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敏
摘要:高中數學教師要選擇具有一定興趣傾向的教學手段,運用幽默化的語言吸引學生,使學生的思維逐漸活躍。在課堂互動中,教師的神態和語言都會直接影響學生。因此,教師一定要調節好課堂教學中的態勢語。教師要善于把問題進行凝練,運用簡明扼要的提問方式,對學生進行引導,讓學生的學習逐步深入。最后,獲得問題的本質,找到解題的癥結。教師不僅僅要善于創設問題情境,還要鼓勵學生發問,讓學生質疑問難,根據學生提出的疑問,教師有針對性地予以疏導、解惑,使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信息形成一種雙向互動。
關鍵詞:提高 ?高中數學 ?教學效率 ?方法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高中數學可謂是高中階段的重中之重,對于學生系統地掌握數學知識,靈活的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都有一定的指導意義。作為教師要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指導學生精確、精練的對數學知識進行整理,掌握其內部結構,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教育元素,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開啟學生智慧的閘門,讓他們不僅能夠根據提出的問題,進行思考,才能夠在自己思考的基礎上提出質疑,教師要在課堂中優化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教學體系,采用探究性教學的方法,培養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更要有意識地通過多媒體教學手段,激起學生的學習熱情,通過認真的觀察,仔細的思考,加深認識。
一、現階段高中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師教學思想方面存在的問題
受到大環境的影響,高中學校依然以高考的成績,作為衡量一個教師教學好壞的唯一標準,高中數學教師為了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于是拼命的想著能夠讓學生多考幾分。課堂教學中加強習題的練習,把學生分層教學的同時,更加重視優秀生,總是把優秀率作為教學的重點,對于中等生和學困生的指導和關注較少。由于教師注重應試教育,以學生的高分數為目標,并且憑借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教出了許多高分數優秀的學生,這部分高中數學教師因此認定自己的教學經驗是具有非常重要的實際意義。
(二)學生學習方式方面存在的問題
學生對于數學學習的靈活性不夠,創新思維還有待于提高,在日常的學習中雖然認真的聽課,對于概念和公式都能夠詳細的記憶,但是當運用時,卻有一定的難度,不能夠更加已知條件和未知問題巧妙的運用新知解決問題。比如在學習空間幾何時,由于空間幾何模型的種類繁多,學生因為依賴于教師在課堂上照本宣科式的教學模式,從而失去了自主發揮空間想象能力,所以在學習空間幾何知識時就變得相對吃力些,那么在面對高考的時候,運用公式及運算的過程中,就會感覺非常困難。
二、在新課改背景下高中數學教學模式
(一)注重課堂導入環節的趣味性和科學性
由于高中生受到知識和能力的限制,他們思考問題往往依靠于直覺和已有的知識經驗,作為高中數學教師,為了讓學生能夠更好的進入學習情境,一定要注意導入環節。通過科學性、趣味性的導入環節的創設,讓學生能夠打開視角,明確自己學習的目標。在新知和舊知之間建立一定的聯系,讓各位學生認真地思考,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學習所提供的優質的資源中來,高中數學教師是學生學習道路上的引導者,教師要幫助學生掌握教材的內容,溝通學生學和教師教之間的關系。優質的導入環節能夠在學習認知基礎上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有研究性的學習欲望,更能夠培養學生嚴肅認真的學習態度。高中數學教師要發揮創新精神,采用更為新穎的教學模式,以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為目的,促使學生對學習數學知識產生好奇心,從而激發學生對高中數學產生極大的興趣。比如教師在指數和指數函數教學中時,教師可以通過以筷子對折為例先變成兩根,再將兩根對折變為四根,以此類推,在演示的同時要求學生以筷子折斷的次數與最終得到筷子數量相結合,聯系所學知識并列出公式。教師通過藝術性導入式教學模式,可以使學生邏輯能力有一個更高效的提升。
(二)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教師和學生之間應該是相互促進、合作交流的關系,在課堂教學中以知識為中心,師生之間建立共同的教和學的目標,教師不是知識的主宰者,而應該把學生放在重點位置,著眼于學生的發展,堅持以人為本的思想,注重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的促進,讓學生能夠根據教師的引導,開動腦筋,積極思考。為了讓學生的學習更有價值,教師還要鼓勵學生質疑,因勢利導,并且讓學生把這種質疑當成一種習慣,使數學知識和學習活動融為一體。由于教師在進行數學教學時缺乏良好的引導,導致學生仍舊采用死記硬背的思維模式去學習,從而致使在教學效果上總是差強人意,其原因主要是師生之間缺乏溝通所致,學生并沒有學習到數學方法技巧的精髓。在新課改文件中明確指出,教師在教學中應注重于學生之間的交流與溝通,通過有效教學方法,制定出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充分尊重學生的想象力和學習的積極主動權,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從而促進學生能夠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同時,靈活運用并解決所遇到的數學問題。并且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充分以學生為主體,竭盡全力與學生相融合,以學生朋友的視角,耐心傾聽學生內心的思想活動,共同進步由此構建起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新型的師生關系。
(三)讓數學教學貼近學生的生活
教師在進行高中數學教學中,應將與實際生活相聯系,制定出以適合學生為主的教學方案,結合實際情景教學,將抽象的數學理論知識轉化為典型的實際問題,比如,在進行概率教學時,教師可以以商場促銷抽獎的方式進行具體講解,引導學生結合所學知識,通過公式運算得出中獎的概率,并與其它同學進行討論與分析,從而促進學生能更深刻的感受到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是緊密相連的,同時也可以培養學生學以致用的良好學習效果。
總體來說,作為高中數學教師,要把新課程標準落實到實際的課堂教學中,通過科學、有趣的導入環節,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讓學生的思維廣度和深度逐步深入。在提問環節,更要不斷地優化,耐心、細致地引導學生,讓教師和學生之間有濃厚的情感,從而使學生的思維流暢,促進學生更好的進行數學學習。
參考文獻
[1]陳林丹.新課程背景下高中數學教學模式分析[J].才智,2017(22):37.
[2]李濤.新時期關于高中數學教學模式創新的探析[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7(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