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誠
摘要:在新時代背景下,小學教師必須抓好勞動教育工作,認真貫徹黨的教育任務,培養學生艱苦奮斗的精神。本文以慶陽市田家城小學為例,分析勞動教育現狀,并對存在的問題提出合理化解決對策,為勞動教育的創新發展作出自己的貢獻。本文立足于小學教育教學角度,分析了小學勞動教育有效策略,希望具有一定參考價值。
關鍵詞:小學教育;勞動;課堂教學
引言:
隨著素質教育的創新發展,我國越來越重視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勞動教育成為我國教育發展的重要內容。勞動教育即強調教育與勞動相結合,是推動社會進步,提高社會生產水平,弘揚勞動精神的重要活動。通過勞動實踐活動使學生明白只有通過自己的努力,才能得到想要的生活。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課堂教學越發重要,因此,對于小學勞動教育有效策略的研究有著鮮明現實意義。
一、當前小學勞動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勞動教育工作者沒有樹立正確的育人觀念
為了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的教育理論,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各個中小學已經結合實際的教學情況,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教育培養體系,設置了明確的課程目標,創建了特色的實踐活動,并對教師進行了全方位的教學培訓。
(二)勞動教育缺少系統化的教學目標
雖然勞動教育課程在各個學校都得到落實,但是為了更好地體現勞動教育方針的意義,勞動教育課程還需不斷完善與加強,進而適應學生的發展規律。總的來說,因為勞動教育缺少系統化的教學目標,不同階段的教師沒能明確自身的教學任務,就不能對教學內容進行詳細規劃,導致在教學中不能運用正確的教學策略。在這樣的教育背景下,不同階段的學生對勞動教育教學無法理解,降低了勞動教學的實效性,同時教師無法在年級中建立勞動教學的聯系。例如,1~3 年級的學生應該激發他們的勞動意識;4~5 年級就要督促學生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6 年級的學生就要從勞動知識和技能上,開展簡單的勞動體驗課。可以以“我是校園小主人”開展勞動實踐課,讓低年級的學生明白自己應該怎樣做;中年級的學生就要進行實際行動,如主動撿起地上的垃圾、扶起倒在路邊的自行車等;高年級的學生則應該更深層次地理解“小主人”的真正含義。總之,小學生的勞動教育課程絕對不是形式課,更不是為了完成教學任務設置的課程,而是應該具有系統化設計的教育課程,更是幫助學生樹立正確勞動意識的課程。
二、小學勞動教育有效策略
(一)設置勞動教育本土化的一些情景
小學勞動教育想要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勞動能力、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就必須多讓學生去接觸大自然,走入生活和社會中。學校應該針對當地的文化底蘊開展一些有主題、有意義的勞動教育活動,讓學生可以真正參與到勞動活動中,使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可以得到提高和發展。
例如,可以開辦“儒童學院”來傳承和弘揚傳統德善文化。中國古代的家訓、詩歌中有很多關于勞動教育的內容,如《三字經》中有“稻粱菽,麥黍稷。此六谷,人所食”;《弟子規》中有“房室清,墻壁凈。幾案潔,筆硯正”。在進入“儒童學院”的初期,每一個小學生都應該學習日常家務和日常禮儀,將日常家務和日常禮儀作為一個切入點來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弘揚優秀民族精神,先教會學生如何去做事,再教會學生做人的道理,讓學生在做事的過程當中漸漸領悟到做人的道理,進而實現勞動培育人才。
(二)推動勞動教育在學校實施的具體形式
課程是實現勞動教育的主要途徑和形式,實行勞動教育課程,首先要以國家設置規定的勞動教育課程為出發點,達到國家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因勞動教育課程具有特色性,限制于當地地域特色、經濟條件、文化水平、學生需要以及學校勞動教育課程發展實際等相關因素,勞動教育課程應實現校本化,結合學校勞動教育課程發展情況,了解當地師資隊伍,辦學水平,剖析學生的學習能力,基礎條件,保障課程的可實行性。如,城市與農村地域不同,城市勞動教育課可結合科技等因素,培養學生良好的勞動素養,而農村勞動教育課則注重培養學生勞動實用技能。經濟條件好的地區可以針對學生的個性設置勞動教育課程,經濟相對薄弱的可以組織學生開展義務勞動。
(三)發揮家庭的作用,構建勞動學習型家庭
家庭教育是孩子生長發育的主要場所,家庭也是除了學校以外能夠為孩子提供更多教育的場所,父母的勞動價值觀念對于子女的影響至關重要,如果缺少家庭教育的培養,勞動教育將不會完整。因此為了發揮出勞動教育的真正價值,并且達到培養小學生勞動價值觀的最終目的,首先需要喚醒家長的勞動意識,讓家長意識到勞動的價值,從而在日常生活中為學生樹立一個良好的生活榜樣,以潛移默化的方式影響學生、感染學生。在家庭生活中,家長需要讓學生去做力所能及的勞動活動,為學生提供實踐鍛煉的機會,培養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能夠在勞動的過程中獲得足夠的成就感。家長需要意識到自身家庭環境存在的問題,例如不良的勞動教育習慣讓學生養成了懶惰的習慣,讓學生變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四體不勤、五谷不分的勞動無能者,這些不良習慣的形成是由于家庭環境對學生過于溺愛、保護造成的,家長應該首先反省自身存在的問題,并且讓孩子力所能及地參與到家庭的勞動當中。
(四)在學校內開展認同教育,端正學生的勞動教育價值觀
勞動價值觀決定著勞動教育價值觀,學校、教師需要首先明確勞動教育的目標是促進學生形成一個正確的勞動價值觀念。勞動教育不僅僅是單純的引導學生進行勞動鍛煉,為學生提供勞動實踐的機會,還需要對學生進行開積極的引導和幫助,培養學生對勞動的認同感。因此學校和教師需要更改單一說教的勞動教育方式,不要讓學生被動接受勞動教育和勞動價值觀,而是需要從社會規范的角度出發,讓學生通過勞動教育和勞動價值觀的學習能夠達到對于勞動內化、認同的狀態。在勞動教育中,對于勞動的認同教育是十分關鍵的內容,認同教育是指學生能夠在思想、情感、態度上主動接受勞動的行為和價值觀念。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學校、教師應當意識到,需要在勞動教育的過程中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科學的勞動價值觀念,端正自身的勞動態度,幫助學生正確理解勞動的真正含義,懂得尊重勞動和勞動者。在小學校園中開展勞動教育與開展勞動認同教育具有同等的重要性,學校方面可以通過開展社會實踐課程和勞動技術課程來為學生培養、塑造勞動認同感。
結論:
總之,勞動教育已經成為新時代教學的重要內容,小學教師一定要將新課標、新理念認真貫徹并落實在實際教學中,進而增強學生的勞動意識,讓學生充分地掌握勞動知識和技能。通過開展學校勞動實踐活動,讓學生親身體驗,使學生全方位地了解勞動文化,激發學生的勞動意識。最后讓學生明白,只有經過努力勞動才能獲得最豐碩的勞動成果,潛移默化地對勞動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參考文獻:
[1]李冰,史妍.民間美術融入鄉村小學勞動教育的邏輯基礎與實踐路徑——以三峽庫區鄉村小學為例[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下旬刊),2021(06):252-253.
[2]黃維梅.小學勞動教育工作開展路徑研究[J].智力,2021(18):36-37.
[3]潘菊平.小學勞動與技術教學中的材料運用策略[J].智力,2021(18):38-39.
[4]閔歐. 小學低段勞動教育課程實施的現狀及策略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