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宇珊
摘要: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實現“雙減”目標的前提是教師對教學思想和教學方法的創新。很顯然,傳統的教學方法不能夠滿足這一任務的要求。在課堂上,教師要做好充足的準備工作,設計合理的教學問題,對學生進行有效指導,增強學生的質疑意識。除此之外,教師也需要彰顯數學思想,以全方位的教學輔助,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提高教學效率,促進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發展。
關鍵詞:小學數學;“雙減”;教學措施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前言
“雙減”是新課程改革提出的創新性教學理念,指的是在降低學生學習壓力及學習負擔的基礎上,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傳統教學理念下,很多數學教師在教學中會采取題海戰術引導學生展開練習,試圖借此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成績。但這種教學手段的最終教學效果并不理想。因此,教師應及時轉變教學理念,以創新性教學手段,真正讓學生在減負的同時實現增效。
一、做好教學準備
傳統教學中,很多教師帶有錯誤的教學認知,認為小學數學的難度較低,所以只是簡單備課,然后按照教材中的內容為學生講解知識點。但在實際教學中,這種教學模式帶來的教學效果與教師的預想存在較大差距。教師沒有做好充足的準備工作,在課堂上就無法充分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態,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也缺乏實際價值。因此,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若想達到良好的“雙減”教學效果,教師必須做好充足的準備工作。
新課程改革對學生的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現階段,素質教育正逐漸取代應試教育,教師的主要任務不僅包括提高學生的成績,還包括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及實踐能力。所以在課堂上,教師需要落實以人為本的教學原則,側重學生的基礎性發展、普及性發展及延展性發展,要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學習的價值,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
小學是學生學習生涯的基礎階段,教師的任務之一是幫助學生夯實基礎,為學生未來的發展奠定基礎。在素質教育中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及正確的價值觀,也是教師應關注的重點之一。基于這一背景,在制定教學目標時,教師應健全目標體系,融合能力目標、情感目標,使學生的數學學習由被動轉化為主動,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師通常只會引導學生學習教材中的內容。但教材中的知識有限,難以讓學生全面理解數學知識。在網絡時代,教師可以充分利用網絡平臺,為學生下載與教學內容相關的練習題、視頻,以視聽結合的手段激發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感受數學思想。由于學生會表現出不同的學習狀態、學習能力,教師也可借由網絡資源滿足不同能力學生的需求,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條件與學習空間,促進“雙減”的實現。
備課不是單純地撰寫教案,把教材中的知識點羅列在教案本上,而是要求教師通過備課,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找準教學的切入點和重難點。在備課中,教師應重點關注以下四個方面:(1)學生的基礎如何;(2)學生還應該學習哪些內容;(3)自己應該在哪些環節給予學生指導;(4)哪些知識點具有延伸價值、拓展價值。根據這四個方面,教師進行有方向性的備課,能夠提高備課的完整性、全面性,為實現“雙減”奠定基礎。
二、提出教學問題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設計合理的問題開發學生的思維,讓學生能夠借由問題這一線索,對知識點進行深層次分析。在解答問題的過程中,學生可以逐步深入學習內容,調整自己的被動學習心理,從而提高學習效率。但在課堂上,針對教學問題,教師需要做好合理的設計。
三、營造教學氛圍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師生之間缺乏交流,教學氛圍十分壓抑。學生在壓抑的學習環境內無法產生自主學習的興趣,甚至會對數學學習、數學教師產生恐懼心理。心理壓力的存在,導致學生無法全身心地投入學習活動,取得的學習效果及效率自然不理想。所以,教師要以自身為出發點,調整教學方法,以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為基礎,營造和諧的教學氛圍,在緩解學生學習壓力的基礎上,有效提高教學效率。
首先,教師在講解問題時,教師可以多參考學生的想法,先鼓勵學生分享自己的解題思路,然后對學生的答案進行優化,增強學生的自主意識。即便學生的回答出現了問題,教師也不能過于急躁,應避免當堂批評學生,可以通過間接引導的方式,讓學生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并能夠自主改正錯誤。當學生找到正確的解答思路,教師也需要向學生表示肯定及鼓勵,使學生樹立自信心。
其次,小學生大多喜歡幽默的教師,所以,教師可以利用一些趣味性的教學語言及和藹的教學態度與學生進行交流。教師應堅守自己的職業素養,切忌將個人情緒帶入課堂,更不可遷怒于學生。當學生能夠以輕松自由的狀態進入數學學習活動時,整體的學習效率自然得到提升。
四、突出數學思想
在數學思想的驅動下,學生能夠有效地舉一反三,鍛煉自己的反思思維及邏輯思維,促進自身核心素養的不斷提升。教師不僅要側重發展學生的學習能力,更要關注學生的身心健康。傳統教學模式下,大部分教師已習慣了“填鴨式”教學與題海戰術,但這種教學方法與“雙減”的目標相背離。教師需要在減負的同時增強教學效果。從表面上看,作業減量會使學生失去很多學習機會,看似不利于學習效果的提升,其實不然。教師可將增效滲透到課堂教學的一點一滴中,提煉出有價值的教學點,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五、結語
近年來,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新穎的教學思想和理念出現在教育領域。新課程改革也在不斷深入,在現代教育的舞臺上,“雙減”成為教師的重要任務。在教學中,教師不能再如以往那樣,利用大量習題或者向學生灌輸大量知識來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而應該采取更具有技巧性的教學方法,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及學習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 官細珍. “雙減”政策下小學數學課堂練習設計優化研究[J]. 文淵(小學版),2021(6):1420.
[2] 鄧春艷. 雙減背景下小學數學的教學方式[J]. 互動軟件,2021(5):1979.
[3] 盧方燕. “雙減”模式下小學數學教學改革策略[J]. 百科論壇電子雜志,2021(22):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