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清
摘要:問題是推動思維前進的動力。要想學好數學,必須啟迪學生的數學思維。小學階段是學生思維快速增長的黃金期。小學數學教師應以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為目標,積極優化教學策略,重視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把學生鍛煉成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能夠成功解決問題的高手,從而真正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本文著重就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促進學生數學思維的發展做詳細闡述。
關鍵詞:小學數學;問題意識;預習;問題情境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相比較解決問題來說,能夠發現問題是學生更為珍貴的學習品質。數學是問題的天堂,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我們不僅要解決問題,更要學會發現問題,從中體會數學學習的樂趣。問題意識的培養能夠促進學生數學思維的增長。不僅如此,在極力倡導自主學習的今天,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更是學生學習態度轉變的重要體現,是學生得以長遠發展的根本動力。因此,小學數學教師要重視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通過啟發和引導學生發現問題,不斷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增強學生的問題意識。
一、重視課前預習,創設發現問題機會
在學習過程中,課前預習是很重要的一環,也是學生很容易忽視的一環。許多學生不重視課前預習,對即將學習的內容沒有良好的心理預期,也就不會產生主動尋找問題的心理動機,從而錯失思維的生長機會。因此,在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過程中,數學教師首先要引導學生做好課前預習,提前熟悉新課內容。如此一來,哪些知識一看就懂了,哪些知識不知道怎么得來的,學生就會了然于心。在課堂聽講時,他們也會帶著問題去聽,重點聽自己課前不懂的知識,仍然存在的疑點學生就可以在課堂上提出,與大家共同探究,從而不斷增強自身的提問能力。
例如,在學習《小數的意義和性質》這部分內容時,我就要求學生做好課前預習,并將自己學習過程中的疑問記下來,拿到課堂上進行討論。小數的性質和意義是學習小數加減法,以及將小數與分數自由轉化的基礎。在課前,學生需要預習課本內容,了解一位小數、兩位小數、三位小數它們的分數分別是什么樣的,同時學會如何比較小數的大小。在此過程中,學生可能會產生一些疑問,如為什么小數轉化成分數后,分數的分母都是10/100/1000?為什么小數點向左移動后,小數會變大?有了這些疑問后,他們也會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進行猜測,設想一些答案。這些都是課堂互動的基礎,也是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前提。在此過程中,學生的問題意識也會得到有效鍛煉。
二、營造問題情境,催發學生有疑而問
數學知識是極度簡潔的,是高度抽象的。小學生的思維屬于形象思維,面對抽象的數學知識往往提不出問題,許多教師的有效引導。在幫助學生認識數學概念、公式和原理時,教師應盡可能地提出豐富的形象素材,讓學生能夠借助這些素材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從而創造更多發現問題的機會。同時,教師可以用一個問題來牽引出無數個問題。在提問環節,教師可以從生活情境出發,提出一個簡單問題,然后引導學生思考,再讓學生提出多個問題,從而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例如,在學習《分數的意義和性質》這部分內容時,我就通過營造問題情境的方式,用提問來引出學生更多的問題,不斷增強學生的問題意識。課前,我用足球、籃球、乒乓球三種球做反彈實驗,并錄制成教學視頻,讓學生邊觀察球的落地反彈現象,邊思考反彈高度與什么有關系,并嘗試用分數來表示它們之間的數量關系。看了視頻后,學生會從已有的生活經驗中得出每次反彈的高度會越來越低,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等的反彈高度大概是原有高度的幾分之幾。為了進一步增強學生對分數性質的理解,我會將分數單位“1”與自然數1作比較,并引入具體的數學問題,漸漸地,學生就會出現這樣的疑問:“1/3米和1/3表示的意義相同嗎?”再從分數的性質出發舉例說明它們之間的不同。在此過程中,學生不僅增強了問題意識,而且還會主動想辦法去解決問題,對學生思維和能力的培養都大有幫助。
三、倡導小組討論,提高課堂問題質量
發現問題需要合適的時機。在傳統教學中,許多教師為了營造濃郁的學習氛圍,硬讓學生提問題,但是又沒有有效的引導和啟迪,導致學生為了完成任務而提一些可有可無的問題,或者是提出重復問題,這樣的課堂提問無疑是在“無病呻吟”,并不能起到提高學生問題意識的效果。問題的提出需要交叉思維的碰撞。在課堂上,教師應鼓勵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積極討論學習內容,在討論中得到啟發,提出問題,甚至是精煉問題,不斷提高課堂問題的質量,提高學生的提問水平。
例如,在學習《多邊形的面積》這部分內容時,我就鼓勵學生在課堂上合作探究,自己找出計算多邊形面積的方法。面對陌生的圖形,學生大腦中會自然而然地回想以往的學習方法,思考如何將陌生的圖形轉化成已經學過的圖形。在合作討論中,他們會自然地發問:“通過補齊的方法將不規則圖形變成熟悉的長方形、正方形等圖形可不可以?”這時,有的學生就會自然地反駁:“那我們把多余的部分去掉行不行?最后計算的時候再把去掉的面積加上。”這樣,在多重交流互動中,學生的思維得到了更加有效的刺激,問題意識會越來越強,思考的問題深度也會越來越難。面對同一道數學題,學生還會思考:“哪種方法更簡便呢?評價依據是什么?”并積極尋找最便捷的解題思路。如此一來,學生的問題意識越來越強,思維也會變得越來越發散,越來越靈活。
總而言之,社會在進步,時代在發展,教師的教學思想和觀念也要及時更新。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中,要積極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轉變學生的學習態度,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并以此為目標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策略,給予學生有效的引導和啟迪,逐漸實現小學生數學素養的初步形成,為今后更好地學習數學打好基礎。
參考文獻
[1]鄒瑾.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有效地引導學生提問[J].福建論壇(社科教育版),2011,(05).
[2]小兵.培養學生問題意識,提高課堂有效教學[J].數學大世界,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