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江承
摘要:在傳統高中歷史教學實踐中,部分教師在教學中采取“滿堂灌”和“一刀切”的模式,很難讓教學的開展面向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在當前,為了使這樣的現狀得到改善,教師在教學中就可以對分層教學的理念進行融合。使得教師教學的開展做到因勢利導,促使學生的歷史學習不處在表面,而是獲取到更深層次的探索和發展。
關鍵詞:深度學習;高中歷史;分層教學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前言:在新時期下,深度學習成為課程教學中非常關鍵的詞匯。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加強對學生的引導和指引,使得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處在形式主義上。因此,在現階段,為了使深度學習得到實現,教師在歷史教學中就可以對分層教學積極地進行嘗試,實現教學的創新構建,使得學生在歷史學習的過程中有更多的發展和收獲。
一、做到合理分層,助力深度學習
在分層教學開展的過程中,要想使得學生的深度學習得到實現,教師首先就應該秉持著合理和科學的原則開展分層工作,使得分層教學的開展更加科學和合理。在其中,教師應該結合教學實際情況,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掌握,以此使得分層更加科學,為后續教學的開展創造良好的前提和條件[1]。
例如,在日常教學中,教師應該加強對學生的觀察,秉持著過程性+結果性的原則對學生積極地進行引導。如,教師應該結合學生的日常學習表現和考試成績,以60%:40%的比例,對學生日常學習中的興趣愛好、知識基礎、學習能力進行明確。在后續,教師就可以將班級中的學生從高到低的劃分成ABC三個層次,分別對應班級中的優等生、中等生、學困生等。便于后續教學的開展,對學生的深度學習起到良好的助力。
二、科學制定目標,助力深度學習
在歷史教學中,教師應該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對不同的目標積極的進行設定,保障每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夠貼合自己的最近發展區,在原本的基礎上獲取到更好的成長和發展,促使理想的課程教學效果得到達成,使得目標的制定變得更加科學和合理。
例如,在講解《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一課的過程中,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教師就可以對層次不同的目標積極地進行設定,以此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起到指引的作用。如,對于C層次的學生,教師應該對目標適當的降低,比如可以結合學困生和后進生,讓學生將更多的關注點放置在西周分封制的特點和內容的探析中。對于B層次的學生,教師可以讓學生對為何宗法制是政治制度核心進行探尋。對于A層次的學生,更多的是結合史料帶領學生進行分析。借助這樣的方式可以使得目標的導向性得到充分地發揮和展現,在目標的指引下使得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更加得法,促使理想的深度教學的構建效果得到實現和達成。
三、加強分層指導,助力深度學習
在分層教學的開展中,教師的指導是非常重要的[2]。一般情況下,教師在教學中都會借助問題引導的方式。因此,為了達到深度學習的目標,教師在教學的開展中就應該對分層指導進行明確,對問題的數量和難度有效的控制,促使理想的課程教學效果得到實現和達成。
例如,在講解“三民主義”相關歷史內容的過程中,對于班級中層次不同的學生,教師在指導的過程中也應該做到有所側重。比如,對于C層次的學生,教師主要可以將教材內容作為指導,設置“三民主義對資產階段的民主革命有著怎樣的影響?”這樣的問題。對于B層次的學生,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引導:“三民主義及資產階段革命存在著怎樣的局限性?”對于A層次的學生,教師可以結合具體的歷史實例引導學生深層次的分析......使得指導性更強,讓深度學習得到助力。
四、布置分層作業,助力深度學習
在雙減政策指引下,教育界更加關注學生作業的布置[3]。因此,在現階段,教師也應該對分層作業進行布置,使得學生的深度學習得到實現和達成。
例如,在講解完《新民主主義革命》相關知識點的過程中,結合課后習題,教師就可以秉持著從高到低的原則,將課后習題有效的劃分成基礎類、提升類、拓展類幾個類型,分別于CBA層次進行對應,讓學生完成其一即可。借助這樣的方式使得學生最大化地對知識進行鞏固,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和負擔,促使理想的課程教學效果得到實現和達成。
結論:總之,在高中歷史教學開展的過程中,教師將深度學習作為立足點,對分層教學積極地進行構建是十分關鍵的。能夠使得教學的開展面向學生的全面發展,使得學生可以在歷史學習中獲取到更多。在其中,教師在教學中主要可以從做到合理分層、科學制定目標、加強分層指導、布置分層作業等,對學生的深度學習起到一個助力的作用和效果。
參考文獻
[1]陳悅菡. 分層·逐級·增值:史料實證素養培養的整體教學規劃[J]. 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21,(11):86-87+132.
[2]朱大林. 淺析思維導圖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策略[J]. 高考,2021,(31):165-166.
[3]張艷. 基于核心素養的高中歷史分層教學研究[A]. 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2021年基礎教育發展研究高峰論壇論文集[C].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2021:236-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