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建芳
摘要:在社會對于人們能力素質要求越來越高的背景條件下,素質教育的快速推進是當前教育行業比較迫切的一項工作任務,而無論是九年義務教育還是后續高等教育的順利進行,都離不開小學階段打下的知識基礎的支持,由此,為了進一步提高小學階段的教育教學水平,從業者應該積極探索創新路徑、研究高效的教育方式,從而改善教學質量,此外,由于英語教學往往是教學工作中的一個重難點,所以在進行小學英語教學時應該利用小組合作的方式推進學生的自主有效學習。
關鍵詞:農村小學高年級英語;小組合作學習;實踐研究
引言:
農村小學階段的英語教學通常是從三年級開始進行的,所以該教學科目的學習往往集中于小學階段的高年級,由于高年級的小學生正處于能夠逐漸清晰地認識世界、了解生活、逐漸成熟的成長階段,所以在這個時期借助小組合作的方式幫助其提高英語學習效率可行性比較高。同時,良好的小組合作學習能夠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逐漸形成合作意識,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組織能力也會在此過程中得到鍛煉,這樣一來,學生的綜合能力素質培養工作也會在不知不覺中高質量完成。
一、小學英語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背景與意義
針對農村小學生的英語基礎起點低,家庭教育薄弱這一背景,新課改下滲透小組合作學習,進行多方面的探究勢在必行,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比較便于理解的教學理論與方略,它不僅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社會適應性、自主性和獨立性,鼓勵學生在集體中發揮個人的能動性,敢于發表自己的見解,更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正確率,在群策群智中提高學習的積極性與正確性。同時,也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鍛煉機會,使學生敢于表現自我、發現自我、認識自我,并幫助別人,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被國際視為近十幾年最為成功的教學改革。
二、農村小學高年級英語小組合作學習實踐措施
(一)培養學生良好合作意識
農村的小學教學過程中會由于學生的紀律性不強或過于活躍而出現課堂秩序性差和學生學習進行情況較差的現象,在這樣的教學背景下,教師要想確保學生能夠順利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就需要對學生進行適當的管控和良好的引導,教師首當其沖應該做的就是從主觀上提高學生的合作意識,讓學生充分認識到合作的重要性,從而使學生在具備主觀能動性的基礎上更加積極地參與到課堂學習和小組合作當中,而當學生充分融入到課堂當中后,合作過程又會反向促使學生的合作意識逐漸增強,從而形成良性的發展循環。
(二)幫助學生掌握合作技能
在進行合作的過程中,僅靠知識和理論的堆砌是難以實現良好的學習效果的,所以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教師需要指引并教導學生進行合作的技巧能力,通過幫助學生熟練掌握合作技能來進一步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具體而言,在技能傳授過程中,教師應該注重培養鍛煉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和協同和配合能力以及分工能力,引導學生挖掘自身的優點長處,并通過實踐使其在合作過程中發揮自身優勢,并使學生能夠發現其他人的長處,并在合作中各司其職,此外,學生的語言溝通能力也是保障合作順利進行的一項基礎性能力,教師可以幫助學生養成每次發言要先打好腹稿或者在紙上用筆記錄、充分思考后再用平緩的語速闡釋觀點的溝通習慣,從而使學生既能表明自己的立場,又能讓其合作伙伴理解。
(三)科學處理學生組內沖突
在高年級英語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學生之間難以規避地會出現一些分歧甚至是矛盾沖突,這些矛盾一般情況下是由小組成員間意見不和、溝通不暢、思路分歧等原因引發的,在這樣的情況下,教師應該及時加以干預從而避免學生的組內沖突矛盾激化,因此,在解決該問題時,教師首先應該了解沖突產生原因,并結合自身對學生的性格了解進行整體的事件復盤,進而擺正自身立場,盡可能不要對學生進行嚴厲的批評也避免對沖突事件進行否定評價,在此基礎上,對沖突雙方進行引導,一方面明確指出在發生分歧矛盾時應該及時向老師尋求幫助,而不是違背合作規則進行過激行為;另一方面,教師應該盡量安撫學生情緒,在學生逐漸冷靜之后對其產生沖突的根本問題以平和的方式進行解決,引導學生用開闊的眼界看待他人的意見觀點,并教導學生如何用平和清晰地方式表達自身意見,進而保障英語小組合作學習的順利進行。
結語
通過上文敘述不難看出,農村小學的高年級英語教學工作可以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展開,在落實這項教學方式,在課堂上進行實踐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在教學工作正式開始之前做好教學計劃,并對課堂教學進行規劃,從而確保課堂能夠有序進行,在此基礎上,在高年級英語小組學習組織過程中,教師應該占據引導者位置,對學生的學習進行引導和評價,并及時為其解惑,進而通過引領學生不斷通過合作獲得知識來實現優質教學。
參考文獻:
[1]景莉莉.農村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研究[J].新課程,2020(20):142.
[2]羅麗娟.小組合作學習在農村小學英語教學中的實踐[J].校園英語,2020(15):87-88.
[3]於智娟.簡析農村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J].新課程,2020(13):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