響,導致教學方式不再適用于現(xiàn)在的教學。教師在初中歷史的教學課堂上一直在滔滔不絕的講解知識點,但是學生都是一副不感興趣的樣子。學生處于大數(shù)據(jù)時代,受到網(wǎng)絡的影響,填鴨式教學絲毫不能引起他們的興趣。教師要在教學中改變教學的方法,讓歷史課堂教學更具有趣味性和新鮮感,讓學生感受到歷史課的魅力,從而在課上學習到更多的知識。
1.2在教學中缺乏師生之間的溝通
在初中歷史的教學中,往往會出現(xiàn)這樣一種現(xiàn)象:教師上節(jié)課講過的知識點,下節(jié)課進行提問,學生竟然回答不上來。對于教師的詢問,學生并不是沒有認真聽講,而是沒有聽懂知識點的內(nèi)涵。出現(xiàn)這樣的現(xiàn)象根源在于教師和學生之間缺少溝通和交流,教師不了解學生的學習水平。教師要認清教學的主體是學生,要清楚學生的感受,根據(jù)學生的學習進度調(diào)整教學方式。加強和學生的溝通,是了解學生最快的方式。
二、探究初中歷史教學中學生學習興趣培養(yǎng)的有效策略
2.1結(jié)合多媒體進行教學,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
隨著科技的高速發(fā)展,網(wǎng)絡時代的到來帶來了教育水平的提高。為了在網(wǎng)絡時代中吸引學生對于歷史課堂教學的興趣,教師將多媒體技術引進歷史課堂中,將多媒體技術作為輔助教學的工具。多媒體教學對于教師和學生來說都是一種全新的體驗,教師在教學中慢慢的熟練運用多媒體,學生在課堂中適應著多媒體輔助教學的教學方式。學生在一開始感到新奇后,慢慢的對歷史課堂產(chǎn)生興趣,提高了歷史課堂的趣味性。
比如,在進行部編版初中歷史八年級下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教學時,教師講到聽到要舉行開國大典的消息,人民都高興的落下淚來。教師觀察到有些學生的臉上是一片茫然,意識到有些學生可能并不是很理解這種情景,于是教師打開白板為學生播放了《建國大業(yè)》中的一些相關的片段。看著電影中的一些人物為了建國典禮做的準備,為了國家的崛起臉上露出笑容,學生都不免受到了感染。有的學生臉上也有了笑容,學生的興趣被影片吸引,不知不覺就聽完了整堂歷史課,感受到了歷史的魅力。
2.2開展課堂活動,讓學生感受課堂趣味性
由于歷史這門科目的知識點非常繁雜,導致學生對于歷史的學習沒有興趣,更沒有積極性。為了讓學生感受到歷史教學課堂的趣味,教師在課堂上開展一些有趣的課堂活動,來促進學生對于歷史學習的積極性。開展課堂活動后,學生對于學習歷史開始有了興趣,在歷史課堂中也更加積極的配合教師的教學。開展課堂活動讓學生開始感受到歷史課堂教學的趣味性,不再抵觸歷史的學習,提高了歷史學習的效率。
比如,在進行部編版初中歷史八年級上冊《抗擊八國聯(lián)軍》的教學時,教師帶著學生來到了北京的圓明園遺址。在現(xiàn)場,教師和學生們站在一起。學生們看著八國聯(lián)軍侵華留下來的罪證,教師開始講述這段動人心魄的歷史事跡。在講到八國聯(lián)軍闖進圓明園,搶走了很多的珍貴古董,還燒毀了圓明園時,有些學生已經(jīng)悄悄地在擦眼淚,還有一些學生說要把我們的國寶搶回來。這一堂歷史活動課讓學生在現(xiàn)場感受到歷史的屈辱感,激發(fā)了學生的愛國心,讓學生感受到歷史的課堂也可以如此生動。
2.3進行有效的提問,提高課堂教學的時效性
在初中歷史的教學中,由于關于歷史的知識不容易理解,學生往往會產(chǎn)生很多的問題,對于教師的講解也會有不明白的地方。但是很多學生由于羞澀心理或者是其他的原因不能夠向教師提問,導致知識的漏洞越來越大,最后導致成績的下降。針對這種情況,教師一定要在教學課堂中加強和學生的溝通交流,多問問學生有沒有不理解的知識,幫助學生解決不理解的問題。讓學生在教學課堂中學到更多的知識,提高歷史課堂教學的時效性。
比如,在進行部編版初中歷史八年級下冊《香港與澳門的回歸》這一章節(jié)的教學時,教師在將基本的知識點講解后,開始鼓勵學生提出一些問題。在教師的不斷鼓勵下,學生提出了一個疑問:為什么要實行一國兩制政策?教師解答了學生的疑問:因為為了回絕英國人要繼續(xù)統(tǒng)治香港的無理要求,同時也因為香港一直施行資本主義制度,人民都適應良好,貿(mào)然改變經(jīng)濟制度會對當?shù)厝嗣竦纳钤斐删薮鬀_擊。學生表示明白了,教師讓其坐下,又解答了其他學生的問題。在這樣的溝通和交流中,不但解決了學生的疑問,還提高了歷史課堂的時效性。
[結(jié)束語]在改革浪潮中,初中歷史也不免受到影響。為了在歷史的教學中更好的培養(yǎng)學生的各方面的能力,教師首先要想辦法讓學生對歷史的教學產(chǎn)生興趣。教師可以采用一些新的教學方式幫助進行教學,讓學生對于教學感到新鮮。歷史的學習讓學生有一個整體的歷史觀,能夠理性地看待歷史的發(fā)展和歷史中的實際事跡。歷史教學中還是存在著諸多困難,希望教師和學生能夠共同解決,提高歷史課堂教學的趣味性。
參考文獻
[1]王芙蓉.初中歷史教學中課前預習現(xiàn)狀分析及策略研究[J].考試周刊,2021(84):148-150.
[2]陳智武.核心素養(yǎng)下歷史故事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策略探究[J].考試周刊,2021(71):127-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