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凌霜
摘要:隨著新高考改革實施,地理成為高考中一門選考科目,從原來的文理分科教學到如今的走班式教學,地理在高考中的地位與教學中的分量也發生很大的變化。根據高考改革,老師需要采取新的教學策略,改變教學方式,有針對地對新高考改革做出反應,突出教學重點,明確教學策略。
關鍵詞:新高考;高中地理;學科素養培養;教學策略
引言:
新高考是新形勢下對高中學生教育的改革,體現國家要求培養多元化、多樣化人才的要求。新高考改革改善了原來文理分科時存在的問題,有利于學生多方面發展,改善了之前對文理選科固定思維的認知。新高考是適應學生發展的,這一變化對老師對學生都是一種新的變化,如何幫助學生打好高等學習的基礎,需要老師根據高考考題方向,改變教學模式,提高教學質量,確保教學過程順利進行。
一、高中地理學科素養培養探究的背景
國家很早就實行了新高考改革,只是在一些地方先行,設立高考改革試點,看看改革所帶來的效果怎樣,明顯不明顯。而基本上實行的都是一些較為發達的地區,在全國實行就再往后推了幾年,以點帶面,新高考改變傳統的分科模式,實行3+3模式,就是語文、數學、英語必考,再根據自己的情況任選三科。
新高考改革為學生提供自主選擇的機會,選擇自己更擅長的部分,使學生個性化、全面化發展,人才選拔有更堅實的依據。興趣激發學習熱情,選科讓學生更有學習積極性,分數競爭也更加激烈,地理學科素養的培養越來越重要。
二、高中地理學科素養的含義
高中地理學科素養,指的是學生學習地理的綜合素質,在學習地理的過程中形成的對地理知識的掌握、技能的掌控、基本經驗的總結、原理的實踐與應用等等,是一種比較綜合性、空間性、經驗性的能力,是衡量學生地理能力的重要指標。
三、高考對于學生地理學科素養的考察
根據地理偏理性的學科特點,高考主要考察學生的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和規律、地理有關技能等等,對學生的考察從知識記憶、理解到運用,提出了多項能力要求,即從大量的材料中獲取解題信息的能力,聯系相關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讀圖表提取關鍵信息和規律,歸納、總結的能力,表述和解答問題的能力。
往詳細說,就是學生對知識的掌握能力,原理規律的總結概括,學以致用,能夠應用到不同題目的能力,具體知識包括氣候、地質地形、大氣活動等都要牢固把握,雷達圖、地形剖面圖、金字塔圖、氣候圖都要會判斷,并提取做題的關鍵信息。
四、高中學生地理學科素養培養的措施
(1)每節課上課前安排一位同學講解自己的錯題或者典型例題,仔細講解題目,把自己的解題思路講出來,如何根據題目獲取有用信息,分析題目,講解涉及到的知識點,提高表達能力,加深對題目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理解,構建起對同等類型題目的歸納總結,內心形成體系。
在講解過程中,學生認真研究講題方式,說話語言風格,原理運用與講述,讓其他同學理解自己的想法與講題邏輯,同時也增加每位學生的參與感,對認知層次有了更好地理解,清晰答題方向、解題思路和步驟。
(2)注重學生對于基礎知識的把握,加強學生體系的構建。讓學生自己構建思維導圖,把學習的知識自己串聯起來,形成體系,理解原理規律,清晰知識的來龍去脈,而不是簡單的把知識板書教給學生。
(3)讓學生自己動手繪制圖表,講課時有針對性地出幾道圖表題,限時回答。國家分布地圖、世界地形圖、世界氣候圖等圖都是很重要的,既能提高學生動手繪圖能力,也能使學生牢固掌握知識,增強學生對空間性的把握,提高空間想象能力,綜合性掌握地理知識,舉一反三,根據這些信息學生在做自然題和人文題就都能夠得心應手。上課帶著學生分析圖表,人口有關的金字塔圖、各個產業所占比例的雷達圖等等,先看什么后看什么,讓學生養成認真讀圖的好習慣,從圖中提取關鍵信息,提高讀圖能力。
(4)反復強調讀圖讀題讀材料,讓學生在做題時深刻牢記這三點。一切解答都不能脫離材料,在課上可以集中對綜合題選擇題進行訓練,快速讀題,確定答題范圍和所需知識,由于時間原因,可以不用寫全,把重要的點寫下來,在頭腦中構思即可。寫完后,讓學生盡量完整表述自己的答案,檢查學生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并向大家講明自己是怎樣考慮的,解答步驟是什么,這樣既能鍛煉學生快速思考的能力,也能讓學生在日后的訓練考試中養成習慣,精準答出知識點,縮短答題時間,又快又準地寫出答案。
(5)在講授完知識后,要給學生留足自我吸收解決問題的時間。這樣做有利于提高學生自學能力、審鑒能力、表達能力,提高學生學科素養。
地理這門學科具有較強的理性思維,僅僅靠死記硬背或者老師的講解是學不好的,所以在每次講完課后,都要給學生思考緩沖時間,深層次理解原理以及原理形成的過程,并能巧妙運用。
五、注重學生學以致用,加強引導
對應新高考要求,加強學生實際觀察能力,讓學生仔細觀察生活中的現象,聯系所學的知識,能夠掌握這種自然現象出現的原因,掌握原理和規律。
比如在春秋分、夏至冬至日時,引導學生觀察太陽升起落下的方位,解釋晝夜變化的情況,學生把知識和生活相聯系,知識的掌握就會更牢固。發生強暴雨、臺風等極端天氣現象時,知道學生深入思考,想象這些現象出現的原因,比如暴雨是由于大氣運動產生的,梅雨天氣、干旱洪澇產生的原因,讓學生能夠學以致用,掌握地理原理解釋自然現象,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培養學科素養。
總結:
新高考改革是新背景新環境下對教學模式教學內容的創新,同時在改革中,自然也帶來了不同的考試方式,分值布置大學錄取分數線等都會隨之進行調整,也會促進大學的改革,開設新的專業,擴大招生人數等等。它從教學到高考到大學招生,形成閉合鏈條,也促進學科素養的改革培養。培養學科素養,是對高考改革的適應,也是為大學做準備,同時它也反作用于高考改革和大學招生,三者相互影響,共同完善進步。
參考文獻:
[1]董滿超,基于“核心素養”的高中地理教學過程設計初探——以“大規模的海水運動(第一課時)”為例,[J],地理教學,2017(7):24-27.
[2]吳樂知,袁修柳,高中地理課外教學活動的開展現狀及其對策研究,以黃石地區為例,[J],新課程研究(下旬刊) , 2013(TT ) : 40-42.
[3]黃勝榮,基于新高考的高中學地理教學策略探究,[J],青年日記(教育教學研究),201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