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鳳平


關鍵詞:創造性思維;發散性思維;逆向性思維;思維定式
中圖分類號:G4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2684(2022)04-0056-03
【活動理念】
初中生經歷了小學的學習階段,思維能力得到了一定的發展。然而,這些學生進入初中后,相比小學而言,面臨著更多的學科以及更多、更難的作業,對學生的思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如何幫助初中生培養思維能力以快速適應新的學習生活呢?當前正在推行“雙減”政策,既要為學生減輕學業負擔,又要讓學生學得好,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就顯得更加重要了。在這種背景下,設計這節“培養創造性思維有妙招”的心理課,旨在提高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以更好地適應初中的學習生活。
【活動目標】
知識目標:了解什么是創造性思維以及培養創造性思維的方法。
能力目標:掌握培養創造性思維的方法并能夠有效運用,以更好地適應初中的學習生活。
情感目標:提高自己適應初中學習生活的信心,做一個熱愛學習的人。
【活動重難點】
掌握培養創造性思維的方法,提高解決學習問題的能力。
【活動對象】
初中生
【活動準備】
教學PPT;學生課前分組,每6人一組。
【活動過程】
一、激趣導入——新龜兔賽跑
教師:同學們,你們都聽過龜兔賽跑的故事吧?龜兔賽跑以后,兔子特別后悔,自己因為睡覺而輸掉了這場比賽,決定再和烏龜比一次。烏龜接到挑戰書以后,心想:“兔子這次一定不會再犯同樣的錯誤了”,他精心準備了一番。但是,兔子還是輸掉了比賽。這是為什么呢?
大家可以說出各種可能的原因。規則如下:
1.不允許有任何批評意見;
2.歡迎異想天開;
3.說出原因最多的一組獲勝;
4.獲勝組同學分享。
獲勝組同學發言,設想各種可能。
教師:同學們的回答都很棒,在回答這題時,同學們運用的正是今天我們要培養的創造性思維。創造性思維是一種新穎的思維方式,其本質在于用新的角度、新的思考方法解決現有的問題。創造性思維的培養離不開發散性思維、逆向性思維以及靈活性思維的培養。下面我們將依次來學習。
設計意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發學生對于創造性思維的培養。
二、點子多多——培養發散性思維
教師:請同學們分組討論粉筆的用途,想到粉筆用途最多的小組派代表上臺回答。
小組代表回答粉筆的用途,例如:寫字、畫圖、吸墨水、做石灰、當顏料、去油漬、做實驗……
教師:同學們,你們怎樣想到這么多用途呢?
學生:利用思維導圖將粉筆的性質進行分類,再根據不同的性質尋找不同的用途。
教師:按粉筆的性質進行分類,再依據分類列舉粉筆的用途,這種思維方式就是發散性思維。該思維方式呈散射狀,針對同一個問題,用不同的方法去思考、去解釋的心理現象,就是發散性思維。培養創造性思維,就需要同學們發揮想象力,有效運用發散性思維。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完成活動的過程中,發揮想象力,理解發散性思維的重要性,明白發散性思維有助于培養創造性思維,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砸缸救人——培養逆向性思維
教師:同學們,司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人人皆知。請思考用石頭砸缸是否是最佳方法,有沒有不破缸或更簡便的救人方法?
學生可以想各種方法,活動規則同“激趣導入”。
獲勝組同學分享:多人合力推翻水缸、同伴去拉、用樹枝救人、扔繩子去拉,等等。
教師:這些方法都很好,具體如何運用以及運用哪種方法還需考慮當時情境及在場的小伙伴情況,例如年齡大小、人數。不過,這些方法與司馬光砸缸有何不同呢?
學生:剛才同學們分享的方法是“救人離水”,司馬光的方法則是“破缸留人”。
教師:是的,同學說得很好。“救人離水”是常規思維,而“砸缸救人”則是逆向思維。所謂逆向性思維,是指對司空見慣的似乎已成定論的事物或觀點反過來思考的一種思維方式。
學生:有時候,逆向性思維能夠幫助人們迅速巧妙地解決問題啊!
教師:是的,同學們培養創造性思維,就離不開逆向性思維的培養。也正因為如此,同學們在學習或生活遇到難題時,有時不妨運用逆向性思維,以便能有效解決困難。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完成該活動的過程中,用心體驗與感受,理解培養逆向性思維的必要性,從而有助于解決學習或生活中的難題,以激發學生提高有效運用逆向思維的意識,最終達成創造性思維培養的目的。
四、奇妙等式——增強思維的靈活性
教師:同學們,下面列舉了很多等式,請同學們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積極、投入地參與活動,大膽地想象與實踐,思考并回答這些等式成立的可能和事實,用心體驗活動的感受與啟示。
等式如下:
(1)1+1=1; (2)12+2=2;
(3)18+6=1;(4)5-3=7。
活動規則如下:
1.不允許有任何批評意見;
2.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
3.言之成理即可;
4.最快想到答案組獲勝;
5.獲勝組同學分享。
同學分享:1+1=1(一滴水加一滴水還等于一滴水);12+2=2(12天加上2天等于2周);18+6=1(18小時加上6小時等于1天);5-3=7(5對減去3個等于7個)。
教師:同學們,在完成這些奇妙的等式過程中,我們收獲了哪些啟示呢?
學生:需要我們的思維轉得特別快。
教師:是的,我們要在平時的學習或生活中,不斷增強思維的靈活性。唯有不斷增強思維的靈活性,才能夠更好地培養創造性思維。
設計意圖: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與挑戰欲,在完成這些等式的過程中,思考并獲得啟示:培養創造性思維,需要增強思維的靈活性。
五、智慧連連看——打破思維定式
教師:9個點擺成三行三列,點與點距離相等,要求用一筆畫的方法,畫出四段連接的折線,把這9個點連接起來。
9個點擺成的圖形如下所示:
規則:
1.一筆畫;
2.四段連接的折線;
3.9個點全部連起來,不能漏點;
4.用時最少的小組獲勝;
5.獲勝組同學分享。
獲勝組同學上臺演示9點連接過程,如下:
教師:同學們,請問你們在完成此題的過程中有哪些感受呢?或者說那些沒有完成任務的同學,問題出在哪了?
學生:不能用傳統的思考方法,需要將直線連到9個點以外的部分。
教師:是的。傳統的思考方法對于解決本題的影響,其實就是思維定式帶來的影響。
學生:老師,什么是思維定式呢?
教師:這個問題問得非常好。所謂思維定式,是指按照積累的思維活動經驗教訓和已有的思維規律,在反復使用中所形成的比較穩定的、定型化了的思維路線、方式、程序、模式。
學生:那就是說培養創造性思維,需要我們打破思維定式。
教師:是的。剛才我們通過幾個活動,認識到培養創造性思維,需要培養發散性思維、逆向性思維,增強思維的靈活性。這些都需要我們打破思維定式。因此,希望同學們在以后的學習或生活中,能夠打破思維定式,解決所遇到的困難。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完成活動的過程中,用心體驗與感受,理解打破思維定式的重要性,當以后在學習或生活中遇到難題時,能夠打破思維定式,促成對問題的解決。
六、課堂小結——分享收獲與感悟
請學生來總結本節課的收獲與感受。
教師:同學們,我們并不缺乏靈活的大腦,關鍵在于我們要善于刻苦鉆研,培養創造性思維,在解決實際學習或生活難題時,鍛煉自己的思維。為此,同學們需要努力培養發散性思維、逆向性思維,增強思維的靈活性,打破思維定式。
設計意圖:真誠、開放地分享收獲與感受,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提升對本節課所學知識的認識與理解。
【活動反思】
關注學生的需求,從學生中面臨的實際問題出發尋找教學主題。在對學生的調查以及個案輔導中發現,初中生相比小學生而言,學習任務更重,初中生的學習適應對他們的能力和思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是他們迫切需要面對的課題。加之,目前國家教育行政部門提出了“雙減”要求,如何讓學生們在不犧牲休息時間、不影響快樂童年、快樂少年的情況下高質量地完成學業,是擺在當前每一位教師面前亟須思考和解決的問題。正是在這種情況下,設計了這節“培養創造性思維有妙招”的課例。
本節課的各個活動精心設計,環環相扣。學生在課堂上的互動也非常精彩,看得出學生們都沉浸在活動所創設的問題情境中,他們能夠認真地思考,也都有細心的體會與感受。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提前將學生進行了分組,為了營造課堂活躍氛圍,每一個活動都設有獲勝組,并且由獲勝組同學派代表進行分享,同時做好加分記錄,營造小組之間你爭我趕的學習氛圍。在活動過程中,以學生為主體,鼓勵學生踴躍參與、積極思考、用心感受、干預分享、學會聆聽,而心理教師只是扮演總結學生觀點的角色,適當時候注意激發與引導,把握住教學的方向。
培養創造性思維不是一蹴而就的,雖然本節課向學生闡明了培養創造性思維的方法,如:培養發散性思維與逆向性思維,增強思維的靈活性、打破思維定式,等等,但最根本的還是需要學生們不懼困難,當學習或生活中出現難題時,要敢于面對挑戰,調動各種內在或外在資源,在實際解決困難的過程中,增強本領,從而不斷培養自己的創造性思維。
編輯/衛 虹 終校/石 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