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志偉
摘要:隨著科學技術和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的需求逐漸變化,現在社會需要創新型人才。小學是學習的初級階段,也是人類創作才能與創新意識形成的關鍵時期。數學教育是訓練學生邏輯思維、培育學生創新意識的主要手段之一。但目前,我國中小數學課程對學生創新技能的訓練仍重視得不夠。現代素質教育的一個基本要求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培養學生創造能力。目前,如何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潛能是小學數學教師必須具備的一項基本技能,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有針對性地、系統地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
關鍵詞:創新思維;小學數學;教學培養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引言: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必須向學生灌輸創新意識,以創新的教學理論為指導,運用科學合理的教學模式,以營造有效課堂環境和教學氣氛,同時利用專業知識與技巧傳授訓練學生創造精神.訓練學生創造力,并強調教學過程,以開闊學生思路,優化思維質量,教師要轉變思維,尊重學生的基本地位,把學習的時間和空間留給學生,教導學生積極學習知識,發現知識,思考知識,幫助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本文將探討小學生數學創新能力的培養。
一、小學數學教學存在問題分析
(一)教學模式仍然處于傳統化
首先,不可否認,傳統教學實踐中有非常多的積極因素可以傳承。不過,毫無疑問的是,在教學內容和課程目標等方面仍有不少地方亟待改善。像現在新課改要求,要著重訓練學習者的邏輯思維、語言能力辨別、創造力和學習能力。目前,小學數學教育并不能對這些能力的訓練予以相應的關注。在學校走向高質量教學的過程中,產生嚴重阻礙。因為很多老師并不熟悉素質教育的基本內涵,也不在其中發揮作用。許多教師往往是以紙質教材和令人印象深刻的材料為基礎的,沒有給學生提供獨立學習和思考的機會。
(二)仍然喜歡應用題海戰術
關于題海戰術和數學問題似乎是密不可分的。正是因為教師會采取”問題海”戰術,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才不愿去獨立思考,總認為數學問題有捷徑可走,從而導致學生對數學學習興趣卻越來越少。因此,現在很多老師都習慣”令人印象深刻”的教育,給出讓學生忘記自我的模式。許多學校為學生買了很多練習本,不斷地解決任務和任務。在家里,父母見到成龍,總是要求孩子在業余時間繼續學習。我們的教學過于強調學生的學習成績,導致學生的觀念中只有學習,而這樣的思維不利于他們的身心發展,更不利于全面發展。
(三)教師缺乏新的理念。
教師是教學活動的領頭羊,教師的知識往往會影響學生的知識,通過觀察當前的小學數學教育,我們可以找很多老師,或者傳統的老師。他們不能帶領學生一起完成創新活動。當前,素質教育需要提高教師素質,不斷完善教師的教學方法。現代社會也是一個社會,一個現代化的社會,我們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與時并進,以適應這個多元化的社會。缺乏創新教學,不利于我們培養有創造力的學生和高素質的人才。
二、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促進學生創新思維發展策略
(一)創設問題情境,啟發學生思維
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自覺創造問題環境,激發學生學習新知識的愿望,引導他們認識問題的快速解決方法,從而促進創造性思維的發展。例如:在學習人教版數學七年級上冊《一元一次方程》一課時,教師可以先講解方程式含義,用字母代替數字,講解方程式基本結構,以及運算。然后結合生活或者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創設情境,通過視頻展示解方程式過程,其次,結合生活演練,比如根據十一假期出游,列舉從A地到B地需要500米,而B地到C地需要600米,那么請問A地到C地有多遠?以此方式促進學生學習方程式,分小組講解練習。并用多媒體技術將整個過程以動畫形式展示,使學生直觀感受題意,激發學習興趣,尋找解題思路。
(二)設計多樣化實踐活動,激活學生創新思維
學習數學的學生往往要用一定的實際行動來理解形成過程,然后逐步地進行介紹和掌握,不斷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因此,數學教師在講座中,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可以設計各種實踐活動,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親自操作測試,使學習對知識的理解更加復雜,鼓勵學生將理論和實踐融入分析,并不斷強化學習思維,激發他們創新意識的發展。例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自己制作數學工具,讓學生用它們來學習相關的理論知識,更直觀地理解所研究的內容或提出假設,然后將學生自身想法轉化為系統方案和實際行動,在研究過程中不斷發現和解決問題,以便最終得出更準確的結論。在這個過程中,理論與實踐可以高度融合,學生會產生更加多樣化的思想,積極深入學習,在潛移默化的環境中提高創新意識。
(三)采取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鼓勵進行創新
合作教學是一種新的教學哲學和教學方法,對現代教育理論、教學研究和實踐具有重要意義。合作學習改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學習狀態,被動學習,機械學習,促進主動學習,主動學習,仔細思考和勤奮。例如:在講解人教版數學一年級《認識圖形》一課時,教師可以利用小組合作進行教學,首先把班級學生分為4組,按照因材施教原則進行,小組匹配不能過于隨意,要善于將優秀學生與落后學生安置在同組,以便起到共同帶動教學,然后準備豐富教具,多種圖案,并講解每個圖形,讓學生從主觀意識到圖形形狀、結構等。最后,要根據小組進行教學競賽活動,引導小組內學生以拼“事物”來認識圖形,教師可以示范用三角形與正方形上疊加拼成“小房子”。并促進學生開拓思維,小組內集思廣益共同完成競賽活動,對于拼圖形樣數最多的小組予以獎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并逐步激發創新思維。
結束語:一般來說,在小學數學教育研究中所面臨的最主要問題,其實是教學過于傳統化。所以教師需要突破傳統、方法、傳統模式。促使學習者可以更加有創造力,如果有了創造力,就可以思考并識別出新的學習形式。在這個過程中,老師也需要和學習者合作搬遷。總的來說,培養小學生的數學創造能力是很重要的,數學教師必須運用有效的教學手段,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創造能力,并結合實際的學習情況。
參考文獻
[1]也用.淺談小學數學中的研究性學習方法[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1,05:259-260.
[2]趙梓希.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J].大學,2021,49:99-101.
[3]李愛梅.淺談小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J].才智,2020,09:148.
[4]王德社.淺談小學數學課堂如何培養學生的思維方式[J].科學咨詢(科技 管理),2020,06: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