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丹丹



摘 要:為切實推動勞動育人任務實施,部署好專業課堂這一主戰場,充分發揮專業課教師主力軍效應,以高職汽車核心專業課程為載體設計勞動育人教學,緊緊圍繞這一育人目標,科學構建課前、課中、課后,線上線下全方位體系化的專業課程勞動育人教學全過程,并依托汽車專業實習實訓,參與真實的生產勞動和服務性勞動,增強職業認同感和勞動自豪感,側重學生多維多主體的過程性的精準開展教學評價,實現了汽車專業技能培養與勞動意識、勞動行為、勞動感悟培育的同向同步培育。
關鍵詞:勞動教育 專業課程 教學設計 實踐
2020年7月,教育部頒布了《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以下簡稱《綱要》),對高職專業課勞動教育的開展明確了路線。為切實推動勞動育人任務實施,部署好專業課堂這一主戰場,充分發揮專業課教師主力軍效應,在專業課教學中,緊緊圍繞勞動鑄魂育人這一中心,實現“專業課程講授”和“勞動價值引領”全過程、全方位融合,著力打造將專業知識學習與技能培養和勞動價值觀教育相結合的、形成協同效應的育人體系。
高職汽車專業課程主要培養學生機電維修與診斷等相關的汽車售后服務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精益求精的大國工匠、愛崗敬業的能工巧匠,因此,在技能培養的同時承擔著思政育人的使命,要充分運用專業課程資源優勢,在專業課程教學過程中強化勞模精神的培育。
本課題以高職汽車核心專業課程為載體設計勞動育人教學,緊緊圍繞這一育人目標,以《綱要》引領和遵循,以學生為主體,從情感上激發學生的勞動認同感、引導學生思考和探究,對標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科學確定教學目標,梳理專業教學知識框架構建專業課程勞動教育內容,優化有效教學策略,科學構建課前、課中、課后,線上線下全方位體系化的專業課程勞動育人教學全過程,并依托汽車專業實習實訓,參與真實的生產勞動和服務性勞動,培養學生勞動能力,增強職業認同感和勞動自豪感,側重學生多維多主體的過程性的精準開展教學評價,實現了汽車專業技能培養與勞動意識、勞動能力、勞動感悟培育的同向同步。
1 教學目標的設計
結合本專業特點,立足汽車維修崗位需求,確立了汽車專業核心課程的勞動教育育人核心,再結合具體專業課程的特點,細化為每門課和單次課的具體教學目標,具體內涵是培養學生的勞動意識、勞動行為、勞動感悟,進一步培育不斷探索、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和愛崗敬業的勞動態度。
2 教學內容的構建
結合專業特點,通過深入挖掘課程勞動教育元素,形成比較寬泛的勞動育人思政資源庫,再梳理形成每門課程的勞動教育知識體系,最后經過打磨形成每次課的勞動育人資源庫。如表1所示為一次課的課程勞動建設案例。
為保證勞動教育融入專業課程過程順暢、提升融入效果和教學水平,采取課前、課中、課后三階段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來推進,課前導學階段在線上進行,在課前發布勞動教育相關的思政視頻和資源,并引導學生收集相應的思政素材,要求課前完成思政學習任務,在學習中讓學生從情感上產生觸動,在參與收集素材的過程中,使學生自然而然地認為勞動教育就是課程學習中的一部分,增強勞動教育認同感;課中采用線下進行,整體以項目推進,實現在小組討論中主動思考、探究和創新,在實操中體會勞動,逐步培養勞動能力,最后在測評和導師點評中感悟勞動,在推進過程中實現勞動教育的意識到勞動能力再到勞動感悟的培養,取得內潤于心、外形于行的育人功能;課后拓學采用線上線下雙推進,在企業導師帶領下到汽車維修和服務企業體驗真實崗位實踐,真切感受和體驗勞動的價值、感悟勞動美,在精神洗禮中自覺付諸于勞動行動,并在線上完成提交本次課反思與總結,以有效促進知識技能的拓展和情感的升華。
3 教學策略的選取
3.1 教學主題的劃分
按照課程教學內容不同,將課程劃分為不同的教學主題,分別為勞動意識情感培養類、科學思維與邏輯能力知識類、實踐操作勞動能力培養類。
(1)勞動意識情感培養類,教學核心是培養學生的勞動意識、增強勞動認同感和自豪感,使學生產生情感共鳴,積極主動接受、激發自身勞動內動力,并感知和欣賞勞動成果的美;
(2)科學思維與邏輯能力知識類,對于汽車專業課程,要注重探究問題、創新思維的培養,如電子元件或傳感器的原理,系統或部件的診斷思路等等,要激發學生積極探索問題的欲望;
(3)實踐操作勞動能力培養類,汽車專業技能的培養離不開勞動操作,要引導學生在勞動中強化勞動認知,培養勞動能力,逐漸培養精益求精、愛崗敬業的工匠精神。
3.2 教學方法的選擇
為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主動思考,調動學生自主參與的興趣和積極性,使得勞動教育自然有效融入教學環節中,結合不同教學主題,在教學過程中采用如下教學方法:
(1)項目教學法,目前汽車專業課程均按技能等級標準劃分為不同教學模塊,在具體實施過程中,以項目為載體進行推進。科學思維與邏輯能力知識類和實踐操作勞動能力培養類的教學主題,可按照提出問題、討論分析、勞動實踐、探索研究、得出結論、總結評價這一項目推進,在項目中通過主動探究、討論思考和反復勞動操作驗證實踐,來實現勞動能力的培養;
(2)情境教學法和體驗教學法,針對勞動意識情感培養類的教學主題,為激發學生對勞動教育情感共鳴,激發自身勞動內動力,通過創設勞動教育內容情景,如勞動教育短視頻、案例等,讓學生在情感上產生觸動,在從情感化為勞動行動;依托校企深度融合雙導師這一便利條件,課后使學生真正參與到實際的崗位實踐,真切感受和體驗勞動的價值、感悟勞動美,在精神洗禮中自覺付諸于勞動行動。
(3)PBL教學法(Problem-Based learning)和同伴教學法,為充分發揮學生創造性和團隊協作精神,在老師的引導下,創設問題引導學生以小組形式積極思考和討論,在勞動中培育科學思維與邏輯能力。
4 教學評價的開展
科學有效地進行勞動育人效果的評價,對學生思政進行全方位綜合評價,是保證思政育人效果的關鍵和有效途徑。評價重點是全方位多角度考察學生勞動教育的培育效果,從多評價主體、評價原則與方法等方面建立科學評價體系,表2為構建的汽車專業課程勞動育人教學評價指標體系。在具體評價過程中采用問卷、面對面訪談、個人成長檔案分析等多種手段方法來輔助進行補充評價,由于勞動素質、勞動能力的培養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特別注重學生本身縱向發展性評價,建立學生成長檔案,關注學生情感、價值觀、意識形態方面的變化;并依托我校汽車校企合作項目,利用建立的學校實習導師與企業導師雙導師制,在學生實習期間持續關注學生情感與價值方面變化和需求,做到離校后思政教育的持續跟進,延續校內建立的學生成長檔案庫,記錄評價學生的思政教育成效,特別注重學生的社會發展能力、職業適應能力、未來個人規劃與社會關系等方面。
項目基金:2019年度河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青年骨干教師培養計劃資助項目20190168;2021年河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項目2021JG009;2021年河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校級科研項目2021-YJXM-020;河南省社科聯項目 城市低碳交通發展方式與調控政策研究,項目編號SKL-2021-2537。
參考文獻:
[1]陸道坤.論課程思政的教學設計與實施[J].思想理論教育,2020(10):1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