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公共英語作為公共基礎課程,是提升大學生綜合素養的重要課程。然而,職業本科大學的公共英語教學存在諸多的問題,例如教學目標模糊、教學針對性不強等。找準公共英語在職業本科人才培養體系中的定位,突出公共英語的課程特色,以提升大學生英語應用能力為目標,在“互聯網+”背景下試探性地提出職業本科大學生英語應用能力提升的新路徑。
【關鍵詞】職業本科大學,英語應用能力;提升路徑
【作者簡介】楚熙婷(1990.03-),湖南湘潭人,湖南軟件職業技術大學,講師,研究方向:大學英語教學。
一、引言
隨著中國經濟社會的高速發展,社會對于高層次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逐漸增高。區別于傳統本科,職業本科正是定位于培養以應用技術為核心的本科層次人才,而非學術型的本科層次人才。然而,職業本科中的公共英語仍然存在諸多不足,并未充分注重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而是沿襲以往的教學模式,未真正思考公共英語教學為職業本科人才培養的作用,與職業本科人才培養目標出現脫節。在“互聯網+”背景下,明確職業本科人才培養目標,找準職業本科公共英語的教學目標,以學生英語應用能力為核心,分析當前職業本科公共英語教學的現狀,并探索出職業本科大學生英語應用能力提升的路徑。
二、職業本科人才培養目標與公共英語教學目標
1. 職業本科人才培養目標。職業本科人才是在本科專業學科的基本規范的基礎之上注重人才的崗位性和職業性要求的本科人才,要求他們具有本科底蘊,實踐能力強,專業特長突出,是通才基礎上的專才。所以,職業本科不僅著重于學生具有精湛的職業實操技能,也需要學生具備較強的文化素養。這種人才培養方案既區別于本科以學術型人才培養為目標的方案,也不同于高職院校以技能型人才培養為目標的方案。
2. 職業本科公共英語教學目標。職業本科公共英語課程的教學目標可概括為兩個方面:一方面,掌握英語基礎知識,提高學生的語言綜合水平;另一方面,培養學生實際使用語言的技能,包括使用英語處理工作當中的各種問題以及進行涉外活動的能力。不僅要求學生需要掌握好英語基本的聽、說、讀、寫的能力,同時,更加強調學生把所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際工作和生活中,發揮英語作為語言的溝通和交際功能。
三、職業本科公共英語教學現狀
1. 教師教學目標模糊。前文提出,職業本科公共英語的教學目標不僅在于讓學生掌握英語基礎知識,同時也需要培養學生的語言實際運用能力。在實際上課過程中,教師的教學仍然是圍繞聽、說、讀、寫來展開,以學生通過英語應用能力等級考試、四六級為目標,側重于詞匯和語法的講解,教學仍然是以傳統的授課目標為主,并未隨著學校轉型成職業本科而轉變教學目標。學生在英語的學習過程中,掌握了各種解題技巧,然而學生卻難以把英語運用到實際當中,連用英語簡單溝通都難以實現,出現了大量“高分低能”的學生,無法應對職業中需要應用英語的場景。這與職業本科人才培養目標背道而馳,教師教學目標模糊,沒有找到明確的方法,無法為社會培養出真正具有英語應用能力的高層次人才。
2. 教材針對性不強。當前,并未有專門針對職業本科公共英語的教材,教材選用基本是參照普調本科的教材,針對性不強,未突出英語應用能力。全校開設了公共英語課程的專業的教材都是統一的,并未有針對某個專業,或者是根據職業特點而選用適當的教材。當前的教材閱讀部分成為教學的重點,課文后的題目也仍然是圍繞文章的理解和詞匯層面的運用,對于英語在實際生活或職場中的應用的部分并不多。
3. 學生英語能力參差不齊。英語教育在中國多年的普及和發展,大多數學生都接受到了很好的英語教育。然而,因為地區教育發展的不均衡或學生學習英語能力的高低,導致大學階段很多學生的英語能力參差不齊,英語能力水平高的學生能夠和教師完成較為流暢的對話,但是英語能力水平低的學生連簡單的自我介紹都很難完整地表達出來,更不用說用英語應對復雜的職業情境。學生參差不齊的英語水平加大了教師教學的難度,難以兼顧全部學生進行授課。
四、“互聯網+”教學背景下職業本科大學生英語應用能力提升路徑研究
互聯網具備信息開放性、資源海量化、信息即時性和個性化等多種優勢,這些優勢為公共英語教學提供了更多的可能,尤其是在當前以應用能力為到導向的公共英語教學的改革過程中,教師應充分利用互聯網的優勢來提升職業本科大學生英語應用能力。
1. 利用“互聯網+”信息開放性優勢,實現公共英語教師轉型。首先,教師需轉變自身的知識結構。學校從高職院校轉型成職業本科,教師也需要跟著轉型升級,尤其是自身的知識結構。由于公共英語課程是一門知識型、語言類的課程,英語教師的知識結構單一,對各個專業不了解,大多數的英語教師更多傳授的是英語語言層面的知識,并未結合各個專業的特點和職業需求進行授課。在“互聯網+”的大背景之下,教師可通過利用網絡信息開放性的優勢,比如中國大學MOOC和學習強國等平臺的優秀教學資源,充分了解各個行業,尤其各個職業英語方面的需求及應用的場景。
其次,教師需轉變教學理念。職業本科強調以知識模塊作為必要基礎,注重實踐應用能力和職業適應能力的培養。當前的英語教學目標仍然是以英語語言知識為教學目標,課程特色不明顯。教師想要培養具備扎實的英語基礎和英語應用能力的學生,必須要轉變教學理念,改革公共英語的教學目標。充分利用混合式教學的優勢,突出職業本科大學的人才培養特色,以英語應用能力為導向,在教學目標中明確學生英語應用能力的培養。當前,公共英語課程開設兩個學年,兩個學年的授課內容基本都是以普適性的英語教學內容為主。可調整為第一年以基礎英語知識教學為主,第二學年為行業英語的教學,讓學生在一定的英語基礎上,接受本行業的英語知識,提升英語的實際運用能力。同時,教師也應該通過學習互聯網各個平臺所提供的優秀教學案例,結合本校的專業特色,因校制宜地采取最適合本校人才培養特色的公共英語教學目標。
2. 利用“互聯網+”資源海量優勢,結合職業需求精選教學內容。首先,以先進人物事跡實現正確職業觀引領。在以職業需求為導向的英語授課過程中,不僅要注重學生的職場英語的運用能力,更重要的是在課程中引領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互聯網上豐富的人物案例,為英語學習提供了海量的教學素材。英語課程的主題涵蓋方方面面,每一個行業都有先進的人物事跡值得學生學習。職業的具體內容有區別,然而各行各業兢兢業業的工作態度和職業道德具有相通性。要培養出具有高層次的應用型人才,道德層面的培養不應忽視,公共英語教師也應結合課程內容,選取生動的先進人物事跡,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觀。
其次,以職業情境素材滿足未來職業需求。短視頻、公眾號等網絡平臺的高速發展為英語教師了解各個行業提供了便捷的切入口及海量的教學素材,教師可以把網絡素材如視頻、圖片、動漫等加以利用,如軟件類專業學生的編程情境、問題處理情境;如建筑類學生的測量情境、建筑設計情境;如旅游類學生的客戶投訴、客戶旅游計劃討論情境等。結合真實的職業需求,更容易讓學生明白公共英語學習的重要性,自主提高學習的意識。在未來的模擬職業情境中切實地運用和表達英語,提高英語的對話質量和應對速度,讓學生具備真正的英語溝通能力。
3. 利用“互聯網+”形式多樣優勢,豐富公共英語教學手段。首先,積極開拓公共英語課程的第二課堂。解構傳統課堂的一元性和局限性,建構多元、開放的課堂,可以充分利用基于網絡的混合式教學模式,積極開拓英語的第二課堂,讓學生在課后利用QQ、微信、短視頻平臺及各類學習App豐富自己有關本專業英語知識詞匯和表達。當前的大學生以00后為主,思想活躍且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較強,學生更愿意以更生動的方式來進行英語學習,而且在移動終端的普及之下,第二課堂的開拓也能讓學生靈活安排自己的學習時間,以此增強自主學習能力。教師可通過小組成果匯報、課堂討論、英語對話等方式來檢驗學生的第二課堂學習成果。
其次,以賽促教,以賽促學。一方面,可以通過征集以職業為導向的優秀教學案例評選,促使教師真正參與到以能力為導向的公共英語教學改革當中,并且給予一定的獎勵,激發廣大英語教師的積極性。并通過學校官網展出優秀教學案例,供其他教師學習,提高整體英語教學能力。另一方面,可以開展英語職業能力競賽,如線上英語專業知識競賽、模擬職情境短視頻征集或線下競賽等方式。當前的英語類比賽主要以演講能力或寫作能力為主,職業特色不突出。學校可開展線上線下等英語類的競賽,使學生重新思考英語學習的新方向,結合自身職業需求自主探索英語學習,提高英語應用能力。以賽促教,以賽促學,既能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又能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英語應用能力。
4. 利用“互聯網+”互聯互通優勢,搭建師生交流平臺。教師需要切實了解專業對于英語方面的需求,不僅需要通過互聯網了解各個專業,更重要的是明白本校專業教師與學生的真正需求。當前,微信、QQ、教學軟件等平臺都能為師生交流提供便利。一方面,教師需與各個專業的教師展開教研會,了解英語教學的切入口和本校各個專業的專業特色,實現公共英語教師與各個專業教師協同育人。另一方面,教師需階段性地了解學生的專業學習進度,明白學生各個學習階段對于英語學習的需求。教師也需要積極反饋各位同學提出的建議和需求,提升學生反饋教學建議的積極性。
五、結語
隨著信息化和全球化的高速發展,英語作為一門國際性語言,其學習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今社會對高層次的應用型人才的需求與日俱增,職業本科在積極改革各專業課程的人才培養目標的同時,公共英語教師也應意識到當今英語教學的弊端,積極改革公共英語教學目標,實現以職業為導向,以提升英語應用能力為目標的公共英語教學,摒棄傳統的教育教學模式,在“互聯網+”背景下,積極探索公共英語教學的新路徑,為社會培養出知行合一、德技雙修的人才。
參考文獻:
[1]王智敏,董艷.后方法視域下英語教學文化意識的培養[J].教學與管理,2020(12):98-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