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蓮芳
摘要:許多老師受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不太重視學生自身的特點,教學方法習慣于自上而下進行灌輸,課堂氛圍沉悶,學習興趣低下,知識理解困難,教學質量得不到應有的提升。因此,教師需要利用不同的方法優化教學策略。
關鍵詞:小學數學;高年級;教學探究
小學高年級數學是數學學習的重要階段。由于某些原因,目前我國這一階段的課堂教學形勢不容樂觀,在學生思維的形成和知識的積淀方面都有待改善。殘酷的社會就業競爭,導致家長對學生學業成績的要求過高,繼而直接導致學生階段性學習任務超負荷。加上數學知識相對抽象,理解和掌握起來具有一定的難度。統一教學節奏和單調的教學方式,無法同時適用于個體能力存在差異的學生群體,直接導致教學工作達不到理想的效果。
一、根據知識節點,創設教學問題情境
以小學數學中需要掌握的知識節點為核心,創設相應的情境故事。通過故事情節的推動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其學習興趣,可以有效提升課堂教學效果。
例如,以角色扮演的戲劇方式來表達“因素與質數”的概念。一個學生扮演因素,一個學生扮演質數。給參加表演的學生設定爭論主題,互動情節,讓學生在創立的情境中就知識節點進行學習與討論,能夠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二、充分應用實體模型,加強數學知識詮釋
小學數學高年級階段,所學知識會涉及一些相對抽象的東西,單純理論的講解,不足以讓學生在腦海中具象而全面地形成多維度認知。以正方體、長方體概念,立方體體積和表面積計算,圖像圖形轉換,旋轉的三大要素等為例,這些幾何學知識點,學生一時難以從老師的講解和書本的描述中形成一個具體的概念。這時就可以把實體模型充分應用到教學中來,以具象代替抽象,以實體補充理論,學生會因此加深對知識節點掌握的深度與廣度。
三、參考學生個體情況,實施多層次教學
由于每個學生在受教程度和受教能力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異性,對教學知識點的理解層次也會有所不同。為了盡可能避免個體差異性給課堂教學帶來消極影響,老師在授課時可實行多層次教學,盡可能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有效教學活動中來。
例如,以多媒體手段,通過三維圖形的動畫搭建,讓學生從點的概念延伸到線,再從線延伸到面,繼而從面延伸到三維立體。這樣的教學方式,對不同層次的學生理解知識點有著良好的幫助。
四、利用微課輔導學生課前預習
課前預習是提升后續數學學習質量的重要基礎,教師可將講授內容以微課形式上傳到學習平臺上,在學生自主查閱學習中提升對教學目標的認知,同時在微課預習中建立起一個基本知識架構,為后續學習奠定基礎。教師通過微課在學生預習中對要講授知識進行分析解答,能夠為后續學習提供知識儲備以及素材準備。
例如在教學“百分數”一課時,教師可在向小學生布置“收集生活中的百分數”任務,引導小學生列舉生活中存在的百分數實例。有的同學說:“媽媽說她的項目能夠百分之百成功。”有的同學說:“買飲料中獎的概率為30%。”在收集的過程中,教師可引導學生理解百分數所表示的含義,使其能夠基于數據做出事件發生可能性的判斷。如項目百分之百成功實際上就是沒有失敗的可能性,而中獎概率為30%實際上就是指買100瓶飲料,將會獲得30次的中獎,進而實現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聯系。
五、巧抓重點、破難點
借助微課可將抽象的知識變得更為具體,讓學生理解起來容易一些。比如,在剛剛接觸分數乘法的概念時,有的學生不大理解分數乘法的意義。此時,教師可以借助微課將分數乘法的意義展示給學生看。
以“吃蛋糕,每人吃29塊蛋糕,每人吃的夠一塊嗎”為例,屏幕上呈現3個扇形圖,問:一個人吃了29塊,三個人吃了幾個29塊?使學生從圖中看到3個人吃了3個29塊。讓學生用以前學過的知識解答3個人一共吃了多少塊?而后引導學生列出乘法算式,使其能夠更好地理解分數乘法的內容。
六、提升幾何求解直觀性
借助微課為學生提供多元化的展示畫面,使小學生能夠從多角度深化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運用。同時通過針對性的微課視頻布置作業,促使學生能夠將所學的公式定理融入習題解答中,進而為培養其學以致用的能力奠定良好基礎。
例如用微課進行練習題的展示和講解:將圓柱與圓錐展開,通過簡便的方式對其表面積進行計算,以此分析圓柱展開圖與圓錐展開圖長、寬、高之間的關系。小學數學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在家里進行實踐,以此更好地提高小學生對不同圖形面積公式的理解能力,從而提高數學解題的技巧性以及數學成績。在知識的鞏固與拓展的過程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特點因材施教,進而使學生的數學運用能力得到提升。
七、利用微課幫助學生課后復習
通過引入微課的方式,對每一節課所講的內容進行總結歸納,并基于所教授的知識點進行練習題的布置,以此更好地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高效的微課復習需要數學教師對課堂上出現的重難點以及考點進行整合歸納,并基于課堂上學生反應的問題進行解答,以此提升學生的知識理解能力。
借助后臺統計,教師可以針對每個學生易犯的錯誤設置不同的學習任務,然后分別制成不同的微課。這樣一來,學生在進行訓練的時候就可以更具針對性,只需尋找自己易錯的習題加固訓練就可以了。在期末總復習時,教師可以用微課的形式將本學期所學的數學知識做成知識樹,學生在電子屏幕上可以看到自己在本學期學過的數學知識。如果有哪個地方覺得需要復習,只要用手輕輕一觸摸屏幕,就會走進該部分數學知識的內部,里面既有公式和例題,也有相應的練習題。學生通過練習,可以加深對該部分數學知識的掌握程度。如此一來,復習效率大大提高。
八、結語
總之,情境教學是為解決舊的教學問題、提升教學質量而做出的教學改革之一,它的順利實施有利于課堂氣氛的活躍,增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和針對性,有助于不同層次、階段的學生各方面能力的全面完善與提高。
參考文獻:
[1]胡珊.生活情境在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探析[J].新課程導學,2020(21):66.
[2]黃麗珠.淺析小學數學情境教學的優化策略[J].考試周刊,2020(5):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