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林杰
摘要:在新時代課程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人們更加注重培養全方面的人才,因此初中教育不僅局限于教書育人,美術教育也變得格外重要。但傳統的美術教育也暴露出來一些問題,初中美術教師要改善和處理好這些問題,提高初中生美術教育的教學效率,從而提高他們對美的感知能力,樹立良好的審美觀念,培養一個比較全面的人。基于此,本文將淺談在新課改形式下對農村初中美術教學的思考。
關鍵詞:新課改革;農村中學;美術教育
引言
新課改形式下的農村初中美術教學的思考,首先,應該對我國初中美術課程的現狀進行思考,從而將農村初中美術課程得到更好的發展;其次,在了解了農村初中美術教學的現狀后,對其進行實踐分析,從而制定一個真實、可行的策略,以便于更好的對初中生進行引導和教學,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讓他們漸漸的喜歡上美術課程;最后,美術教育作為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每一位初中生必須要學習的課程,是學校對初中生進行審美教育的主要途徑,可以對他們有一定的指導作用,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新課改形式下農村初中美術教學的現狀
在當前我國農村初中美術教學的過程中,由于教學水平相對落后,導致教學方法、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陳舊,傳統美術教育那種統一的畫法、統一的材料、統一的教學模式已不再適應時代發展的潮流,因為正是這樣的‘套路’阻擋了初中生的自我發揮,導致學生們缺乏想象力和創造力[1]。其次,由于農村初中生的課程意識淡薄,他們往往有一個根深蒂固的理念,那就是美術課程不進行考試,跟其他課程相比較起來,就顯得沒有那么的受重視,而且許多農村的學校基本都不開設美術課程,就算開設了美術課程,大多數學校也不會落到實處,基本上都是掛了一個開設了的虛名,而且許多學校都沒有配備專業的美術老師。同時美術課的時間都基本上被其他課程占用,相比于小學,初中生面臨著更大的升學壓力,而且特別是在農村地區,學生們希望取得更好的成績,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考試科目的學習上,而忽略了美術課程的學習,用來提高其他學科的成績,導致許多學校的美術課形同虛設。由于教師看重成績,往往會步入以往的泥潭,不去好好地思考教學方式,而是照本宣科,課堂枯燥無味,內容較多,趣味較少,久而久之,學生漸漸喪失對美術的興趣,導致多向型、高素質人才的流失。因此,農村初中美術教師要正確的去分析和改善暴露出來的問題,制定出相應的策略,從而有利于更好的進行農村初中美術課程的教學,才能夠推動我國美術教育事業的發展。
二、新課改形式下農村初中美術教學的策略
(一)利用多媒體現代化教學手段
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學校的教學模式也應該有所改變,因此,傳統的單一教學模式已經不再適應社會,因為它內容枯燥,形式單調,導致初中生對美術的學習興趣漸漸喪失,很多同學上課開小差,打瞌睡等情況時常發生,以至于他們根本學不到美術知識。在農村初中階段美術教師應該充分的了解每一個同學的情況,觀察他們各自的特點,了解他們的愛好,將課堂進行多樣化,創造一個豐富多彩的教學體驗,在日常的教學課堂中,教師應該利用多媒體設備,打造有趣的課堂,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2]。
例如,在講授九年級上冊《美術與自然》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去做一些PPT,教師可以去網上找一些漂亮的有關自然風景的圖片,帶農村的初中生感受一下祖國各地的美麗風景,看看外面的世界,可以提高他們對美的觀察和感知能力,培養對色彩的認知能力。還可以去找一些有關風景的視頻,將它超鏈接在PPT上,將美術圖片與視頻相結合,可以給學生進行視覺上的沖擊,充分吸引初中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從而促進教學成果。
(二)開展實踐的教學模式
脫離了實踐的理論就是無根之水,要想讓學生真真正正的了解美術的魅力,就離不開實踐。與其在黑板上大書特書的講解理論,不如讓學生真正的上手操作,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美術。通過實踐,農村學生可以進一步加強和鞏固對美術理論的認知,對于初中生來說,你給他們講一些抽象的概念,他們可能會感覺很厭煩,不利于知識的理解和感悟,但帶他們去實踐,可以給他們留下很深的印象,培養他們的動手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也是新時代對教育的要求,以便于孩子們將來可以更好的步入社會[3]。
例如,在講授九年級下冊《立體的畫——盆景》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帶初中生去看一些真實的盆景,讓他們近距離的觀察各種盆景,了解它的特性,以便于他們將課堂上講的抽象知識,在實物中得到實踐與理解,可以要求他們將所看見的盆景的形狀畫出來,培養他們看實物進行畫畫的能力,因為課本上的圖片是靜止的,而現實中的盆景是立體的,可以讓他們得到更好的鍛煉,同時,這樣的實踐教學模式,可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印象,可以做到一舉兩得。因此,農村初中美術教學需要實踐,也必然要進行實踐,從而有利于學生更好的學習。
(三)改變學生的思想觀念
當前農村初中美術教學氛圍極差,因此,要想使美術教育在初中教學中取得進步,教師就要從學生的思想觀念做起,讓學生樹立一個正確的美術觀念,要讓學生意識到美術的魅力,從而熱愛美術、愿意學習美術[4]。因此,唯有改變學生的思想觀念,才能讓觀念影響他們的行為習慣,繼而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時間去學習。
例如,在講授八年級下冊《中國山水畫》時,不僅要給他們講解山水畫的畫法,更重要的是要給他們講解山水畫的意境及特點,以及當今時代對中國山水畫的需要與傳承,要讓學生們知道這門課程的意義以及可以對他們今后的幫助,要改變他們以往的思想觀念,要將教學與自身實際相結合,讓他們重新認識的這門課程的價值,鼓勵他們去培養美術思維。
結束語
總而言之,思考新課改形式下的農村初中美術課堂,可以先對其教學現狀進行分析,從而制定出農村初中美術課程的教學策略,以便于充分發揮初中美術課程的教育作用,全面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審美能力,讓學生得到更好的發展。讓學生認識到,相比于文化課程的學習,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質在以后的成長中更為重要,只有學生和教師以及教育單位都認識到藝術涵養培養的重要性,藝術課的學習才能熠熠生輝。
參考文獻:
[1]曾小萍.核心素養背景下農村初中美術課堂教學的優化策略探究[J].考試周刊,2021(02):5-6.
[2]王坤.農村初中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探究[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0(12):239.
[3]張輝.農村初中美術教學中滲透勞動教育的思考與分析[J].當代家庭教育,2020(25):112-113.
[4]王振乾.淺談農村初中美術課提高孩子審美觀的重要性[J].新課程,2020(2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