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雯
【摘要】我國歷史悠久,豐富的傳統節日是中華民族文化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但現在很多小學生對傳統節日的認知只停留在“吃”上面,對于節日文化的內涵了解不多。利用項目式學習方法,能讓學生自主發現問題,加深對傳統節日的了解,從而更好地傳承文化,傳承文化精神。筆者在學校的德育工作中,抓住傳統節日的教育契機,以問題為導向,引導學生進行項目式學習,在實踐中了解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
【關鍵詞】傳統節日;項目式學習;問題導向
一、項目式學習概念
項目式學習是一種把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引導學生在真實世界中發現問題,圍繞驅動性問題,以團隊合作的形式開始一系列探究性的任務和活動,采用多種形式公開展示項目成果,最終達到自主建構知識和能力的目的,并在一定時間內解決一系列相互關聯著的問題的新型的探究性學習模式。
二、創設節日環境
人類生活中形成的節日,是歷史沉淀的結晶,也是學校教育的重要資源。每當節日來臨之際,如元宵節,我校的德育處就會組織師生共同布置校園環境,如,在校園里掛起五彩繽紛的燈籠和燈謎,在班級中貼上窗花,在學校走廊處布置學生的節日作品展板,有手抄報、詩配畫、書法作品、學生自創燈謎作品等。
這些明顯可感知的環境布置,能夠激發起學生對傳統節日文化的興趣,也能在觀察特有節日元素的過程中,產生個人思考,促進學生找到驅動性問題。
三、結合項目開展合作學習
項目式學習是以項目為主要方式的教學。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都發生改變,教師從一位教授知識者變成學生學習過程的監督者。因此,小組合作的方式可以適應項目式學習。教師需要幫助低年級學生分組并設置每組的小組長,指導學生進行組員分工;高年級學生可自主進行分工。教師通過發布任務的方式,促進生生合作,師生之間也可合作。學生根據一個驅動性問題,在組員完成小組任務的同時,就能對傳統節日有初步的了解,從而達到理論和實踐的統一。
例如,在“九九重陽節,濃濃感恩情”的項目式學習中,教師將學生分成“知重陽”“畫重陽”“誦重陽”“說重陽”四組,四組學生的任務分別是了解重陽節的起源及小故事,了解重陽節相關的植物生成習性(茱萸和菊花),誦讀重陽節有關的詩歌,用英語介紹重陽節。每一組指定一名學生為小組長,給小組成員分好工,如,查資料、搜集故事、畫畫等,接著小組成員通過自主查資料,小組討論,認真地了解關于重陽節的知識。有些學生還了解到重陽節在當今社會倡導敬老風俗,積極地與小組同學進行分享;有些學生的英語口語水平還不夠好,同組成員可以互相幫助。通過合作學習,不僅能多方面了解節日文化,還能增強小組成員的互動。
四、結合項目融合學科知識
在進行傳統節日的項目式學習活動中,學校根據自身的特點,緊扣現實生活,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通過多種活動方式,綜合運用各科知識,開展以學生為主體,以實踐性、自主性、趣味性、創新性為主要特征的項目式學習,讓每一個項目的設計都充滿活力。
如,在“我們的傳統節日——端午話民俗”的主題活動中,設計了四大系列的活動,涉及綜合實踐、語文、美術等不同學科,根據不同任務分工協作完成。如,利用語文課進行“端午詩詞”指導,利用綜合實踐課開展“端午活動大搜索”“端午知識大探秘”的主題深度研究,利用美術課開展“端午手藝大比拼”,并把學生制作的紙粽子、自制香囊等掛在教室廊道兩旁,顏色各異、形狀不同,或高或低,隨風搖曳,格外逼真。在英語課上,學習端午節相關的單詞和句子,錄制英語小視頻介紹端午。這樣的跨學科融合,充分發揮了各學科的優勢和作用,合作分工、形成合力,提升項目式學習的活動效率,體現合作育人價值。
五、多元評價方式
用學習單的形式反饋學生的項目式學習成果。項目式學習要求設計者同時運用過程性和總結性評價策略及多元主體貢獻等方面進行評價。如,我們會設計學習過程自我評價表,問題設置有:你對中秋節是否感興趣?你是否積極參與了實踐調研活動?你與伙伴合作完成查找資料了嗎?評價登記可以是ABC,也可以是分數的形式。在學習過程小組評價表中,從“收集素材”“積極討論”“團隊合作”“創意貢獻”等方面進行評價。
在學習的最后一欄,我們通常以星際評價的方式來對學生進行評價,家長、小組成員、教師等對該學生的整體表現進行評價,學生和家長還會寫下評語。
六、學習單的設計
學生在學習任務單的引領下,自覺主動地完成相應的任務,是非常有意義的。教師根據其反饋信息及生成問題,再靈活機動地加以引導,將能更加充分有效地發現學生身上的潛在能量。活動也能突破傳統按部就班式的“教師指導——學生實踐——反饋強化”的模式,其課堂一定能更好地促進學生的成長和發展。
在入項活動上,教師會以KWH形式的學習單讓學生填寫。例如,對于中秋節我已經知道了什么?我還想知道什么?我將以怎樣的方式獲得知識?獲得這些知識后,我會有怎樣的作品呈現?學生經過交流后對于要探究的問題有了初步的認識。我們還在學習單上設置了讓學生寫下自己學習后的所得的一欄,如,會背了哪幾首關于中秋節的古詩?作品呈現方式是什么?
學習單可以表格形式為載體,但表格的形式比較呆板;也可采取充滿童趣的圖形,如,元宵節的“燈籠狀”學習單,端午節的“粽子形”學習圖表、中秋節的“月餅狀”學習單。這樣充滿童趣的學習單設計會讓學生在完成項目式學習時更有積極性。
項目式學習是一種動態的學習方法,通過PBL,學生能夠主動探索現實世界的問題和挑戰。在這個過程中,不僅使學生領會到更深刻的知識和技能,還給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天地。以傳統節日為主題的項目式學習活動,通過與各學科的融合,讓學生在合作探究的過程中運用到不同學科的知識,不僅培養了學生的探究技能、合作技能、信息技能等,提高了善于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還密切了學生與文化的聯系,促進了學生的情感、態度、責任和價值觀方面的和諧發展,從而真正實現課程育人、活動育人、文化育人的價值,最終落實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葉瀾.新基礎教育研究和新型教師的培養[J].教書育人,2011(16).
[2]楊淑英.論有效促進教師自覺發展的策略[J].西北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15(6):49-51.
[3]趙其坤.通過學校文化管理喚醒教師的理性自覺[J].現代教學,2011(12).
責任編輯? ?陳紅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