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德應 陳步學
摘要:隨著“雙減”“五項管理”等教育政策的落實,當下的家校共育已經成為教育主要趨勢。家庭教育是影響學生成長發展的重要一環,家庭教育觀念滯后,不僅影響教育新政策的落實,也會阻礙學校教學質量的提升。曾家鎮第一小學地處偏遠山區,留守兒童約占全校學生的30%,家長普遍缺乏科學教育孩子的理念、方法與經驗,在家庭教育方面存在諸多問題。因此,有效的家庭教育引導已成為農村小學亟待解決的問題。
關鍵詞:家校共育;家庭教育;學校教育
為解決農村家庭教育與新時期的“家校共育”原則不匹配的問題,我校著手推進家長學校建設工作,希望可以通過“建一座家長學校,同育兩代人”的成效,從而使學生家長參與學生教育探究的積極性得到提升,教育參與和實施能力大大增強。這一變化證明了我校家長學校建設工作的成功,也為我們開啟家校共育新征程奠定了基礎。在家校共育已成潮流的當下,我校一直在“秉承傳統,保持特色”基礎上,融入現代教育技術和信息優勢,穩步推進線下家長學校和線上家長學校建設,不斷開辟新的家庭教育引導空間。
一、籌建工作小組,完善相關制度
在開啟家長學校建設工作前,我校成立由校長牽頭,德育室、教導處、教研組及優秀班主任組成的家校教育工作領導小組,確保了家長學校建設有專人管理,能順利、持續推進。在家校教育工作小組成員的共同努力下,我校建立了《家長培訓制度》,從“讓家長了解學校”和“提升家長的家庭教育能力”兩大目標入手,著手設計家長培訓計劃、家長培訓活動操作流程,家長學校各階段培訓主題和課程,做出了“家長學校每學年至少開兩次課”的硬性規定,確保了家長學校教育工作的規范有效、長期持續進行。
二、精心研討準備,設計特色活動
在專項工作小組和完善家長培訓活動開展制度的支持下,我校工作小組精心組織開展家長學校教育研討,組織工作,在深入領會國家相關政策、文件精神的基礎上設計了獨具特色的家長學校培訓方案,確保了家長教學內容與家長的信息接收需求之間的匹配度,將家長學校辦出了特色、辦出了實效。比如,針對本校地處偏遠山村,地區經濟發展落后,貧困家庭孩童較多的具體情況,學校設計以“精準扶貧,助學扶智”為主題的教育扶貧宣講會,通過對現有教育扶貧政策、學生資助政策,幫助家長了解了學生資助政策中的資助范圍、資助標準、資助程序等多項內容。
在讓學生家長充分了解國家的相關制度與政策,感受黨和國家對兒童教育的重視和為實現教育工作做出的努力的同時,我們也加入了感恩教育指導活動,鼓勵貧困家庭家長培育孩子的感恩意識、立志成才觀,幫助孩子樹立“用知識改變命運”的決心。
三、合理利用社會資源,開展特色工作
除了依照本校學生家長的需求展開特色家長培訓活動以外,我校還十分重視對當地社會資源,傳統文化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深挖地域文化底蘊,弘揚地域優秀文化傳統,取得了不錯的成果。比如,在家長學校工作開展期間,我校曾邀請朝天區關公委“五老”教育工作團來校開展《傳承好家風,培養好孩子》講學活動,充分發揮老干部、老戰士、老專家、老教師、老模范等地區先進工作者的模范帶頭作用,五位老先生聲情并茂的講述著自己的家事,用樸素的生活案例,滲透著深刻的家庭教育觀念,既簡單明了,能夠被文化素質相對較低的學生家長所接受,也將先進的家庭教育方法、教育理念傳遞到了學生家長的心中,讓優良家風從“五老”家中走進了千家萬戶。
四、依托家長委員,做好共育溝通
如果說家長培訓工作的定期開展、高效開展讓先進家庭教育觀念“飛入尋常百姓家”,那么家長委員會的建立就為家長在習得先進理念后參與學生教育工作提供了方法好途徑。
家長委員會主任劉賢光說:“家長學校不僅以更健全的制度、更豐富的形式長期有效的推進了家長培訓工作,也給家長了解學校、參與學校教育工作和重大活動、表達個人教育情懷間接提供了平臺”。
我校除了定期組織特色家長培訓活動以外,還成立了學校、班級家長委員會,本著雙向自愿原則,給學生家長發放聘書,聘請部分學生家長擔任家長委員會委員,協助學校開展家校共育溝通工作,傳達學校先進教學理念,反饋家長教育意見、教育難處,成為了家校溝通過程中的重要樞紐。同時,家長委員會也會參與學校重大教育活動的確定與實施過程,擁有向學校獻計獻策、指出學校活動問題、直接與校長對話等多項權利,并且會參與到家長配合確定方案和實施過程中,他們以家長的視角為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了智力支持。
五、家校協作,共育健康幸福兒童
完整的“德育”教育不僅僅在學校,更在家庭教育、社會教育與大自然中。我們成立了廣元市朝天區曾家鎮第一小學家長學校,根據孩子年齡特點,分段側重指導家長開展家庭教育。如低段的“給孩子一個學習的天地“培養良好習慣,為孩子終生發展奠基”;中段的“大愛無言,靜待花開”;高段的“傳承好家風,培養好孩子”,邀請學校教師和各類專家進行講座,針對教育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干預和解答,和家長們分享實用的育兒方法。這些主題輔導為孩子們收獲自己的幸福家庭正發揮著積極作用。通過一系列的主題指導,讓家長參與學校管理,讓他們了解學校的教育主張和要求,信任學校的工作,密切聯系、配合,奠定了家校共育工作“平等、互信、互諒、互解”的工作基調,讓孩子們能在家里得到正確的家長指引,家校同步保證孩子向正確的方向發展,提升了家庭教育引導及家校教育工作質量。
參考文獻:
[1]孫建華,劉可研.創新家校共育,助力孩子健康成長[J].教育家,2021(39):69.
[2]崔亦強.家校攜手共育,促進學生成長[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1(05):173-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