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薇
摘要:俗話說,能夠提出一個好問題,比找到問題的答案更重要。學生自主提問是自身內在思維驅動的表現,而培養學生提問能力究其根本是在培養學生思維品質,即新課標中提到的核心素養之一。作者將在本文中分析自主提問的現狀,講述培養學生提問意識的必要性和現實意義,并通過學習現有有效策略的研究,以牛津版八年級上冊Unit 5 Educational Exchanges為例進行案例分析。
關鍵詞:初中英語;提問意識;思維品質;培養策略
一、引言
為落實素質教育以及雙減政策下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要求,現代英語教師必須采取交互式和啟發式的教學方式,即引導學生擺脫死記硬背的機械式學習并培養學生思考和探索能力從而達到深刻理解新知的意義式學習。如《教師專業標準解讀》所提,是否將學生推向評判席并啟發其提出深刻的問題是素質教育下判斷一個教師的優劣的標準。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然后有效回答學生問題,是交互式和啟發式教學方式的重要手段之一。
二、學生自主提問現狀分析
目前階段,學生在初中英語課堂上提問頻率較低,積極性仍需提高。
(一)缺乏課堂提問的機會
其一,在課堂上,部分教師為了給學生盡可能地排除學習障礙,偏愛采用“自問自答”的方式,忽略了與學生的互動,即典型的“灌輸式”教學。其二,教師們迫于課堂時間有限、教學進度等原因,沒有設置課堂提問環節。
(二)缺乏課堂提問的自主意愿
其一,學生過度依賴教師提問我來回答的方式。毛冬英老師曾請兩組學生做題,一組回答如What time does your father get up等特殊疑問句,是典型的你問我答。另一組則將這些問題進行漢譯英,考察語言運用能力。結果顯示第一組的平均分遠高于第二組。這間接反映了學生的提問惰性。其二,一些內部因素導致他們不愿意提問,如性格內向,不善于在公開場合表達自己;害怕犯錯等等。 其三,課堂氛圍過分嚴肅以及師生關系不融洽導致學生對英語課堂喪失興趣。
三、培養自主提問意識和能力的現實意義
在課堂中注重引導學生提出問題是尊重學生學習主體地位和發展其思維品質的體現,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有利于激發學習興趣
一方面,問題意識是學生學習的動力。在任何學習階段,問題意識都是驅動學習者進行下一步探索的主要動力之一。另一方面,研究表明,學生的提問更能夠吸引學生的課堂注意力和激發他們參與和話語輸出的欲望。
(二)有利于提升自主學習能力和發展意義式學習
自學過程中,當學生吸收以陳述句呈現的知識點時,往往會由于理解淺層導致易忘。反之,將提出疑問并解決問題這一思考過程融入到知識理解中,學習效果則大有不同。伴隨著困惑的解答,思維障礙獲得清除,邏輯思維能力得以培養,自主學習潛能也得以挖掘。
(三)有利于教師把握學情
學生所提的問題反映其學習效果以及思維。學生對詞匯運用是否恰當,語法重難點的理解是否準確等等都能夠在其所提問題中表現出來。教師則能夠在傾聽問題的同時,了解掌握學生學習情況,以便及時對癥下藥。
四、有效措施的初步探索——以牛津版八年級上冊Unit 5 Educational Exchanges為例
(一)建立和諧課堂,培養提問安全感
在英語課堂上,作者強調沒有一個人的提問會被斥責或笑話。相反,每當有人提問時,其余人應為其鼓掌。針對單元主題,作者常以“見縫插針”的方式讓學生勇于提問。
例如,基于“Educational Exchanges”這一主題,作者拋出問題“What do you think the class will be like in British schools?”,接著,給學生播放真實的國外課堂記錄視頻。在視頻中,學生在課堂上舉手提問現象十分活躍,不怯于打斷老師,也不怯于提問內容是否愚蠢。其中一學生的提問引起了其他人的哄笑,但老師卻夸贊他切入點新穎。這段視頻不僅巧妙地融合了單元主題,而且傳達了勇于提問的信息。
(二)以問促問,建立競爭制
為提高提問積極性,毛冬英老師還提出競爭合作制提問。
以此單元的課文為例,作者設計了以下讀后活動。提出“以問促問”的任務:If you were the reporter, what questions will you ask Sarah and Eric?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根據文本設計采訪問卷,并派出代表進行匯報。其中,中上層的學生可脫離文本自創采訪問題,而中等偏下以及后進生則根據文本進行提問。此小組競爭制分別設置了“數量優勝獎”、“最佳提問獎”、“最佳深度獎”三個獎項。每組各有2票。投票權的設計不僅讓學生掌握了主導權,也一定程度上保證學生認真聆聽他組匯報。最后,對于自創類的提問,學生需轉換為被采訪者,發揮想象力進行回答,作者也會參與到回答中去,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腦洞大開的回答讓問題設計者獲取了成就感,提問熱情也被充分調動。
(三)設定有效提問情境
創設手段是多樣的,如幾幅涵義豐富的圖片,歌曲當中的歌詞,一段有趣的視頻,幾個有意的肢體語言或是角色扮演類的沉浸式情境。
例如,在本單元課文的導入部分,作者播放了一個英國交換生的視頻日記,并通過舉例引導學生根據視頻中未明確的內容進行提問,如:“Who does he live with?”,“Why did he only show us fish and chips?”等問題,導出host family, local food等重點詞匯。舉例是必要的,只有樹立榜樣才能有效引導出高質量提問。這一環節的設計并不局限于淺層的關于詞匯的提問,而是基于整體語境的思考后提出的更深層次的有關文化差異的問題,更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
培養學生提問意識和提升其提問能力是新課標指引下教師的新任務之一。然而,這也將是一個漫長且艱辛的過程。教師應從培養學生的提問意識入手,強調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以及積極提問的重要性。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教師專業標準解讀(中學教師)[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
[2]毛冬英.把英語課堂提問的權利還給學生[J].中學生英語:中旬2015(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