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心熒 鄭愚 孫璨 潘兆東 胡守旺 楊健彬
摘 ?要:土木工程專業畢業設計是對本科生所學各類專業理論知識、技能和應用能力的綜合檢驗。新工科建設背景下,土木工程專業畢業設計要緊密結合新興產業發展需求,融入新興工程科技人才素質培養要求。文章基于東莞理工學院土木工程專業建筑工程方向畢業設計改革與實踐實際,將新工科教育理念引入建筑工程畢業設計全工作流程中,通過選題工程實際化,選題類型豐富多樣化,選題要求標準化,答辯導師回避制,評閱盲評機制,畢業設計成果評定標準化,評閱等級比例化,評閱申訴制度,畢業設計審查回避與追責等一系列改革創新措施,有效提升了畢業設計整體質量,教學成效顯著。
關鍵詞:新工科;土木工程;畢業設計;改革與實踐
中圖分類號:G642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000X(2022)02-0131-06
Abstract: Graduation project of civil engineering is the comprehensive examination of professional theoretical knowledge, professional skills and application ability that have been learned by undergraduat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graduation project of civil engineering should be closely combined with the development needs of emerging industries and integrate into the personnel training requirements of engineer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alents of emerging engineering. Based on the reform and practice of the graduation project of civil engineering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in Dongg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education concept of new engineering has been introduced into the all-process of the graduation project of civil engineering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Overall quality of graduation project has been improved effectively by a series of reform and innovation measures, such as graduation project selection of practical engineering, rich variety of types, demand standardization, teacher avoidance system in dissertation, blind assessment, evaluation standardization of graduation project achievements, scaled review grade, review appeal system, avoidance and accountability of graduation project examination, which achieved significant result.
Keywords: new engineering; civil engineering; graduation project; reform and practice
新工科建設是中國工程教育應對新技術和新經濟發展的重要舉措。土木工程屬于傳統工科,面對新技術、新經濟的變革更加需要適應新形勢,主動“升級”[1]。目前,我國正處于工業化的高速發展時期,大規模的工程建設方興未艾,工程科技和工程技術人才的作用更加突出。同時,我國建筑業正在向現代工業化、產業化轉型升級,隨著生態建筑、智能建筑、綠色建筑的快速發展及BIM技術等新技術的逐步成熟和廣泛推廣,土木工程行業需要大批面向新興產業發展和新興工程科技的新型土木工程卓越人才。
畢業設計作為土木工程本科專業人才培養最為重要的實踐教學環節,要求學生將所學基礎理論、專業知識與技能加以綜合、融會貫通,發揮創新意識和先進思想,并進一步深化和應用于工程實際。通過畢業設計,培養學生從事工程結構設計及施工組織管理等綜合業務的素質與能力,獲得分析和解決實際工程問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同時對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創新創業能力具有重要意義,為步入社會從事相關專業工作奠定良好基礎[2-4]。
因此,新工科建設背景下的土木工程專業畢業設計工作,一定要摒棄傳統教育模式下過于理想化、簡單化的選題及設計要求,要緊密結合新興產業發展需求,融入新興工程科技人才素質培養要求,踐行“堅持‘以本為本’,推進‘四個回歸’,加快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的教育思想和宗旨。本文基于東莞理工學院土木工程專業建筑工程方向畢業設計改革與實踐實際,將新工科教育理念引入建筑工程畢業設計全工作流程中,為土木工程專業畢業設計工作提供有益借鑒。
一、畢業設計現狀問題分析
通過兄弟院校調研及文獻分析,現有土木工程專業畢業設計存在如下問題[5-6]:
(一)選題類型單一,實際工程背景較弱
高校教師缺乏實際工程經驗,來源于工程實際的選題資料少,能提供的選題多集中于住宅、辦公樓等建筑結構設計,且多為教師自擬,與實際工程關聯性較低,選題過于理想化、簡單化,無法滿足新工科背景下對專業人才的訓練與培養要求。
(二)導師缺乏實際工程經驗,指導能力參差不齊
高校教師來源多為高校年輕博士,缺乏設計院/監理/施工/甲方等工程單位的履歷,或相關工程項目經驗,有的則是其他專業出身,土木工程專業背景較弱,導致在指導學生畢業設計時實際經驗不足,指導缺乏實用性。
(三)評閱及答辯缺乏公正公平,多流于形式
由于高校教師精力多集中于日常教學及科研事務,且本科畢業設計人數眾多,評閱及答辯工作量繁重,導致很多老師對于本科畢業設計的評閱及答辯工作較為敷衍,缺乏公正公平,進而影響畢業設計質量。
(四)畢設成果評價標準缺失或不完善
部分高校重科研輕教學,重研究生輕本科生,對于本科畢業設計的重視程度不夠,未能制定科學合理的畢設成果評價標準,或是對于已有的標準無法認真執行實施,從而未能起到監督、提高畢業設計規范性及水平質量的作用。
二、畢業設計流程改革與創新
(一)畢業設計工作流程及考核
整個畢業設計工作流程包括:導師選聘→選題申報與審核→師生雙選→下達任務書→選題開題→開展設計→中期檢查→導師審閱→交叉評閱(盲評)→答辯資格審查→答辯(盲答)→畢業設計成果歸檔與審查。
考核綜合考慮平時表現、成果質量、答辯表現等多個環節,畢業設計綜合成績=平時成績×20%+設計(論文)成績×50%+答辯成績×30%,其中設計(論文)成績=審閱成績×60%+評閱成績×40%。每項成績按百分制打分,得出百分制綜合成績后最終折算成按五級制評價。
(二)導師選聘
導師是本科畢業設計過程中學生的領路人和解惑答疑者,將在整個畢業設計開展過程中給予學生專業知識和技能的指導和幫助。因此,一名合格的導師必須具備相關專業的知識背景和能力,以保證指導效果和質量。
1. 導師資格審查因素及遴選程序
畢業設計導師資格審查綜合考慮:上一屆所指導的學生畢業設計答辯通過情況,以往教學及畢業設計指導的工作態度,所指導學生的反饋評價以及教師個人的專業背景等因素。凡上一學年發生教學事故或畢業設計指導學生投訴屬實的教師,實行導師資格一票否決制。
遴選程序:首先由系教研室根據上述因素綜合考量初選,最后報請學院學術委員會審核。
2. 導師專業背景要求
從事土木工程專業畢業設計指導的教師,一般應承擔過土木工程相關的課程教學、設計及實習指導等工作,并具備一定的專業知識水平和實踐經驗;非土木工程及相關專業的教師,原則上不能獨立指導畢業設計,應聯合一名土木工程專業背景的教師或行業專家共同指導;為保證指導質量,每名教師每屆指導學生數不宜超過八人。
3. 優先考慮雙師型教師,積極引入校外企業導師
導師遴選優先考慮學校認定的雙師型教師,鼓勵指導老師通過校企合作,深入設計、施工一線交流學習,獲得學校的雙師型資格認證;積極邀請設計、施工單位的資深工程師(具有博士學位或者中級及以上職稱均可)作為副導師協助指導畢業設計。4. 導師職責要求
在指導過程中,指導教師應保持嚴謹的工作態度和飽滿的工作熱情,盡職盡責做好畢業設計指導工作,督促學生按進度完成相應工作;對學生提交的階段性成果材料,應按照相關規范及質量要求及時審閱并提出修改意見,嚴格審查可能存在的抄襲、舞弊等問題。
(三)選題申報與審核
1. 選題申報與審核流程
選題首先由指導教師擬定課題,在畢業設計網上系統填報“課題題目信息、所屬專業、題目性質、選擇模式”等內容后,提交系教研室初審,通過系教研室初審的選題報學院學術委員會最終審核;也可由學生自行擬定課題,經系教研室初審通過后,提交學院學術委員會審核,審核通過后可申請選擇一名指導教師。
2. 選題基本原則及要求
(1)選題應同我校土木工程專業培養方案和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保持一致,能突出專業特色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有利于鞏固、深化和擴大學生所學的知識,有利于使學生得到全面訓練,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獨立工作能力。
(2)選題應緊密結合土木工程專業特點及發展趨勢,盡量反映當前的技術發展水平,結合生產實際、科學研究或實驗室建設任務進行,以解決實際問題、完成實際成果為基本原則。
(3)選題應盡量做到理論聯系實際,既有理論分析又有實踐環節,使學生能綜合運用所學專業知識,在工作能力和專業技術方面獲得較全面的訓練和提高。指導教師應盡可能選用實際工程項目中的圖紙、數據、文件等資料作為畢業設計的選題資料,確保選題同工程實際緊密聯系。
(4)選題應具備應用性,亦兼具一般性。
(5)選題的工作量和難度要適中。在保證達到基本教學要求前提下使學生在畢業設計期間工作量飽滿、深度適當,要因材施教,既要使大多數學生在規定時間內完成規定的畢業設計題目,又能使學習優秀的學生得到更好的培養和鍛煉。
(6)畢業設計應為一人一題(可以是大課題下的子課題),原則上近三年的題目和內容不得重復。
3. 選題申報創新性措施
(1)選題背景的實際工程化:畢業設計審核優先選擇設計類選題,設計類的選題必須來源于工程實踐,重在與實踐相結合;論文類選題以培養發現實際工程問題、分析并解決問題為導向,重在培養邏輯思維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
(2)選題類型的豐富多樣化:為保持保證畢業設計選題類型的豐富多樣性,設計類畢業設計選題應至少滿足以下要求中的一條:
a. 建筑類型至少為兩種或以上(建筑面積≥2 000 m2,公共建筑結構層數≥3,住宅類建筑結構層數≥5),例如住宅、宿舍、教學樓、圖書館、寫字樓、辦公樓、商場、賓館(旅館)、圖書館、醫院、餐廳等。
b. 結構類型至少為兩種或以上,例如框架結構、框剪結構、鋼結構等(不能為砌體結構)。
(3)選題數量超額擴大化:為了提高指導教師責任心,保證學生有充分的選題自由,規定總選題數量需大于畢業生人數的30%。學生在選題時可選擇性“避開”部分指導水平較低或責任心不強的教師,從而促使導師不斷提升指導水平,以免被學生選擇時淘汰。上述競爭機制的引入有效避免了以往選題數量等于畢業生人數時的平均分配“大鍋飯”局面,打破了“一個蘿卜一個坑”“隨便指導都有學生帶”的消極指導思想,一定程度上也保證了選題來源的豐富多樣性。
4. 師生互選
(1)學生登錄畢業設計網上系統,根據指導老師發布的選課信息,結合自身興趣愛好及特長,自主選擇一個選題,若該選題對應指導老師確認通過,雙方即達成畢業設計師生關系。
(2)若該選題對應指導老師審核不通過,則學生可重新選擇選題,直至找到合適的選題與指導老師。
(3)如無特殊情況,在畢業設計期間原則上不更換指導教師。如確有必要,需征得系畢業設計指導委員會同意并另行指定。
5. 過程指導
(1)下達任務書
任務書下達流程:指導教師針對審核通過的選題,通過網上系統編制畢業設計任務書,并提交給系教研室審核;審核通過后系統自動下發給學生,審核未通過時請及時根據審核意見,修改后再提交審核,直至審核通過為止。
任務書下達要求:指導教師應根據學校畢業設計任務書模板,按時完成畢業設計任務書的編制工作。任務書中須明確畢業設計的主要任務、具體要求及進度安排,同時完整附上相關的設計資料、信息及其他的說明材料等。
任務書通過審核并下達給學生時,應向學生提供完整的相關設計資料,并就相關任務、內容及要求進行解釋說明。
(2)開題報告
開題報告撰寫及審閱流程:學生撰寫開題報告-提交指導教師審核-系教研室審核-學院學術委員會審核。
開題報告撰寫及審閱要求:學生收到畢業設計任務書及相關資料后,應及時進行資料收集和文獻查閱工作,積極通過圖書館、互聯網等多渠道收集資料并進行綜合分析;按照學校相關要求規范撰寫開題報告,在網上系統提交給指導教師審閱。
文獻查閱及信息檢索是順利完成畢業設計的重要前提,指導教師應積極督促學生廣泛收集并認真閱讀相關參考資料,設計類課題需及時整理更新現行的國家及行業規范、標準;論文類課題在提交開題報告的同時需單獨提交一份“文獻綜述”;參考文獻以期刊文獻為佳,數量不得少于15篇,其中至少3篇以上為英文文獻;開題報告需按照學校統一的模板進行撰寫,著重明確本課題的意義、研究方法、技術路線、目標及內容提綱等。
(3)設計指導
指導教師應按照學校及院系相關的進度安排及要求,通過線下/網絡會議、電話、信息及網絡(微信、QQ、企業微信)等多種形式對學生畢業設計進行全程督促、指導,每周指導每名學生的次數不少于兩次(集中或分散指導),相關指導過程需做好記錄備案。教師的指導及督促工作則須貫穿整個畢業設計全過程。
a. 集中指導與分散指導相結合:集中指導即指導老師召集全體學生召開線下或線上指導會議,統一講解、指導或答疑。分散指導即指導老師針對個別或少數學生進行的線下或線上指導工作。對于每周畢業設計內容安排及要求,階段性成果中存在的共性問題,宜采用集中指導方式進行。對于個別同學存在的問題及輔導需求,則宜采用分散指導方式。
b. 線下指導與線上指導相結合:線下指導包括召開現場指導會議,針對個別/少數同學的線下輔導或答疑等;線上指導包括(企業)微信/電話/郵件交流答疑,(企業)微信指導會議等。指導老師可以根據任務內容及學生問題情況,結合師生時間靈活選擇。線下指導溝通交流更加直接深入,其效果總體優于線上指導。
c. 指導過程留底備查:指導過程由學生根據指導老師實際指導情況,在畢業設計系統指導記錄模塊如實填寫,并上傳佐證材料,如會議照片、網絡指導截圖等。
(4)中期檢查
a. 中期檢查流程:首先由學生在網上系統填寫“中期檢查”詳情,并提交指導教師審閱;然后,指導教師在網上系統及時完成“中期檢查”審核,撰寫評語;最后,系教研室組織專門會議,對畢業設計的中期進展情況進行全面檢查,發現問題及時整改。
b. 中期檢查要求:畢業設計須按照既定的進度計劃及時推進,教師指導工作貫穿始終,中期檢查是確保畢業設計質量和進度的重要手段;學生及指導教師應主動完成相關自查及匯報工作,并對發現的質量及進度問題及時整改糾偏;學生必須在校內完成畢業設計工作,如有特殊情況需離校的,需有書面報告并附指導教師意見,提交給系主任。
6. 導師審閱
(1)導師審閱流程
學生完成畢業設計成果初稿后,應及時上傳系統提交給指導教師審查與評閱,并按照反饋的修改意見認真修改;指導教師對達到預期水平且符合格式要求的畢業設計成果給出相應的審閱意見及成績,并通過網上系統提交給系主任組織進行“交叉評閱”。
(2)審閱指標綜合化
指導教師從以下幾方面綜合審閱、評價學生的畢業設計:
a. 態度:投入設計工作情況;出勤情況;協作精神;工作態度及自覺性。
b. 能力:理論分析能力;實驗動手能力;計算機處理能力;綜合分析能力;資料檢索及閱讀能力。
c. 創新:創新意識和創新思想。
d. 總體質量:設計工作量及完成情況;設計結果。
(3)審閱等級比例化
指導老師按百分制對指導的學生畢設成果給出審閱成績,原則上須按“優秀(90-100)≤10%,良好(80-89)≤50%,中等(70-79)≤30%,及格及以下(69及以下)≤10%”的比例作區分。
7. 交叉評閱
各畢業設計導師根據評閱標準,對被分配進行“交叉評閱”的畢業設計(論文)成果給出相應的評閱意見及百分制成績。
(1)評閱匿名制
交叉評閱實行“盲評制度”,即提交給評閱老師的畢業設計成果(含計算書、圖紙等)必須刪除指導教師信息,否則評閱老師可直接按“不通過”處理。
(2)評閱指標綜合化
評閱教師從以下幾方面綜合評價學生的畢業設計:
a. 選題:是否符合培養目標;體現學科、專業特點和教學計劃的基本要求。達到綜合訓練的目的;難度、份量是否適當。
b. 能力:是否有查閱文獻、綜合歸納資料和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是否具備研究方案的設計能力、研究方法和手段的運用能力;是否具備一定的外文與計算機應用能力。
c. 設計(論文)質量:立論是否正確,論述是否充分,結構是否嚴謹合理;實驗是否正確,設計、計算、分析處理是否科學;技術用語是否準確,符號是否統一,圖表是否完備、整潔、正確,引文是否規范;文字是否通順,有無觀點提煉,綜合概括能力如何;有無理論價值或實際應用價值,有無創新之處。
d. 工作量:工作量是否飽滿,設計(論文)篇幅、圖紙等是否達到規定要求。
(3)評閱等級比例化
評閱老師按百分制對所評閱的畢設成果給出成績,原則上必須按“優秀(90-100)≤10%,良好(80-89)≤50%,中等(70-79)≤20%,及格及以下(69及以下)≤10%”的比例作區分。
(4)評閱申訴制度
由于每位老師的專業背景、研究方向及教學履歷等差異性,導致部分老師在交叉評閱過程中與指導老師審核結果存在較大分歧,為了避免單個老師評閱可能導致的不合理評閱結果產生,特設置答辯申訴制度。
如果學生對交叉評閱結果有異議,由學生提起重新安排評閱申請,經導師、專業負責人簽字同意后,交由系主任審核;系主任審核通過后,由系教研室重新分配給三位老師評閱;取三位評閱老師評閱成績平均分作為最終評閱成績,不得再提起申訴。
(5)一票否決制
凡存在以下問題中一項或若干項的,在妥善整改之前,均不予以評閱或評閱成績不合格:未在規定時間內完成畢業設計(論文)或工作量明顯不足的;未完成規定的最低工作量要求的;成果存在較大錯誤或缺漏的;抄襲、剽竊他人成果或偽造相關數據的;版面格式等與學校相關規范要求嚴重不符的;未提交開題報告、中期匯報表等材料的;在答辯之前仍未通過評閱的,取消答辯資格。
8. 答辯資格審核及分組
交叉評閱結束后,由教學秘書導出“大學生畢業設計(論文)管理系統”結果數據,篩選出交叉評閱成績及格及以上的學生名單。交由系教研室進行答辯分組。
9. 答辯(盲答)
(1)答辯基本要求
各專業答辯審核小組由專業負責人統一安排,每組一般三至四位老師,由副高及以上職稱教師擔任組長;每個小組當場確認并宣布優秀畢業設計候選人及不通過一辯的學生名單。
(2)答辯創新性措施
a. 二次答辯制:為了保證答辯的公平公正,兼顧部分考研及實習工作學生的實際情況,同時確保畢業設計成果的質量要求,特實行二次答辯制度。一辯通過率(不含未參加一辯人數)控制不超過90%;二辯與一辯時間間隔不少于一周,以便學生能及時修改;所有參加二辯的學生最高評定成績為良好,不能再評定優秀成績;二辯評定結果即為最終結果。
b. 導師回避制:答辯學生分組遵循“導師回避”原則進行分配,即學生不能在其指導老師所在的小組進行答辯,確保答辯過程的公平公正性。
c. 答辯匿名制:學生答辯現場提交給答辯小組的畢設成果、答辯PPT必須“隱去指導教師的信息”(中英文封面、致謝、研究成果、圖紙標題欄等處),否則一律按不通過處理;學生在答辯過程中也不能透露自己及導師個人信息,否則按不通過處理。
d. 答辯成績評定內容及標準:答辯需嚴格考核評審,包括工作量、完成度、準確度、版面格式、現場問答等,具體如下。
優秀:完成“必做/必須滿足”及“選做”內容,無遺漏或不一致;計算過程及結果正確性較高;計算書和圖紙格式及排版錯誤較少(建議≤15處);能準確、完整、流利地介紹設計過程,回答問題正確。
合格-良好:完成“必做/必須滿足”內容,未完成或完成部分“選做”內容;計算過程及結果正確性一般及以上;計算書和圖紙格式及排版錯誤數量適中(建議15~30處);基本能準確完整介紹設計過程,回答問題基本正確。
不合格:未完成“必做/必須滿足”內容;或已完成,但計算書和圖紙錯誤較多(建議≥30處);無法準確完整介紹設計過程,回答問題基本不正確。
e. 答辯成績等級比例化:每個答辯小組優秀候選人數比例≤10%,良好人數比例≤40%,中等人數≤30%,及格人數≤10%,不及格人數≥10%(上述比例=對應等級總人數/本組答辯總人數);各專業一辯通過率(不含未參加一辯人數)應控制不超過90%。
10. 畢業設計成果歸檔與審查
(1)畢業設計成果歸檔
畢業設計所有教學資料均歸檔存儲于中國知網“大學生畢業設計(論文)管理系統”,包括:畢業設計(論文)任務書、開通報告、中期檢查、過程指導記錄、論文初稿、導師評閱記錄、交叉評閱記錄、答辯安排、畢設成果終稿等。答辯完成后,學生根據答辯意見整理修改畢業設計成果,經指導老師審查合格后,上傳畢業設計系統。
(2)畢業設計成果審查
畢業設計成果歸檔完成后,由系教研室組織相關教學骨干教師,對畢業設計成果進行質量審查,包括歸檔資料的完整性、規范性等。
審查回避制度:為確保審查工作的公平公正,審查教師不能審閱本人指導的學生畢業設計成果。
審查結果追責制度:對于審查發現的不符合歸檔要求的畢業設計成果,責成相應指導教師及學生整改后提交系主任重新審核,并扣減年度教學質量考核分數;對于拒不整改的,取消學生畢業設計考核成績,以及指導老師下一年度畢業設計導師資格。
三、其他改革與創新措施
(一)畢業設計成果評定標準化
為了保證基本的畢業設計成果質量,使學生達到基本的訓練目的和要求,同時便于橫向評比,并體現學生素質的差異性,通過往屆學生及教師指導情況調研、兄弟院校畢業設計調研等多種方式,最終確定了土木工程專業畢業設計必做/必須滿足和選做內容,基于此評定學生畢業設計成果的質量水平。必做/必須滿足內容是為了滿足畢業設計基本的訓練和考察要求,鞏固和深化學生所學的知識;選做內容是為了體現學生素質能力的差異性,突出專業特色和學生的創新能力。
(1)必做:結構計算書、全套建筑施工圖、全套結構施工圖(平法繪制)、空間軟件電算電子文檔(光盤刻錄)。
(2)必須滿足:手算設計應嚴格按照最新規范完成,圖紙符合規范及圖集要求;結構圖紙應與建筑圖紙吻合;計算簡圖、結構模型應與結構圖紙吻合;手算結果與電算結果不得出現過大偏差;計算書在內容表達全面的前提下盡量精煉;材料、風荷載、抗震等級應根據所提供的建筑圖紙確定;電算結果應合理,并能滿足現行規范要求的主要指標,包括層間位移角、軸壓比、位移比等,不允許出現超筋現象。
(3)選做:建筑設計說明書、結構設計(樓梯、選定樓板、雨棚及陽臺等結構設計)、結構施工圖(樓梯、選定樓板、雨棚及陽臺配筋圖)、單位工程施工組織設計。
(二)畢業設計調研及意見反饋制度
每年畢業設計完成后,在畢業生離校前,針對本屆畢業設計全工作流程開展微信問卷調查及畢業設計意見反饋座談會,內容傾向于流程的合理性和公平公正性;同時每三年面向往屆畢業生,開展微信問卷調查及意見反饋工作,內容傾向于選題內容及要求與行業發展趨勢及專業人才素質要求的匹配性。綜合上述調查及反饋結果,對畢業設計各項工作進行動態調整,在持續改革完善過程中,不斷提升畢業設計教學質量和效果。
四、結束語
我校基于新工科建設背景下,針對現有土木工程專業畢業設計面臨的傳統問題及弊端展開了諸多改革與實踐。經過3年的實踐和持續改進,我校土木工程專業畢業設計質量有了顯著提升,在歷次學校教學評估中均名列前茅,畢業設計成果質量及答辯水平明顯提升,畢業設計優秀率從8%提升至15%,相關改革措施與經驗可為其他院校提供有益參考。
參考文獻:
[1]虞婷婷,靳俊杰.基于“新工科”項目式教學跨專業畢業設計的探索[J].教育現代化,2019(44):142-144.
[2]陳艷香.土木工程專業畢業設計的改革與策略探析[J].教育現代化,2018(5):87-88,93.
[3]戴益民.土木建筑工程專業畢業設計模式改革探討[J].教育現代化,2019(44):142-144.
[4]王慧.建立基于“合作教育”的土木工程學科專業實踐模式[J].高教學刊,2020(23):68-70.
[5]張緒濤,崔詩才,孟昭博.地方高校土木工程專業畢業設計的困境與對策[J].高教學刊,2018(12):60-62.
[6]陳強,劉靈勇,王新忠.一般本科院校土木工程專業畢業設計存在主要問題與對策[J].教育現代化,2020(2):3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