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連法
摘要:隨著我國教學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圍繞著初中地理教學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從傳統的教授學生地理知識轉變為培養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和綜合能力。這就需要教師轉變教學理念,摒棄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方法,充分發揮學生作為教學主體的作用,保證初中課堂教學高效性。眾所周知,初中地理是一門文理兼備的學科,很多地理知識不僅需要背誦記憶,還需要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只有這樣,才能有效地保證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
關鍵詞:初中地理;高效課堂;構建;策略;研究
隨著新教改的不斷深入,很多學校針對教學模式進行了改革創新,并且通過創新教學方法的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喜歡上地理學科。在實際的地理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針對不同的學生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以此來保證全面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不僅如此,教師還需要結合地理知識與學生的興趣愛好,充分發揮學生作為教學主體的作用,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下完成地理知識的學習,實現地理高效課堂的構建。
一、初中階段學生學習地理課程效率低的原因
(一)學生方面
對于初中生而言,剛剛接觸地理學科,很多學生對于地理學科的知識體系感到十分的模式,導致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受到了嚴重的影響。另外,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很多學生認為地理學科并非是主科,所以,在地理學習過程中沒有投入過多的時間和經歷,錯誤的認真地理學科只需要完成課后的練習題,照照相關的答案就可以了。正式因為學生存在這種嚴重的輕視心里,導致學生對于地理學科的重視程度不高,嚴重地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但是,初中地理學科屬于一門基礎學科,同時也是培養學生地理思維的重要階段,對學生日后的學習有著重要的影響。這就需要學生在地理學科過程中認真學習,打牢基礎,并在實際生活中積極使用地理知識解決問題,以此來提升自身的地理核心素養和綜合能力。
(二)教師方面
目前而言,初中地理學科在中考中的占比并不是很重,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很多地理教師對地理學生的重視程度不高,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潛移默化地傳遞給了學生,導致學生對于地理學生的重視程度不高,沒有認真完成地理學習任務。還有一部分教師在進行地理教學過程中,按部就班地按照教材教學,這種機械式的教學模式,導致學生對地理知識不感興趣,嚴重地影響了學生的地理成績。除此之外,還有一部分教師沒有按照新教改的要求,創新教學方法,依然采用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方法,只是自己在上面講,學生在下面聽,導致學生只是被動接收知識,在課堂上沒有為學生留出足夠思考的時間,而初中學生在放學后在完成數語外作業后,就只想出去玩耍,很少將課后時間分給地理,這就導致學生無法吸收地理知識。也沒有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導致學生對地理學生產生了厭學棄學的想法。還有一部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占據著主體的地位,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習效果。
二、初中階段地理教學高效課堂的構建策略
(一)課前調研準備
高效課堂不僅能夠營造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還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但是,高校課堂并不是滿目的構建,需要教師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設計,只有這樣,才能有效地保證教學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同時也能夠保證教學活動的生動性和趣味性。在實際的初中地理教學過程中,會有一部分學生對地理知識具有濃厚的學習興趣,在學習過程中也具有較高的學習熱情,學習的效果也十分理想。但是,也有一部分學生對地理知識不感興趣,在課堂上參與感十分低,對地理知識的理解也十分不理想,無法跟上教師的教學思路。在傳統的教學理念當中,教師會比較重視那學成績好的,或者是上課積極發言的學生,而對于課堂表現消極,參與感低的學生則采取了忽視的態度,進而導致了學生兩級分化嚴重的情況。針對這種情況,教師要想建立高效課堂,就必須要掌握學生的實際情況,對學生進行充分的調查,掌握學生的興趣愛好,特別是那些不喜歡地理學科的學生,要掌握學生不喜歡地理學科的理由,進而有針對性地調整教學策略,讓學生積極參與到地理學習當中來,進而實現高效地理課堂的構建,保證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
(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對于初中生而言,很多學生的玩鬧心理還十分普遍,這就導致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無法集中全部的注意力。但是,對于地理學科教學而言,這個階段的地理知識都具有一定的針對性,同時也屬于基礎地理知識。還有一部分學生只對自己感興趣的學科有著濃厚的學習興趣,對于自己不感興趣的學科則毫無學習熱情。所以,在初中地理學科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創新教學方法,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地理學習當中來。這就需要教師要對學生的興趣愛好有一定的了解,并且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制定教學計劃,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另外,地理知識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學生在學習地理知識的過程中,不僅能夠拓展自己的知識面,還能有效地提升學生的生活能力。基于此,在初中地理知識教學過程中,教師還可以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采用生活化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參與到地理學習當中來,保證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例如,在學習人教版地理《地球的運動》這節內容時,教師就可以結合學生的日常生活,為學生設置幾個思考問題。問題1:為什么會有白天和黑夜的情況,有沒有可能出現極晝或者是極夜的情況?問題2:為什么會出現四季的變化?有沒有可能出現一年四季溫度恒定的情況?教師可以讓學生圍繞著這兩個問題進行交流討論。經過學生的交流討論以及教師的引導,學生總結出地球出現晝夜變化的情況是因為地理在時刻自傳,因為地球是一個橢圓形的球體,當地球自轉到一面面對太陽的時候,就出現了晝的情況;而地球的另外一面就會出現夜的情況;因為地球自傳的時間正好為24小時,所以,我們一天的時間也正好確定為24個小時。地球的北極和南極有可能出現極晝或者是極夜的情況,極晝或者是極夜的時間為半年。對于另外一個問題,則是因為地球在自傳的過程中,由于太陽光直射角度的變化,出現了四季交替變化的情況,而地球赤道附近則因為一年四季都處于太陽光直射的情況,所謂,地球赤道附近的國家溫度是恒定的。這樣一來,教師通過生活化的教學方式,為學生科學地解釋了生活常識,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有效地實現了地理高效課堂構建的目標。
(三)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在初中地理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積極地為學生營造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讓學生在學習地理知識的過程中感到輕松快樂,以此來保證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這就需要教師選課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積極地展開師生之間的互動。例如,在學習人教版地理《歐洲西部》這個節內容時,教師就可以采用多媒體信息技術輔助教學的方式,讓學生觀察歐洲西部國家都有哪些,讓學生說一說這些國家的語言、人種、宗教以及文化,并且讓學生結合自己的興趣愛好為同學生介紹一下歐洲西部國家。經過教師的引導和啟發,有的學生說道,歐洲西部有一個國家叫做西班牙,這個國家的足球文化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而且,西甲聯賽也是足球比賽中重要的組成部分,西班牙同時也是世界杯重要的參賽隊伍。這樣一來,教師將地理知識與學生的興趣愛好有機地融合在一起,不僅讓學生更好地吸收了理解了地理知識,同時也營造了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有效地保證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實現了高效地理課堂的構建目標。
(四)加強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
在傳統的初中地理教學過程中,教師是教學的主體,掌握這教學方向和教學進度,學生處于被動學生的狀態,雖然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消耗了大量的腦力和體力,但是,學生的學習效果并不理想。隨著新教改的不斷深入,傳統教學方式的弊端逐漸顯露出來,迫切需要對傳統的教學方式進行創新變革。針對這種情況,在初中地理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創新教學方法,可以圍繞這一個知識點進行展開,在展開的過程中要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進來,教師圍繞著這知識點進行不斷的擴散和拓展,以此來為學生建立完整的地理知識體系,加深學生對地理知識的認知和理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促進學生的核心素養和綜合能力。例如,在學習人教版地理《自然災害》這節內容時,老師在講課之前可以先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然后老師可以讓學生在組內討論有什么自然災害,然后教師就可以讓學生“代表”來說一說,自己所指示的自然災害有哪些,然后引導學生分析一下形成自然災害的原因是什么。比如,泥石流是一種自然災害,造成泥石流的自然原因主要是因為短時間內大量的降水,造成泥石流的人為原因是因為森林植被被大量的破壞。這樣一來,經過教師的引導和啟發,學生將本節的知識點進行了有效地串聯,不僅提高了學生對地理知識的吸收和理解,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分析能力和應用能力,有效地保證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實現了構建地理高效課堂的目標。
(五)彰顯地圖教學功能
有些學生不能掌握地理的學習方法是因為不看地圖,甚至認為地理學習和語文學習一樣,只注重地理書中提到的文字知識,而沒有意識到地理書中地圖的作用,這是導致地理學習小弟低的主要原因之一。老師在學生剛接觸地理的時候可以為學生提出“地圖旅行計劃”:在做好數語外作業的基礎上,或者是做作業感到疲憊想休息一會的時候,讓學生將地圖冊拿出來,在直接地圖或者是中國地圖上進行“紙上旅行”。在實際生活中很難行萬里路,但是可以在地圖上輕松實現。學生可以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地方旅游;也可以毫無目的的想去哪去哪。學生在進行一段時間的“地圖旅行”之后,就會發現教材上的地圖已經不能滿足自己去“旅游”的愿望,就回去買《中國地圖冊》或者是《世界地圖冊》,這是因為教材上的地圖有限,而且介紹的也不詳細。而老師在在課堂教學中可以通過圖文結合、動畫的方式,保證高效地理課堂的順利開展。
(六)挖掘教材資源
地理課堂效率低的主要原因是老師講的太多,學生自主探究的太少。學生只能被動的接收知識,導致學習情緒比較壓抑,對課堂教學質量以及學習效率造成不良影響。所以,需要改變地理教學目前過度強調死記硬背、被動接受知識的情況,倡導學生積極主動的參加課堂活動并展開探究,重點培養學生手機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讓學生發現問題后能夠及時解決問題,學生只有能夠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才可以主動去吸收知識,在沒有老師的約束下也能夠自主展開學習,不但能夠建立高效課堂,還能夠讓學生在課外閱讀時學習到更多的地理知識。現在地理教材中有許多能夠鍛煉學生動手能力和動腦能力的資源,老師需要充分挖掘、合理利用,讓學生可以積極的去探究課本內容,進而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比如在學習《地球和地球儀》的時候,老師可以指導學生通過乒乓球、鐵絲、膠水等制作地球儀,并根據《地圖》的指導手冊建立等高線地形模型。老師讓學生制作等高線地形模型的時候,老師可以讓學生用家鄉的黑黏土代替泡沫或者橡皮泥,不但不需要花錢,還能夠以前你學生的探索欲望
在《全國政治文化中心——北京》活動中,地理老師可以讓學生分析“在我國不斷的發展中,怎樣對古城進行有效的保護”,讓學生可以通過搜集資料的方法去深入了解我國古城文化,在探索中發現古代建筑的美。老師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資源,不但能夠讓學生主動投入到地理學習中,還能夠通過實踐活動提高學生學習地理的效率。
(七)張揚有活力的學風
在電視劇《亮劍》當中,李云龍帶領的獨立團不但在十分艱苦、困難的環境中存活了下來,還有著十分彪悍的戰斗力,這和李云龍的“霸氣”有很大的關系,這是由于李云龍在部隊內倡導“狼行千里吃肉”的風格進行戰斗。在班級教學中也是同樣的道理,班級的學風和老師自身有著很大的關系:如果地理老師上課情緒比較低落、聲音較小。無精打采的,又怎么讓學生在上課的時候精神飽滿,又怎么師生共同建立高效的地理課堂呢?因此,地理老師在上課的時候需要注意自己的情緒,保證自己可以精力充沛的加農科,并且倡導學生用活力的學風進行地理知識的學習:讓學生在課上探討活動中可以自由的發言、有問題可以大膽的提出來,在進行地理學習時,老師可以通過小組學習來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在課堂上可以多晚一些小游戲、小實驗、辯論賽等等方法來提高地理課堂的活力,進而通過和學生的互動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結束語:
總而言之,初中地理是一門綜合性的學科,對學生日后的生活和學習都有著重要的影響。基于此,在初中地理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積極創新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發揮學生作為教學主體的作用,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進而實現高效地理課堂構建的目標,促進學生的核心素養和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 陸凱. 初中地理高效課堂構建略探[J]. 新課程研究(上旬),2021(1):76-77.
[2] 呂冬梅. 初中地理高效課堂教學策略研究[J]. 中外交流,2021,28(5):1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