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瑾
摘要:知識通常都是由生活實踐當中逐漸總結提煉出來的,這就使生活成為學生源源不斷的學習源泉,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要充分重視生活化教學法的有效應用,使生活化教學理念充分滲透到每一個教學環節當中。小學語文教學當中應用生活化教學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全面提高語文課堂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幫助學生感受到語文課堂的鮮活內容,全面激發學生的知識探究興趣,培養學生優秀的語文學習技能,使學生在生活當中獲得更多的啟發。
關鍵詞:生活化教學法;小學語文;教學應用;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2)-5-
在我國教育教學深化改革發展的背景下,教育教學的方向更加注重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培養。小學課程具有較強的人文性和內涵性,能夠全面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在具體的教學工作過程中,語文教師要注重融入先進的教學理念和多樣化的教學方法,生活化教學法的有效應用可以進一步提升語文課堂教學效果,是實施小學語文啟蒙教育的重要方法。
一、小學語文實施生活化教學的意義
新課程改革要求小學語文教學必須與生活緊密聯系,尤其是小學是對學生實施啟蒙教育的初始階段,教師需要面對的教學難度和教學壓力相對較大,必須主動轉變傳統的教學理念,在開展語文課堂教學活動,為學生講授語文知識時,要強化課程知識點與現實生活的緊密聯系,為生活化教學的開展奠定堅實的基礎,使學生的整體學習過程變得更加生動具體。教師的有效引導,能夠使學生的語文課堂思維變得更加活躍,生活化教學使他們保持較高的課堂專注度,能夠以一個最佳的狀態進行學習和探究,有助于進一步提高語文課程教學質量,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基于此,生活化教學與語文課堂融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僅可以創新既有的教學模式,還可以在生活化的語文課堂中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教師通過挖掘與現實生活相關的教學素材,在實際課堂中引導學生深入探究與教學內容相關的生活現象,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小學語文生活化教學能夠快速理解并掌握文章內容,有利于進一步提高語文學習質量。
二、小學語文生活化教學的應用原則
(一)探究性原則
探究性原則就是指教師在生活化語文教學中要能夠將教學內容與生活進行有機結合,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并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這種形式的教學,需要教師發揮引導作用,讓學生主動探究學習,并逐漸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進而在語文這門課程中形成問題意識,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探究活動。
(二)合理性原則
合理性原則要求教師在生活化教學內容選擇方面要確保其合理,應與課本知識相符。作為教師,在教學中要能夠正確認識到不是生活中的所有語文知識都可適用于小學階段,應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需求選擇最具有代表性的內容或案例。
三、小學語文生活化教學策略的有效運用
(一)合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創設語文教學生活化情境
在當前小學語文教學工作中,對學生進行生活化教學,可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認識到語文知識與生活之間的關聯,進而積極、主動參與課堂學習,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隨著近幾年我國科學技術水平的不斷提升,信息化技術在教育工作中的應用越發廣泛。將其應用在語文教學中,有助于學生的知識理解。
比如,在教學《詹天佑》這篇課文時,大多數學生對“人”字形線路的妙處無法準確理解。針對這一情況,教師可通過多媒體設備的使用對學生創設生活化情境:隨著火車轟鳴聲的傳來,一列火車向前奔馳而去。在此視頻中能夠清楚地看到,前面的火車頭在拉,而后面的火車頭則在推,在進入“人”字形岔道口時,兩個火車頭的作用發生改變。不少學生在觀看這段視頻時,一開始處于茫然的狀態,后來呈現恍然大悟的表情,進而理解到詹天佑這樣設計的目的。教學實踐證明,借助信息技術為學生創設生活情境,不僅能夠突破教學重難點,還能加深學生的學習印象,從而對主人公產生敬佩之情。
(二)充分利用教學實踐活動提升學生素養
在當前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師應讓學生在實踐中感受生活,從而更好地掌握語文知識。比如,在學習《只有一個地球》時,教學目標就是要讓學生能夠深入領悟到地球的脆弱和渺小,引導學生積極承擔保護生態平衡的責任。為了讓學生對這篇課文進行深入理解,教師可在完成課文學習后,為學生布置實踐作業,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針對某一種常見的自然資源進行調查。在此過程中,學生可通過多種方式進行,如利用網絡查找相關資料、實地觀察、走訪等。在完成此作業的過程中,學生能夠全面地認識到地球已經處于千瘡百孔的狀態,感受到保護地球的重要性。教師在讓學生完成此任務后,可將調查活動以作文的形式進行記錄,這樣還可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三)合理利用生活實踐活動鞏固小學語文教學
教師在進行生活化教學中,要讓學生將學習過的語文知識應用在實踐中。為了實現此目標,教師需要設計具體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參與其中,激發其熱愛生活的情感。
比如,學生在完成《桂林山水》《五彩池》這些課的知識學習后,可在教師的指導下深刻領悟祖國山河的魅力。為了增強學生對祖國的熱愛,教師在教學中應鼓勵學生利用相關工具,圍繞某一種景物查找資料。之后組織學生在課堂中以小導游的身份,通過文字或圖片等形式進行介紹。這種方式在促進學生語文素養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綜上所述,利用生活資源對學生進行語文教學,能夠讓學生充分認識到語文知識與生活之間的聯系,激發其學習興趣。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能夠將課堂知識應用在生活實踐中,從而不斷提高語文素養,為將來的發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 熊佑翠.淺析生活化教學策略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的應用[J].中外交流,2021,28(3):1395-1396.
[2] 戴莉珍.生活化教學策略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的應用[J].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學與研究,2019(8):63.
[3] 黃秀山.論生活化教學策略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的應用[J].百科論壇電子雜志,2020(4):207.
[4] 竇超.芻議小學中年級語文課堂教學生活化的策略[J].語文課內外,2021(18):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