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麗雯
摘要:在“雙減”背景下,我們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信息化教學,為學生創設沉浸式學習環境,提供信息化學習資源,優化閱讀成果展示,打造了高效課堂。對此,文章結合教學實踐進行分析與探討,為教育同仁在“雙減”政策下實施小學語文信息化教學提供參照。
關鍵詞:“雙減”;小學語文;信息化教學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隨著信息技術與基礎教育領域的深度融合,小學語文信息化教學也實現了深入發展。在“雙減”背景下,我們特別重視小學語文信息化教學的實施,通過大量的教學實踐,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對此,本文結合教學實踐進行分析與探討,為教育同仁在“雙減”背景下進行小學語文信息化教學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一、創設沉浸式學習環境,提高課堂學習質量
在小學語文信息化教學中,我們嘗試創設沉浸式的學習環境,引導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課堂學習活動中來,豐富他們的個性化體驗,從而提高了他們的學習效率和效果,避免他們在完成作業時一籌莫展,進而助力“雙減”政策落地。
例如,在教授《鄉下人家》這篇課文時,由于課文的內容距離學生的實際生活比較遙遠,如果單純使用朗讀等方式讓學生進行體會和感悟,不容易使他們把注意力集中到課堂教學活動中來,因此會影響他們的學習效果,導致他們在完成課后作業時依然摸不著頭腦。所以,我們在課堂教學中利用信息技術手段為學生播放了鄉村美麗的景色,其中包括圖片、視頻和音樂等教學資源,創設了沉浸式的學習環境,使他們全身心投入到對鄉村美麗景色的欣賞當中來,幫助他們深入體會鄉村生活的自然親切和優美恬靜,從而有效提高了課堂學習的質量。當我們在作業設計中讓學生找出生動形象的語句時,他們都能在最短的時間內找出來,從而提高了寫作業的效率,緩解了他們寫作業的畏難情緒。
由此可見,在“雙減”背景下,我們實施小學語文信息化教學,要通過創設沉浸式的學習環境,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質量,為他們順利完成課后作業,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提供信息化學習資源,支持學生自主閱讀
為此,我們實施信息化教學,通過提供豐富的信息化學習資源來支持學生自主閱讀,為學生與文本之間的對話創造有利條件,從而助力學生閱讀能力的發展,提高閱讀教學的效果。
例如,在教授《狼牙山五壯士》這篇課文時,我認為課文主要是以文字的形式來呈現的。為了豐富學生的學習資源,使學生的閱讀形式更加豐富多樣,從而調動他們閱讀的積極性,我嘗試利用信息技術手段為學生設計和制作多種形式的學習資源,支持學生進行自主閱讀。如:為學生提供朗讀學習資源,使自主閱讀“有聲”,在這方面我通過網絡渠道搜集名家朗讀的視頻以及朗讀時的配樂,幫助學生學習有感情地朗讀,從而豐富他們的感情;我還為學生提供了影視資源,使自主閱讀“有畫面”,幫助學生深化對這段歷史的認識、感悟五位壯士勇于犧牲的革命精神……學生在自主閱讀時,可以根據自己的閱讀需要使用朗讀學習資源以及影視資源,從而使他們的自主閱讀活動得以順利開展,并使他們獲得了更加深刻的體會,提高了他們自主閱讀的效果。在信息化教學中,我們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進行隱性的指導,也可以使學生在自主閱讀中使用這些學習資源時積累豐富的閱讀方法和閱讀策略,如搜集資料理解課文內容的閱讀策略。
由此可見,在小學語文信息化教學中,我們發揮信息技術的比較優勢,為學生提供豐富多樣的信息化學習資源,可以促進閱讀課堂教學方式的轉變,提高學生自主閱讀的能力,進而提高有的課堂教學效果。
三、閱讀成果展示信息化,促進群體協作式學習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我們經常組織和開展小組合作探究性學習。為了激發學生參與小組合作學習的興趣,提高他們合作探究性學習的效果,我們要重視閱讀成果展示環節教學活動的開展。在小學語文信息化教學中,我們借助信息技術手段進行閱讀成果的分享,促進了群體協作式學習,激發了學生參與閱讀活動的興趣,提高了課堂閱讀活動的效果。
例如,在教授《牛郎織女(一)》和《牛郎織女(二)》這兩篇課文時,我在課堂上組織了小組合作探究的學習活動,在進行成果展示環節,我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在大屏幕上播放,學生們為課文配的插圖,播放學生排練的課本劇,增強了學生閱讀的成就感。特別是在閱讀成果分享中,我使用了多樣的形式,既可以是課文朗讀,也可以是畫畫或者是課本劇表演,充分調動了每一個學生的積極性,促進了他們個性的化的發展。
在小學語文信息化教學中,利用信息化、智能化設備容量大這一特點,我們可以把每個小組甚至每個學生的學習成果都展示出來,從而優化了成果展示環節,可以使群體協作學習的優勢得到充分發揮。
總之,我們要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找準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結合點,實現深度融合,進而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果,助力“雙減”政策落地。
參考文獻
[1]徐萬莉.淺談信息技術與語文課程的整合[J].當代家庭教育,2021(33):55-56.
[2]張春醒.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信息化手段的應用[J].中小學電教,2021(11):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