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立杰
摘要:在新課改的推動下,小學數學教學發生了深刻的變革,教學內容更加強調注重與生活的聯系,生活化教學勢在必行。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不僅能夠幫助小學生發現身邊的數學,認識到數學的應用價值,還可以提高小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增強數學實踐能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應用策略
數學是一門較為抽象的學科,尤其對小學生而言,理論式的教學模式不僅很難讓小學生理解,還會讓他們產生厭學、怕學的消極心理。如果能將數學課堂生活化,將生活中有趣的情境巧妙運用到數學課堂中,數學課堂一定會變得生機勃勃,讓學生感受到學習數學的無窮樂趣,進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濃厚興趣。為此,教師要結合小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生活實際,引出數學問題,引導小學生認識生活中的數學,并把所學的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去,進而培養小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
一、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現狀
(一)生活實踐缺失,運用能力不足
很多小學數學教師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忽視了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實踐應用,在課堂上一味地向小學生灌輸數學知識,利用“題海戰術”強化小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記憶,缺乏有效的生活實踐,導致小學生空有理論知識,卻不會運用。小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不足,學到的數學知識只能是紙上談兵。還有些小學數學教師沒有處理好生活實踐和數學教學的關系,在開展數學教學生活化的過程中過分看重小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掌握程度,忽視了對小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使小學生對數學失去興趣。
(二)亂設生活情境,偏離教學目標
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離不開有效的生活情境的創設,數學教師可以把陌生的數學知識寓于小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降低小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難度,對數學教學起到有效的助推作用。但在現實教學中,有些小學數學教師為了追求課堂教學形式的多樣性,激活課堂氣氛,在教學中存在亂設生活情境的現象。有些教師所創設的生活情境與需要解決的數學問題和所要講的數學知識不符,給小學生帶來思維上的困擾,偏離教學目標,浪費了大量的課堂時間,降低了小學生對數學的好感度。
二、生活化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引入生活化情境活躍課堂氣氛
良好的課堂氛圍,熟悉的生活化情境,可以讓學生輕松愉快地學習。將生活化情境引入課堂,打破了傳統的教學模式,加強了與學生的交流與溝通。如在講解“分數的意義”時,教師和學生一起探索四分之一的含義。可找來生活中的實物,如一塊蛋糕,一個蘋果,或許多塊糖。以小組為單位,直接讓學生分這些實物的四分之一,課堂一下子活躍起來,學生們分法各異,然后彼此講解各自的分法,透徹地理解了平均分。聽到不同的聲音后,教師再適時引導,把誰看作“整體”來解決?你是怎樣分的?分成了多少份?這個整體的名字就叫單位“1”,這里的1為什么要用引號?……很快,單位“1”找到了,四分之一的含義便不攻自破,分數的意義也就水到渠成地理解了。本節課的重難點對單位“1”的理解,也由抽象變得生動具體了,學生自然也能理解得更加透徹。
這樣的學習模式不僅能夠很好地開拓學生的數學思路,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學習積極性。值得一提的是,將一些有意義的生活化情境穿插到數學課堂中,不僅能讓學生更加直觀地了解數學知識在實踐活動中應用,更能使學生更加主動、積極、興趣盎然地投入到課堂活動中。他們愿意探索和思索,愿意和同學交流自己的想法,也愿意傾聽同學的想法。這樣,小組活動真正“活”起來了,數學課堂“活”起來了,教學目標就能輕松完成了。
(二)生活化融入實踐活動中
課堂是小學數學教學的主陣地,但小學數學教學不能局限于課堂,而是要走出去,通過豐富多彩的數學實踐活動,促進小學生的健康成長。在推進數學生活化過程中,小學數學教師需要指導小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對所學的數學知識進行相關的實踐,讓小學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對于比較枯燥的數學概念和定理等,單純依靠課堂講解很難讓小學生深入理解,而且還容易產生厭倦的情緒,對數學學習逐漸失去興趣。通過生活化實踐活動課程的引進,小學生可以體驗到數學知識的博大精深。小學數學教師可以帶小學生融入大自然中,利用自然萬物向小學生滲透數學知識,讓小學生在獲得知識的同時受到美的熏陶,通過觀察和討論,學到很多課本上沒有的知識。小學數學教師還可以把小學生帶到超市、銀行、工廠等生產生活場所,讓小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在實際生產和生活中的應用,給小學生帶來全新的實踐體驗。另外,數學教師還可以給小學生布置實踐調查任務,引導小學生分組開展社會調查。小學生分工明確,有的學生負責記錄數據,有的學生負責后期整理,整體的實踐氛圍非常融洽,鍛煉了協作能力和團隊精神。
(三)實施生活化的教學評價
教學評價是新課改中的一個重要方面,完善的教學評價體系不僅可以保護小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還有利于小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實現小學生的全面發展。傳統的教學評價以考試成績為主,過分看重結果,忽視了對小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而在數學教學生活化的模式下,小學數學教學評價應更具人性化和生活化,穩打穩扎地推進教改,提升小學生的生活境界。小學數學教師要不斷總結經驗,逐步完善生活化的教學評價體系,在評價時除了小學生的數學成績外,還要將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顯現出來的情感、態度和道德品質等帶有生活元素的指標融入評價體系中,發現小學生身上的閃光點,讓小學生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關注和重視,從而為小學生的數學學習注入動力。
三、結語
綜上所述,雖然目前我國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仍存在一些問題,但生活化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的應用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這些問題。生動形象的生活化教學模式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還能讓學生更好地融入生活,發現生活中的數學美,并將在課堂中學到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
參考文獻:
[1]王偉.生活情境教學法用于小學數學教學的實踐探究[J].時代教育,2020(4).
[2]石潔瑜.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誤區及對策分析[J].考試周刊,202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