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潔純
摘要:海外并購是我國企業融入全球化的重要手段之一。近年來,我國部分企業為解決國內資源約束問題、實現技術快速升級以及尋求更為廣闊的市場發展,合理采用海外并購。目前,海外并購已成為我國企業境外投資的主要方式之一。本文主要說明我國部分企業海外并購的現狀,探討疫情下我國海外并購的新趨勢,并對解決海外并購遇到的問題提出解決措施與建議。
關鍵詞:海外并購;現狀;問題;解決措施
1.我國企業海外并購的現狀
1999年,中國發布提倡我國企業“走出去”的市場策略。我國企業在自身發展需求及宏觀環境驅動之下,更積極主動地采取海外并購的方式進行對外直接投資。近年來,我國企業已然成為了發起海外并購的主力軍之一,并在這幾年中形成了一輪全新的海外并購熱潮。
據商務部數據顯示,我國企業海外并購主要是以石油、鋼鐵以及礦產等資源開發性為主。并購地區多數以歐洲、亞洲以及美國為主要目的地。從近些年來講,2018年并購數量占比約為85.5%,并購金額占比高達84.3%,歐洲區域作為近些年中國企業海外并購的首要目標,雖然在2018年并購整體數量有所減少,但并購金額也提升了23.5%,歐洲地區仍為最大值。例如,在2019年時,中聯重科相關投資機構負責人與意大利CIFA公司正式簽訂整體收購協議,用2.71億歐元現金收購的方式,完成對了CIFA公司的全額收購,迄今為止,這也是中國在歐洲締造的第二大收購交易。
過去幾年,我國企業海外并購活動呈現出幾個特點:首先,海外并購的企業主要為國內相關行業的領軍企業,他們在技術開發、人才儲備等方面都具備海外并購的實力。第二,我國企業主動發起的并購項目增多,主動性和積極性在增強。第三,我國企業海外并購涉及的領域也日漸多元化。當前,我國企業在信息技術和制造業兩個領域的并購活動總量已經超過了資源和礦產領域,如生物醫藥、金融業、先進制造業、消費娛樂類的產業等新的并購增長點也開始出現。
2020年爆發的新冠疫情,對全球經濟一體化,特別是我國企業開展海外并購帶來重大影響。數據顯示,2020年一季度我國對外直接投資減至257億美元,同比下降2.8%,非金融類的對外直接投資約為243億美元,同比下降3.9%。 2020年一季度中企宣布海外并購總額降至到35億美元,同比下降78%,創十年以來單季度最低,并購數量也降低到108宗,同比減少21%[1]。除此之外,受全球化與保護主義的影響,疫情期間,歐美國家外商投資監管機構也提出了相應的保護措施,嚴重阻礙了全球跨境并購的腳步。
2.我國企業海外并購存在的主要問題
2.1地區影響
目前,雖然我國海外并購的目標均以資源并購為主,也符合“走出去”的策略方針,由于歐洲、亞洲以及美國為主要目的地頒布了相應投資審查措施,我國并購區域的選擇已然轉移至非洲等區域,由于這類區域相較于其他國家資源較為缺乏,并且極易發生政局動蕩的狀況,同時,文化差異較大,即使完成并購交易,也會導致海外經營承擔著更大的經營風險。其次,目前多數海外并購的主要目標過于偏向資源類并購,相比于資源類交易,科技行業的交易次數較少,應遵循“走出去”主要原則,無法接觸到各類行業的核心技術。由于海外并購交易的可操作性范圍較小,較為傳統的現金并購支付會導致我國企業出現較為嚴重的資金壓力,加大了財務風險發生的概率。
2.2提出“中國威脅論”,阻礙我國發展
目前,中國民營企業的海外并購整體數值雖然有所提升,但仍是國有企業占據主導地位,這種狀況的產生,會導致其他國家誤解我國海外并購的動機,甚至發達國家會認為海外并購都是我國的相關機構在具體操控,更有國外相關學者提出了相應的“我國威脅論”。
2.3疫情影響
各區域的國家為了防止疫情的擴散,頒布了相應的外商投資監管舉措,例如,澳大利亞國家為了解決目前困境,宣布所有在國內進行的外資收購,無論規模大小,必須接受審核,并且未詳細說明該項政策會持續多久。但是,根據調查顯示,歐洲仍為中企最受歡迎的海外并購目的地。其次,意大利以及西班牙等國家也頒布了相應的法規,只要收購當地公司超過10%的股份,需得到政府部門的批準。
3.解決措施
3.1企業層面的措施
首先,企業應明確自身開展海外并購的戰略意圖,確保并購是為了滿足自身經營需求,同時,也應充分掌握并購行業是否與國家戰略方向一直,避免追趕并購熱潮,不要為了并購而并購,要了解并購中的利弊。雖然我國企業通過海外并購實現全球化,其次,科學合理的策略方針是影響海外并購的重要因素,因此,企業領導人應對管理人員提出更為合理的要求,要求從事管理工作的人員優化企業海外并購的基本機制,只有這樣,才能運用更為科學合理的措施,保證企業的整體價值實現最優化[2]。
3.2看準時期,把握機遇
要想企業運用最小的代價獲取更高的經濟收益,不僅要滿足自身需求,制定科學合理的并購方式,還要看準時期,把握機遇,同時還要充分了解并掌握風險狀況。尤其對于實施海外并購的目標企業的整體作用價值,以及日后為企業帶來的經濟收益應當充分考慮。當估算目標企業的整體價值時應考慮其中兩點,并購定價以及并購整合。從事評判公司價值的人員,應及時了解目標公司的整體情況,才能給予合理的定價,作為并購定價的基準,也決定了目標公司日后的價值,因此,開展并購前,相關評判人員,應對目標公司的數據信息以及市場數據進行合理的調研,進一步確保并購定價的數值更加合理[3]。
3.3政府層面的措施
我國相關政府部門在支持企業完成海外并購交易時,應準確了解自身立場,對于影響國民經濟發展的海外戰略性資源,應在科學合理的審核程序下,遵循相關步驟,從而實現合理收購。其次,對于商業性較為普通的海外并購投資,應以企業為投資主體,并根據企業自身發展的經營理念以及資本運作,自主完成相應的并購活動。除此之外,政府應積極鼓勵企業進行海外并購,并制定相應的扶持政策,協助企業解決海外并購的各種狀況,同時充分利用政府的職能完善海外并購交易服務。
3.3.1優化信息服務以及技術支持
當企業進行海外并購信息咨詢時,相關政府部門應給予詳細的指導以及說明,對于企業想要開展相關科研時,應提供以往的數據信息,并委任從事相關技術的人員進行現場指導。其次,政府應實時掌握國別投資指南,并優化國別指南,充分發揮駐外使以及領館的作用價值,積極協助國內企業并購海外企業,并詳細調查海外企業的各項數據。除此之外,政府應提升國別以及區域特征的研究,為我國企業跨國經營奠定良好的基礎,并成立相應的海外投資機構,協助企業解決各類難題。同時建立高素質、高水平的中介機構團隊,協助企業對海外并購進行詳細的分析,確保企業對于并購的企業了解更加深入。
3.3.2提升扶持力度
政府應加強外匯管理的力度,不斷優化外匯管理體制,將不必要的條令以及管制簡潔化處理,以此提升用戶的便利程度。其次,還應積極發展外匯市場,加快開發金融產品的腳步,并擴展跨國企業與風險管理的具體內容,合理運用金融平臺的作用價值,引導企業自主參與國際經濟合作,逐步實現開放資本項目,進一步優化資本市場。除此之外,還應完善并購的支付方式,建立更為科學合理的海外投資風險保障制度,協助企業解決相應的風險狀況。
3.3.3優化企業海外并購相應的法律體系
目前,我國缺少一套科學合理的企業海外并購法律體系,來規范海外并購的具體流程,現有的條令只是零散的分布在其他制度中,嚴重導致海外并購存在較多的問題,例如,缺少具體的海外投資法,現有的規章制度忽視了民營以及私營企業的存在等狀況。
4.結束語
總而言之,要想優化我國海外并購存在的狀況,應結合以上措施,加強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并看準時期,把握機遇,進一步改善我國海外并購的現狀。除此之外,政府也應積極配合企業,優化技術服務,提升扶持力度,協助企業解決目前的困境,同時相關部門也應建立科學合理的法律體系,確保企業實施海外并購交易更加順利,以此實現我國“走出去”的策略方針。
參考文獻:
[1]馮瑋瑋,馮春陽.我國企業海外并購的現狀,問題及建議[J].投資與合作,2020, 67-69.
[2]李佳諭,李彬.我國民營企業海外并購中的財務風險研究[J].商業經濟,2020,86-87.
[3]王一劍,朱碩晟.中資企業海外并購績效影響因素及并購建議[J].海外投資與出口信貸,2020,1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