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淑味
摘要:俗話說“知識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要積極地和實際生活結合起來,讓學生通俗易懂的理解課堂內容,促進他們的身心健康的發展。初中道德與法治的生活化教學,有利于加強學生的道德認知,培養他們的法治常識。本文就初中道德與法治生活化教學實踐內容設計講解展開討論。
關鍵詞:初中道德與法治;生活化;教學實踐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引言:在初中階段的教學中,道德與法治是一門以生活為基礎,為學生展開道德和法治的教育,促進他們思想品德的發展,培養他們良好的道德觀念。為了能夠更好的實現道德與法治的教學,教師要學會轉變教學方式,做到與實際生活相結合,使課堂生活化,讓學生在學會道德與法治知識的基礎上,能應用于生活當中,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法治素養。
一、生活化教學的含義
所謂的生活化教學,就是教師在進行教學時,從實際生活出發,把社會實踐和教學內容緊密結合,讓學生積極的參與到教學當中來,同時又能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更好的應用所學的知識,提高他們的學習技能,培養他們高尚的道德情操。
教師在進行教學內容講授時,按照教學內容,合理的利用教學資源,開展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提高學生對道德與法治課程的理解和掌握,讓其意識到道德和法治的重要作用,端正他們的態度,進而促進學生道德和法治意識的培養。
二、道德與法治生活化教學的意義
在道德與法治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一般只注重于對教材內容的講解,沒有很好的跟實際生活結合起來,而且對于學生的掌握情況是通過分數來決定的,這樣一來就導致學生的學習興趣下降,影響了學生對道德與法治課程的體驗感。為什么一定要把道德和法治課程和實際生活結合起來呢,那是因為道德與法治課程比較單調枯燥,與實際生活的結合并不緊密,從而致使學生不能對道德與法治課程產生很好的代入感,讓他們不能很好的理解教學內容,對教師下一步教學的開展有一些影響,對學生的道德與法治的意識沒有加強作用。
三、生活化教學的實踐
(一)改變教學方式注重生活化教學
在進行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時,教師只注重對學生的知識傳授,沒有更好的從學生的角度出發,讓學生對知識進行死記硬背,這樣很容易讓學生失去對學習的興趣,從而導致成績不理想,教師想要讓學生以飽滿的熱情來學習道德與法治,必須要改變這種教學方式,從實際生活出發,把生活中的例子和教學內容結合起來,讓學生能夠生動形象的理解道德與法治知識,促進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的生活化,使學生積極的加入到教學活動中,有利于他們的道德品質和法治素養的培養。
(二)引入生活中的素材
教師在進行道德與法治的教學時,要注重教學方式的運用,道德與法治課程內容脫離實際生活,長此以往,學生會喪失學習的熱情,降低了課堂效率。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教師要把生活中的素材引用到課堂教學中,讓整個課堂氛圍變得輕松、有趣。
教師在課堂上引入生活中的素材,可以讓學生進行討論,激發他們對學習的興趣,讓他們以飽滿的熱情學習道德與法治,活躍課堂的氣氛,通過和實際生活的聯系,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會有一些他們的感悟和想法,這樣他們就能很好的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將注意力轉移到了對知識的學習,不會覺得課堂內容單調乏味。例如,在學習《中國人 中國夢》這篇課文的時候,教師可以給學生設定一個情景模式,讓學生進行自由發揮,把他們的中國夢通過表演展示出來,讓其余學生猜測臺上同學的夢想,這樣不僅能提高課堂的氣氛,還能讓學生通過表演親身體驗,加深他們對課本內容的理解和認知,相信學生們經過這次表演能夠明白他們未來的責任,幫助他們加深對社會的認知,讓他們未來能夠更好的適應社會生活。
(三)創建生活情境鼓勵學生參加
處于初中階段的學生,由于他們的年齡較小,自制力較差,在上課時容易走神,但是他們的年齡段又很活潑好動,教師要給夠學生一定的吸引力,轉移他們的注意力,才能讓學生加入到課堂教學中,因此教師在進行道德與法治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選擇生活中的一個例子,創建一個生活情境,鼓勵學生上臺表演,這種方式可以有效的轉移學生的注意力,引起他們的注意,使他們度惡習道德與法治的熱情高漲,積極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通過表演學生能夠有直觀的感受,引起同伴們的情感共鳴,加深了學生對道德與法治知識的理解,也能讓學生有著不同的情感體驗,促進了他們道德與法治意識的培養。
(四)結合實際創設問題
教師在進行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過程中,想要讓學生融入到課堂中,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比如在課上對學生進行提問,這種方式可以增加他們的學習動力,讓他們帶著問題更好的對知識進行探究,所以,教師可以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貫穿提問的方式,站在學生的角度進行思考,根據教材內容結合實際生活對學生進行提問,讓他們深度挖掘教材的知識并進行學習。
教師在設計問題的時候要注意,設計的問題要對學生有一定的引導作用,設計生活化的問題,讓學生能夠體驗生活的同時,獲得道德與法治的知識,激發他們的求知欲,讓其對知識進行自主探索,經過思考解決課堂上提出的問題,促進他們綜合素養的提升。
(五)結合課外實踐加深理解
想要培養學生的道德和法治綜合素養,僅僅依靠教師的課堂教學是不夠的,還需要通過課下的時間來進行鞏固,通過對實際生活的感受,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認知。
初中階段是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和法治意識的重要階段,更是他們養成良好的性格和習慣的重要階段,教師要通過對學生的引導,把道德和法治的教學與實際生活緊密結合,從實際生活出發,讓學生在生活中能夠運用到相關的知識,在實踐中明白教師講解的內容,加深對知識的印象。
同時教師在進行教學的時候,還要讓學生學會分辨對錯,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三觀,對其以后的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讓他們在未來成為一名守法的好公民,必要時運用法律武器捍衛他們的權利。
結束語:總而言之,初中的道德與法治離不開實際生活,把教學生活化,有利于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知識,初中是培養學生道德與法治意識的重要階段,教師要把握住機會,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借助生活中的例子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和學習,促進他們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法治素養。
參考文獻
[1]潘龍.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生活化教學的探索與實踐研究[J].黃河.黃土.黃種人,2021(13):54-55.
[2]張玉蓮.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生活化教學的探索與實踐研究[J].新課程,2021(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