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明
摘要:思想觀念是行動的先導,有什么樣的教育思想、教育觀念,就有什么樣的教育。教師的每一節課,每一個活動,都是一次教育思想、教育觀念的實踐。把每一個細節都作為研究的對象,做成課題進行研究,思考的問題深了,每天上課都有新東西,常教常新,必然會受到學生的歡迎,隨著教學水平和教育質量的提高,自身的價值也必然會被認可,從而形成積極向上的健康心態。
關鍵詞:潛心研究;科研型;高效課堂;實踐
革命導師恩格斯說過:“一個民族要站在世界的頂峰,沒有理論思維是不行的。”老教育家劉佛年說過:“任何事業的復蘇與發展都是從觀念的變革開始的”。思想觀念是行動的先導,有什么樣的教育思想、教育觀念,就有什么樣的教育。教師的每一節課,每一個活動,都是一次教育思想、教育觀念的實踐。把每一個細節都作為研究的對象,參加到教育科研中來,接觸的知識多了,思考的問題深了,每天上課都有新東西,常教常新,必然會受到學生的歡迎,隨著教學水平和教育質量的提高,自身的價值也必然會得到領導、同行和社會的承認,從而形成積極向上的健康心態。
首先要學會反思。以自己的職業活動為思考對象,對自己在職業中所做出的行為以由此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的過程。或者說,反思是人對獲得觀念的心靈的反觀自照。反思是一種思考,一種意識,一種習慣,一種能力。可以說“反思”是“教書匠”與“教育家”的根本區別,是當前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途經。反思可分為教學前、教學中、教學后反思。課堂教學前反思具有預測性,能使教學過程更貼近學生更富有創意;教學中反思具有調控性,使教學過程真正成為師生互動的過程;教學后反思具有批判性,使教學成為一種理性的評價,即能使教學經驗理論化,有助于提高教師總結能力和評價能力。通過“反思性教學”和自我反思能力的提高,教師能夠實現教學理論與實踐之間的良性循環,促進教師教育素養的提高。教學反思能夠促進教師加強理論學習,并運用理論設計和指導自己的教學,正確分析和認識各種各樣的教學現象,讓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找出問題--分析原因--制定對策--付諸實踐--及時總結”,使自己在自我反思中不斷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
其次要多學習。隨著課程教學的推進,現有的知識與技能遠遠不能緊跟時代形勢,要想做一名領導信任、學生喜歡、家長放心、社會滿意的好教師,必須得加倍努力學習。為此我積極參加校本培訓、“電子學習”,學好新課改的“四觀”精要,即新的課程觀、新的教學觀、新的教材觀和新的評價觀。把握好各學科的課程標準,改變教師固有的傳統教學方式,促進教師的自我反思,通過對比原有的教育觀念與新課程要求的差距,以形成新的教育教學觀念。同時,教師個體要加強同伴互助合作,切差專業知識、相互聽課、評課,讓自己少走彎路,在同伴互助中更好地成長。因此,加強集體備課就尤為重要,在集體備課中,教師的不同教育思想、觀念、教學模式、教學方法能在集體備課中得到交流、討論,從而提高教師的課堂教學能力。
最后要常實踐。要想做一個真正的科研教師,就要積極投入到科研實踐中來。
在教學中我發現學生的作文不是東拼西湊,勉強成文,就是人云亦云,落入俗套。有的同學一篇文章恨不得寫三年。造成這種現象,原因是多方面的:文學作品閱讀量少、對語文教學缺乏興趣、見聞不廣、缺少生活積累、不愿意動筆等,而更重要的原因是教師在語文教學中不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作文教學中沒有打開學生的寫作視角,激發他們的寫作熱情。因為中學生正處于相同的年齡段,生活的圈子(社會環境、學校環境和家庭環境)大同小異,經歷相似,接觸的思想、作品、傳媒也大致相同,這些也就構成了中學生相近的思維模式。因此,啟發和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讓作文選材視角變寬,提高寫作能力就尤為重要。為此我選定課題《如何讓作文選材視角變寬 》作為我研究的微型課題。課題研究要解決的問題是1、激發學生熱愛語文教學的思想,增強寫作信心。2、引導學生關注生活、關注生命,廣泛閱讀,形成積淀。3、拓寬寫作視角提高作文能力。。研究的成果不僅提高了我的理論水平,還激發了學生的寫作興趣,提高了作文寫作水平。 另外我積極投入到國家級課題研究“創新寫作教學研究與實驗”以更好地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
總之在科研路上我受益無窮。
參考文獻:
[1]《做研究型教師》譚仁杰 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2]《研究型教師的成長力量》程春雨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3]《教學勇氣》帕克·帕爾默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