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庸 李可欣 胡啟海
【摘要】互聯網的發展普及為直播教育的發展提供了機遇,而直播教學面臨著許多問題與挑戰。本文運用文獻法以及觀察法,從小學英語教師直播課實際調查發現,直播課堂中的教師話語出現了諸如會話模式偏簡單、話語互動失效、師生共生缺失等非生態現象。從生態學視角來看,直播教育者可通過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生輸出比重,搭建學習支架等方式,以期構建一個更具開放性、動態性的小學英語高效學習生態課堂,提升小學英語直播課堂教學質量。
【關鍵詞】小學英語課堂;網絡直播;生態語言;會話模式
【作者簡介】陳庸(2001-),女,湖南新化人,湖南第一師范學院外國語學院學生;李可欣(1999-),女,湖南長沙人,湖南第一師范學院外國語學院學生;(通訊作者)胡啟海(1966-),男,湖南衡南人,湖南第一師范學院外國語學院教授,研究方向:應用語言學及社會語言學。
【基金項目】2020年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生態語言學視域下小學英語教師直播話語研究”(項目編號:S202012034010);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項目編號:19BYY073)。
教師課堂話語,是指教師在進行授課過程中使用的瞬間話語,它不僅是學習者獲得可理解輸入的重要途徑,還是教授者講解和指導學習者的工具。作為一種新興的教育模式,“直播+教育”隨時代發展與現代科技進步逐漸形成,在科技不斷發展的今天,教育也逐漸脫離了時空束縛,各種教育直播平臺相繼出現。由于國內外對外語教師直播話語的研究較少,“互聯網+教育”是如今的熱點。2021年,各大學校也已采用遠程教學的方式,在直播中教師使用的話語研究也逐漸成為國內學界研究的對象。通過聚焦于線上教師話語的探討,提升線上直播課教師話語有效性,構建高效的生態化直播模式,促使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
一、小學英語教師直播話語非生態現象
1.師生交互性較差。在語言課堂教學中,師生雙方交流溝通,傳遞信息,視為互動,其強調師生之間雙向交流,而師生的良性互動利于推進學生對英語知識的架構,加強教師對學生知識掌握程度的把握,調動雙方積極性,提高教學效果。
同樣,在直播教學中,師生的良好交互,是能夠提高學生對英語的學習效率,但在對星火網校、學而思網校、騰訊課堂APP中的小學英語教師直播教學中,我們發現其交互性有待提高。
首先,在直播教學中,師生話語比失衡,比如在教授一般將來時(be going to)時,其定義、標志詞基本上由教師主導總結,以機械操練為主,偶爾對學生進行引導提問。英語學習中,輸出與輸入都很重要,但因師生所處空間不同,直播教學中教師不能及時收到學生的實時反饋,以及等待反饋的成本過高,導致學生的輸出不夠。其次,直播時,教師收到學生的回答,但因為討論區發言的自由與公開性,學生常會將與課堂無關的內容發出,將其他學生帶偏課堂,使得師生交互受到消極影響。由于師生交互性較差,使得學生學習效率以及對課堂的參與度大大降低,從而影響到英語的學習。
2.課堂會話模式偏簡單。在《話語分析》一書中辛克萊和庫爾哈德認為分析課堂會話有五個級階:課(lesson)—課段(transaction)—回合(exchange)—話步(move)—話目(act),其中回合是最基本的課堂會話分析單位,典型的回合就是由IRF三話步組成(Initiation, Respond, Feedback),例如:T: What's this? ——Initiation, S: It' s a book.——Respond, T: Yes, it's a book.——Feedback.
根據話步的變化,IRF結構會產生變化:小于三話步的會話結構;標準的三話步會話結構,此模式學生回答多為教師所預期,操練簡單,學生處于被動輸出狀態,但隨著對學生能力要求的提高,此模式已不能滿足這一需求;大于三話步會話結構。而其中大于三話步的話語結構更利于構建一個和諧互動的課堂。
而在對星火網校、學而思網校、騰訊課堂APP中的小學英語直播課程的觀察中,學生與教師對話次數較少,會話結構偏簡單,多數互動停留在簡單操練中,且教師在教學中,以母語講授為主,不利于學生對英語能力的培養。教師在課堂中扮演的角色是控制者,未能很好地轉變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與促進者。
3.師生共生協變缺失。教和學是相長的過程,是師生彼此相互聯系的辯證運動。在生態課堂環境下,師生協同變化,不斷實現自己的價值發展。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師生間傳遞信息良好地進行,保證著課堂信息的傳遞。但是在直播App中,在教師授課時,學生被助教控制著話語,師生間的依存關系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壞,教師接收不到學生的評價,教師自身發展也受到限制。
我們在騰訊課堂App的聽課過程中發現, 教師在領讀過程中多次將ten/ten /讀成了ton/t?n/, 但由于直播形式導致的共生協變缺失,學生發現了發音錯誤,在評論發言區無法指出和糾正教師的發音。在小學英語直播教學中,這種共生協變的缺失將對課堂中師生和諧共同發展,形成一道屏障。
二、小學英語教師直播話語生態話語特征及生態轉化
課堂教師話語是教師為實施教學而在課堂中使用的話語。在英語直播教學中,教師通過話語的引導,使學生習得英語知識,以期整體系統性、動態生成性、開放性、共生性、可持續性的教師話語可以促使給學生輸入更規范的語言,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為實現有效的教師話語,需進行轉變。
1.對話等級轉為平等。長期以來,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都處于主導地位,在知識的教授上,學生處于被動地位,被動地接受和吸收知識。近年來,有專家學者通過調查研究發現:中國大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不足,且此能力并不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變強。小學是學生打好基礎的黃金期,而關鍵就在于體現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
教師話語作為教師行為的一部分,是學習生態中的重要一環,對學生的英語學習起著重要的作用。遠程學習在擴大學生人數的同時,也意味著學生在很多時候并不能與教師直接對話,而是要通過助教轉達,這就導致產生不平等溝通。在學習過程中,教師的重要職責是在與學生的交流中,解答疑惑、引導學生針對問題進行自主反思,但在直播中此環節明顯缺失。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在教學中需要注意學生人格培養,重視學生創新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只有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才能養成自主學習和自主思考的能力,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2.師生互動平等開放。教師與學生認知背景的差異導致教師與學生在課堂中的話語地位上的基本不對等。師生互動模式大多為IRF模式,而學生提問或主動進行互動的情況則很少見,這便給小學英語生態課堂的構建造成困擾。
教師生之間的良好互動,是學生獲取知識和課堂教學順利進行的基礎。有效的互動,能夠在師生之間架起一道溝通反饋的橋梁,教師能夠從學生的角度反思教學中的不足,學生也能從自身的理解出發,與教師交換認知,從而促進對知識的進一步吸收與理解。只有積極與教師進行互動交流,學生才能真正學會學習,成為知識的主人。
3.話語內容體現真實。生態語言學認為,世界上任何語言系統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置于一個與它緊密聯系的生態環境之中,其產生和發展都與生態系統中的自然、社會、文化、人群等環境因素密切相關,語言教學更是如此。中國缺少純正的英語環境,而提供一個生態化的環境,則是如今語言教學的重中之重。
一個和諧的生態環境,由自然、社會等多個生態因子共同構成。外語學習,需要以多樣化的環境為背景,讓學生將自身代入到各情景中。而在直播教學中,師生互動主要通過一塊屏幕,這導致教師無法將生活中的實物應用于教學,在這樣的情況下,就需要教師有意識地通過語言和其他教學形式營造真實語言環境,引導學生進行想象并將自己代入,從而進行有意義的學習。學生需要教師使用多樣的語言來引導,將正確的道德觀念通過合適的話語傳授給學生。只有在學校接受了生態化教育,將來學生才能夠適應不同的生活,成為生活的主人。
三、小學英語教師直播課堂話語優化策略
豪根隱喻地運用“生態”來意指語言與其社會環境地互動,為傳統的社會語言學和應用語言學提供了新的視角,關注語言多樣性與語言的規劃性,產生了較為深遠的影響,學習生態也由此而來。師生關系、交流以及教學過程都是學習生態中不可缺少的一環,語言可以通過自身對人類的影響,而對其所處的環境產生影響。因此,教師應使用積極、生動的話語,使語言系統與教學生態系統更和諧,以獲得課堂教學的順利。
1.師生交流積極平衡生態位。過去的教師在課堂上都處于主導地位,學生總是處于“被動”的地位。而在如今線上教學的時代背景下,教師通過屏幕與學生交流,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教師在課堂上的“專制”,也促使著教師從課堂的“主導者”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打造正確的生態位。
在英語直播課堂生態系統中,師生都是生態主體,二者作為雙生態位共同參與教學的全過程,扮演著生產、消費、分解者的角色。為有效了解學生學習進度,教師可觀看發言區,還可借助各種線上教育中介,對教學內容輔以多模態資源,發揮學生主體地位,引導幫助學生開展英語學習,以保證學生的足夠輸出。
2.生動話語引導學生主動輸出。在原先的教學模式下,受傳統教師權威的影響,學生害怕與老師交流,不敢請教問題。而線上教學,則實現了教學形式的轉變,也推動了教師話語形式的轉變。教師上課時使用更加詼諧的話語與學生對話,能在很大程度上減輕學生的心理負擔,從而促進師生關系,營造和諧的課堂環境。
在英語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所教學生年齡階段,以生活的內容來針對性地借助提問,引導學生用目的語輸出,實際地表達與思考,其內容可涉及不同認知層次的思維目標。例如:“If you have a chance,where would you like to go? ”? “Whether to persuade the dying to live?”“Can anyone see this in another way?”
在直播課堂中,教師使用大于三話步的會話結構,利用直播平臺的對話功能,增加學生之間的有效會話或互動,助教老師一同配合,精確精準地對學生予以獎勵,能夠大大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在對話時,教師站在局外,給學生提供參與、獨立思考的機會。同時,注重問題的開放性,利用直播,這一互聯網模式,給予學生英語學習的多樣資源,啟發學生對英語思維等方面的學習與辯證思考。
3.多模態工具幫助搭建生態學習支架。隨著時代的發展,傳統教學內容與模式已經無法適應現如今學生的需求。針對知識點的口頭講解無法解釋抽象的概念的情況,教師可借助其他教學工具和技術力量,除PPT外,還可將音頻、視頻以及面部表情各模塊融入教學。單一的教學方式較枯燥,多形式、多模態的課堂才是未來方向。
構建學習支架是指通過教師與學習者的有效對話互動形式,幫助學習者完成自己無法獨立完成的任務。這種不同主體的不同生態角色間的互動交流,通過會話,有利于學生完成知識信息的理解與轉化,使其進行高效的語言習得。
因此,教師應通過開放的市場,檢討自身不足,總結其他優秀直播教學優點,通過運用實踐,使自己課堂互動,對話更具有趣味性、規范性。利用計算機與互聯網,將平時抽象的概念通過音頻等方式更直觀立體地呈現出來,使枯燥的知識變得生動有趣。
線上直播錄播技術的逐漸成長,線上的教學被許多教師發掘并加以運用,從翻轉課堂到如今發展較為系統的線上教學平臺。直播教學是一個獲取知識的重要渠道,小學英語教師直播話語生態性,能夠影響學生學習英語的學習興趣與效率。直播教學這種形式,教師作為英語學習的生產者,部分分解者,須針對小學生心理發展階段,適當將話語權交于學生,提高問題的深廣度,加強反思,使得話語更加具有明確性、系統性、開放性、動態性,最終讓師生在線上直播中,更高效互動與學習。
參考文獻:
[1]胡啟海.小學英語教師言語行為的反思與生態化重構[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15(4):100-104.
[2]Sinclair J M, Coulthard R M.? Towards an analysis of discourse[M]. 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5
[3]繆飛燕.信息技術環境下小學英語生態課堂研究[D].吉林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