欒澤
摘 ?要: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的目的在于提高學生的思想品德水平,培養學生的法制素養,使學生能夠更好地在社會中生活,促進學生的社會化發展。在傳統教育理念的影響下,道德與法治課程的重要性難以體現,課程價值也被忽略,因此課程教學中存在諸多問題。基于這樣的現狀只有借助新課程改革帶來的契機,才能更好地轉變傳統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不斷提高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的效率,展現道德與法治課程的作用。文章為初三階段道德與法治教學效率提升提出一些建議。
關鍵詞:初中教學;道德與法治;教學效率
初中階段的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生活經歷,也擁有一定的生活體驗,同時,初中階段學生在與社會接觸的過程中,由于自身發展也會帶來一些成長煩惱,道德與法治課程為學生積累生活經驗和解決成長煩惱提供了良好的載體。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將教學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結合起來,才能更好地發揮課程功能,提高課程教學效率。
一、優化課程教學模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通過對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中存在問題的分析,教師在教學中普遍存在教學方式單一、課程教學模式落后等問題,這導致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的效率難以提高,也難以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因此,在新課改理念的指導下,教師應當營造輕松愉悅的教學氛圍,創建良好的教學環境,充分激發學習興趣。教師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過程中,一方面可以從教學情境入手,優化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學習模式,使學生能夠帶著興趣進行學習。在創設情境的過程中,教師要立足教學內容,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采用多種元素,使創設的情境更加適應課程教學的特點,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
例如,在組織學生學習“延續文化血脈”相關內容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在學習之前找一找自己家中有關于文化的照片或者圖畫,找出自己最喜歡的照片帶到學校在課堂上分享一些這些照片中的故事,以這樣的方式能夠調動學生的課堂參與積極性,以此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進而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教師在課程教學中應當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結合起來,不斷激發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這需要教師在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中利用各項優勢資源滿足學生的學習和成長發展需要。
二、靈活運用案例教學,不斷提高教學質量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師在課程教學中要充分發揮案例教學的作用,將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內容與學生生活中的案例結合起來,使學生在加強理論知識學習的同時,能夠促進自身道德的培養和素質的提升。選擇案例時也需要盡量去符合教學實際的情況。
例如,教師在組織學生學習“民主與法治”相關知識的過程中,就可以將電視欄目《今日說法》中的相關知識點融入到課程教學中,并且以問題為導向,讓學生在探討案例問題的過程中實現對所學知識的靈活運用。其次,教師要將案例與學生的學習內容相結合,注意學習內容與案例的融會貫通。在選擇案例進行教學時,要引導學生針對案例進行有效的討論,在展示完案例之后針對學生進行科學合理的分組,并且引導學生在相互學習的過程中形成良好的帶動機制,使學生在相互帶動的過程中激發自身的思維,更好地掌握道德與法治課程內容。
三、融入時事政治熱點,擴大學生的知識面
時事政治是國家和社會當下發生的新聞消息,與道德與法治課程有著緊密聯系。教師在課程教學中可以將時事政治熱點融入到課程教學中,引導學生利用自己所學的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使他們靈活運用所學知識;還可以開闊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的格局。教師在融入時事政治熱點的過程中,可以通過多種途徑獲取時事政治消息,并且以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讓學生進行學習。
例如,教師可以根據“少年的擔當”這節課的主題內容結合生活中的各類新聞事件進行講解,類似于部分學生在上學路上不小心剮蹭到了汽車,留下自己的聯系方式和道歉之后匆匆上學的新聞。教師可以結合相關道德與法治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引導,讓學生具備一定道德素養和法律意識的同時,也能讓學生積累更多的生活經驗,了解理論知識應用在生活實際事例中的方法。學生在班級內也要根據類似的新聞事件進行討論,說出自己遇到此類事情的解決方法,明白自己肩負的社會責任和應具備的道德意識,這樣才能在初中階段奠定良好的道德法治素養基礎,成長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四、運用現代教育技術,使課堂教學更靈活
教師在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中,一方面要利用信息技術優化課程教學方式,使課堂教學更加靈活。另一方面,教師要通過信息技術和互聯網的應用,為學生整合更多的資源,以此促進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的個性化發展,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要。
例如,在學習“理解權利義務”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觀看重要的政府會議,通過模擬法庭、人大代表選舉現場模擬等諸多場景小游戲,讓學生對權利和義務以及政治領域中的內容有更深刻的理解。通過這樣的學習,學生對生活中一些熱點事件背后的法律知識有了更深的理解,提高了生活中的維權意識,當身邊人權利遭到損害時可以出謀劃策。
五、結語
綜上所述,在當前的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中依然存在一系列問題,教師在新課改的指導下要不斷創新自身的教學理念,不斷探索新的課程教學方法,在長期教學的過程中形成有效的教學模式,使學生通過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學習能夠更好地促進自身的發展。
參考文獻:
[1]伍娟.新課改背景下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的反思[J].中外交流,2020(1):92.
[2]王迪淮.新課改后如何提高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的教學效率[J].學周刊,2020(4):37.
(作者單位:伊春市金林區第一中學,黑龍江 ? 伊春 ? 153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