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糧
摘要:實驗知識的學習是非常關鍵的,不僅僅是物理學科,在生物與化學教學中,也都涉及到了實驗內容。實驗是初中生學習物理知識的基礎,也是教師展開教學的重要手段。電磁學的知識在實際教學中,很容易落入“死記硬背”的循環中,這對師生之間的教學熱情產生較大影響,也與素質教育的要求相違背。作為初中物理教師,需要強化學生對物理知識的實驗探究意識,并利用身邊的軟硬件設計出符合知識情況且與學生相關的實驗情景,從而實現甚至于超越學習目標,使學生在更輕松的情緒中展開物理學習。電磁現象是初中物理知識中較為有趣的現象之一,本文以初中物理電磁學實驗資源開發及教學應用為例,探討初中物理如何進行實驗資源開發。
關鍵詞:初中物理;資源開發;教學應用;電磁學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一、初中物理實驗室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現狀
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現階段,各初中學校對于實驗資源都給予了必要的重視,也根據課程教學的需求,不斷增加實驗器材的儲備。學校物理實驗室中也逐步配備了相關的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各種網絡設備也得到了廣泛應用。但是在實施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盲從現象。當前初中實驗室大多呈現出“倉庫式管理、簡單化服務、粗放式實驗”的現象,這就導致實驗室的效用難以得到發揮。就目前實際情況來說,初中物理實驗室資源開發與利用主要呈現出以下不足之處:
首先,學校與教師都沒有真正從課程資源的角度去對待實驗,雖然一直在對校內實驗室進行升級與優化,但是在實際課程實施中,教師仍會以實驗操作過于復雜或者學習時間緊張等問題,對應有實驗進行簡化或省略。本該學生操作的實驗,往往會采取演示實驗進行替代。雖然也將實驗應用在教學中,但是對于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并沒有幫助。且學生參與實驗僅僅是通過觀察,這就導致占比本就不多的實驗課程,更加難以發揮作用,也與實驗室搭建的初衷相違背[1]。
其次,現階段實驗室器材主要是依據課程標準要求進行購買的,并沒有依據教學實際需求進行采購,與豐富多彩的實驗教學要求不相匹配。很多教材在實際教學中得不到應有作用,創新實驗缺缺乏必備器材能問題仍然長期存在在初中物理教學中。
最后,隨著信息化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深度融合,物理實驗室的管理建設并有做到較好的信息化轉變,相關管理水平不足,這對于物理實驗這一重要的課程資源造成了一定的負面影響。
二、初中物理電磁學實驗資源開發及教學應用
初中物理中的電磁學實驗主要包含三個部分,分別是電流磁效應;通電導線在磁場中的受力,也就是電動機原理;電磁感應,也就是發電機原理。第一部分是簡單的電生磁,通電導線圍繞在磁場,后兩者的區別主要是觀察是否有電源,有電源的是電動機的原理,而無電源則是發電機的原理。在初中物理中設計的實驗,都與三者有著密切的關系,以下是有關于電磁學實驗資源開發與教學應用的案例:
(一)將磁場“可視化”
磁場是一種客觀存在的物質,但是并不能用肉眼直觀觀察到。磁場存在于磁體與磁體、磁體與電流以及電流和電流之間,是一種媒介。由于磁場具有不可見性,因此在教學中,成為學生對電磁學進行理解的難點之一。那么如何借助實驗,使其“可視化”,是教師在教學中需要思考的問題。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的處理辦法一般由兩種,一種是使用鐵材質的小棒進行實驗,另外一種是使用鐵屑進行實驗[2]。
這兩種方法都各有利弊,雖然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普遍更傾向于使用鐵棒進行實驗,但是從實驗客觀性的角度而言,使用鐵屑進行實驗效果更好。選擇鐵棒進行實驗的原因比較直接,主要是操作簡單,形象直觀。但是從實驗結果來說,存在一定的限制,這是因為特定空間的鐵棒分布形狀與光滑的磁感線之間,在思維理解上還存在一定的差距。而使用鐵屑,則可以更好的觀察到磁場分布并將其順利過渡到磁感線,這是其優勢。
實際教學中,使用鐵屑展開實驗的教師并不多,直接原因是因為該實驗的成功率較低,在實驗中,很難將鐵屑均勻灑出。在這樣的基礎上,為了提升實驗的成功率,教師可以借用生活中常見的調料瓶(帶有小孔的辣椒粉或者孜然粉的瓶子),事先將鐵屑存放在有辣椒粉的小孔容器里,在實驗中,輕輕的在磁體(磁石)周圍撒上鐵屑,這樣可以獲得較好的實驗展示效果。
在使用這兩種方式教學中,可以發現學生對于鐵屑實驗的興趣要高于鐵棒實驗,這將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全身心投入到課堂學習中。使用鐵屑進行實驗也有一定的弊端,就是很難立體的對磁場進行展示,在這個時候,就可以嘗試將磁體放置在透明的瓶子中,就可以達到直觀立體的效果[3]。
(二)將電磁力“可視化”
磁場對于電流存在力的作用,這是學生非常感興趣但是也常常感到困惑的一種物理現象。在物理教材中,提供了多種電動機模型,教師在教學中,除了教材中涉及到的實驗之外,還可以額外增加部分課外實驗,來幫助學生感受電磁學的神秘魅力,并在實驗中,領悟到電磁學的精髓。以下是有關于電磁力的相關實驗:
所需器材:圓柱形的強磁體*1個,裸露銅導線*1根(選擇較粗的),干電池*1節;
實驗步驟:
1、首先將裸露的銅導線用鉗子彎成一個愛心的形狀;
2、將愛心銅導線的尾部固定在強磁體上,確保接觸良好;
3、將干電池放置在磁體上方、銅導線之中;
4、輕輕撥動銅導線,銅導線就會轉動起來了。
這個小實驗對電動機工作的原理做出了很好的展示,即磁場對電流的作用。銅導線兩個半邊的電流方向都向上,而銅導線所在位置的強磁場卻是相反的,根據左手定則,其兩邊受力方向也是相反的,這樣電動機就可以持續轉動起來了。在該實驗中中,要注意兩點,首先是強磁體的選擇,普通的鐵氧體磁體由于電阻率較大,所有導電性較差且磁性較弱,難以滿足實驗需求,因此要選擇稀土材料鐵硼制作的強磁體。其次是確保線圈的對稱性,在前期實驗中發現,如果銅導線線圈不對稱,就會很難保持持續轉動,導致實驗成功率不高。
總結:總之,在新課改與素質教育的背景下,物理實驗的基礎設施已經逐步完善,相關的實驗器材資源已經較為完善。教師在展開物理實驗教學時,可以結合生活實際以及教學需求,借助常見的資源設計出趣味性的實驗,借此來激發學生的物理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良好的合作研究意識,并逐步培養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教師在實驗的設置上,要依據教學實際需求,除了教材中安排的實驗之外,也要進行不斷的創新,借此來提升物理實驗教學質量,同時推動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
參考文獻
[1]陳揚清.初中物理實驗教學方法的創新思路[J].教育教學論壇,2016(02)
[2]鄭穎.中學物理信息化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的探索[D].云南師范大學,2017.
[3]劉瑞芬.農村中學物理實驗教學的實踐與探究[D].云南師范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