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薇薇
摘要: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在歷史變遷中產生了許多優秀的傳統文化,這些文化影響著民族和社會文明的發展。在小學階段的教育教學中就需要將傳統文化滲透其中,以促進學生的道德品質提升和文化素養成長,同時新課標下的語文核心素養也提出了文化的理解與傳承這一內容。因此,本文主要介紹了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的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傳統文化;策略探析
一、在教學方式上展現傳統教育文化
傳統文化之中包含教育文化,孔子《論語》中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韓愈《師說》中說"聞道有先后,術業有專攻",這些都是傳統教育文化中的優秀觀點,教師就需要在教學方式上展現出來。
比如,對于課文的理解,學生有不同的見解和觀點,這時教師不要緊守大綱內容限制學生的思維,需要鼓勵學生表述,讓學生完善自己的觀點,從而使學生的語文思維得到發展,建立學習上的信心。這是傳統教育文化中具體的實踐教學進行,學生在此情況下就會積極主動的進行學習,獲得成功的學習感受,也就會逐漸建立學習的信心和興趣,同時因為教師的尊重和教學態度,學生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也會去尊重他人想法,學會取長補短,能夠提高學生的個人品質和學習態度。
二、利用多媒體教學平臺,創設情境
在語文的傳統文化教學中,最忌諱的就是課堂的枯燥無味,想要讓學生們愛上語文,愛上傳統文化,就要在課堂上充分的激發出他們的學習興趣。但是現如今的社會,電子產品日益的發達,所以我們可以依靠這些電子產品,多媒體等設計出精美的課堂課件,讓學生們感覺原來傳統文化也可以這么有趣生動啊。但是要根據不同的年齡段學生制定不一樣的課堂方案,針對他們活潑的性格天性,盡可能的去激發肢體活動,因為孩子們天性就是好動的,再通過言語教學這樣就可以使他們更加的記憶深刻。比如說遇到田園詩和鄉村詩時,可以聽過視頻,先帶學生們去感受一下鄉村的氛圍,再根據詩中的所寫,讓學生們表達出自己的感受,再讓他去感受古詩詞詩人的情感,這樣就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最后在讓學生們自己表達內心的想法用紙和筆寫下,這樣整個活動的效果就可以達到了最好的效果。
再比如,在《小池》中,詩中"泉眼無聲惜細流,樹蔭照水愛晴柔"這句就生動地描繪出了一幅安靜祥和的美好景象,作者通過對景物的描寫,運用樹蔭和流水給讀者營造平和的心境,側面烘托了意境的靜謐,使人的心情得到舒緩,逐步融入詩詞本身。教師在實際課堂開展時,可以通過信息化的課堂教學工具如投影儀,多媒體等詳細剖析詩詞字句,打破時空限制。
三、組織開展傳統文學主題活動
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就不能忽視傳統文學,其中的前秦詩歌、唐詩、宋詞都是傳統文學文化的瑰寶。但是現在的小學生受到外來文化的沖擊較為嚴重,所以對于傳統文學沒有一個清晰的認識,所以也就沒有一定的興趣,這樣的情況不利于學生以后的語文學習,也影響了傳統文學的傳承和發展。因此,教師在語文教學中就要組織開展傳統文學主題活動,既保證了傳統文化的滲透,也充實了學生的文學底蘊。在策略上教師要注重內容的選擇,可以結合傳統文學教育的時間段來進行,然后還要注意活動的趣味性,讓學生愿意參加,并讓活躍的氛圍來強化學生的記憶。
例如,小學階段的寫作教學一直以來都是教學的難點,學生感覺沒有素材,所以不愛進行寫作。教師將傳統文化中的節日與寫作教學結合可以有效改變這種情況,提升學生的寫作意愿,并讓傳統文化得到滲透。現在的小學生普遍對于中國的傳統節日不理解,認為春節就是走親戚、送新年禮物,中秋節就是吃月餅,這樣的思想認識讓傳統節日文化會逐漸消失。因此,教師就要借助傳統節日,提高寫作教學效果,讓學生在寫作中獲取傳統節日和感受精神文化,培養學生的個人素質。比如,在"端午節"節日假期之前,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寫一篇關于"端午情懷"的作文。這樣學生在寫作中就可以了解端午節的愛國文化,促進了學生個人素質提升。
四、加強網絡教學
就傳統文化在小學語文中的滲透而言,新時代網絡教學帶來了教學方式的革新。如,以各種在線輔導學習APP為主的網絡教學,還有自媒體,這些都是"互聯網+"背景下產生的新興教學方式。倘若把這些創新的教學方式引入到傳統文化教學中,勢必能夠創新傳統文化教育模式,為文化滲透帶來新的方式方法。因此,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不應只是單純地引用互聯網技術,還要充分利用互聯網環境的開放性、社交化,構建以學生為主體的授課模式,促進"講授式"教學發生根本性轉變。基于此,教師可把"互聯網+"背景下盛行的網絡教學方式引入小學語文教學中,搭建"線上+線下"一體化的授課模式。
一方面,教師通過網絡APP向學生滲透傳統文化,拓展傳統文化滲透渠道;另一方面,教師鼓勵學生基于網絡授課,充分調動學生的主體性。如,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先通過課堂講解課文,把課文中的傳統文化挖掘出來,如傳統美德、民俗習慣等,并滲透給學生。由于課堂教學時間有限,教師不能深入展開講述傳統文化。此時,教師可引入網絡教學,把挖掘出來的傳統文化制作成一個專門課件,其內容包括文字、圖片、視頻等,發布在學校的網絡教學平臺上,通過這些渠道,向學生滲透傳統文化。
參考文獻:
[1]陳先云.談談小學語文教材中優秀傳統文化內容的編排及呈現方式 [J].小學語文,201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