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義娜
摘要:隨著現如今我國教育教學體系的發展,以及新課改教學理念的不斷深化與應用。當前我國教師對于如何提升學生的學習素養,促進學生的學習能力,發展學生的學習思維看得非常重要。且在應用不同的方法對學生進行相應的教學工作開展,以其有效的培養學生的學習素養提升,實現學生的學習水平進步。在當今的初中教育教學體系中,從學校、教師、家長到學生,對于如何有效培養學生的美術學習能力都較為關注,且在長期的教學工作開展與實踐活動應用中總結出了一套符合當前初中學生美術學習思維的方法,同時對其進行了不斷的優化與完善,實現了對學生的有效培養和引導。
關鍵詞:初中美術;生活化教學;應用方法
引言
當前教師在對學生開展美術教學工作的時候,需要從學生的思維出發,從學生的內心出發,從學生的需求出發,為其提供相應的教學服務,以此建立高效的教學模式,構建完整的教學體系。這樣,學生的學習才能更有積極性,且學生的個人素養發展才能得到全面的建設和進步。
1在初中美術課堂上引導學生感受生活之美
教師在開展美術教學工作的時候,需要將生活化教學內容融合到美術教材中對學生進行統一的教學與指導。這樣學生在學習相關知識的時候能夠深入感受到生活與美術的密切關系,且可以體驗到生活中的美術以及美術中的生活。這對于發展學生的生活化學習能力,促進學生的美術學習綜合素養有著重要的幫助作用。另外,教師還需要為學生創設一個基于生活環境而發展的實踐應用和實踐經歷平臺。這樣能夠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對美術知識進行相應的體驗,進而促進學生的美術學習興趣和美術學習熱情。例如:教師在教學工作開展的過程中,需要明確告訴學生,美術不僅是一種來源于生活的藝術表現形式,而且美術的創作靈感和創作理念都是基于生活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所以,美術雖然抽象,但是并非架空。在這一教學方法的應用中,學生可以深入了解到美術知識學習的具體方法,以及學習美術知識需要注意的問題和需要秉承的理念。隨后,教師可以為學生進行生活與美術知識融合的教學。如,教師可以告訴學生,在日常,我們可以抬頭看到廣闊的天空,低頭可以看到無垠的大地,伸手可以摸到粗壯的樹干。這些自然界的元素和形態在美術作品中都有體現,且體現方式多種多樣。在此,教師可以讓學生結合生活中的各類形態對照教材中的美術表現方式,以此建立學生感受生活之美的能力和素養。
2在初中美術課堂上引導學生表達現實之美
藝術源于生活,且在生活中得到了升華,進而轉變為深入人心的美好。教師需要在美術教學工作開展中對學生進行現實之美的教學與引導。這樣,可以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美術作出多元化分析與判斷,繼而改變傳統的單一教學模式,促進學生對線條、形態、色彩、環境等作多方面的綜合理解能力提升。在這一背景下,還能有效促進學生的美術鑒賞能力,提升學生的美術知識理解與應用水平。這對于學生未來的發展和成長有著重要的幫助和引導作用。
3在初中美術課堂上引導學生體驗藝術之美
教師需要在課堂教學工作的開展中對學生進行美術體驗能力的引導與培養,以此讓學生了解到美術的體驗過程和體驗方法,從而實現對個人美術綜合素養的全面發展和建設。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需要結合生活元素,開展生活實踐活動為學生進行豐富的、客觀的、科學的、正確的美術體驗能力引導。學生在學習相關知識內容的時候會更有興趣,且學習的效率也會更高。另外,教師在對學生進行美術體驗能力提升與培養的過程中,還可以結合日常生活的細節對其進行引導。如,一個便簽、一片樹葉、一句話語等都是可以反映藝術之美的表達方式。
4在初中美術課堂上引導學生領悟世界之美
學生生活在這個大千世界中,對于社會的發展以及文化的建設了解程度并非很深。在此,需要教師基于核心素養的基礎上對其進行引導與培養,進而幫助學生構建領悟世界之美的能力,促進學生感悟美好、體會美好、認知美好和創造美好的能力。這對于改變學生的學習態度,促進學生的學習意識,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有著重要的幫助作用和現實意義。例如: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清晨”這一內容教學的時候,需要讓學生回憶以往的清晨時光。并且需要讓學生對清晨這一概念作出講解。在前期教學工作的開展中,學生對于清晨的認知和理解已經有了全新的思維,進而會在現階段的表述當中融入美術的意境和美術的文化。在此,教師需要給予學生相應的鼓勵,并且要通過多媒體教學設備為學生提供關于清晨的圖片和視頻,讓學生對世界上不同地方、不同環境中的清晨進行了解。通過這一方法對學生進行世界之美的引導,能夠開拓學生的視野,讓學生領略到更多的美景,記住更多的美好。
5在初中美術課堂上引導學生發現萬物之美
美術作為一種藝術形態,其表現方式無孔不入,表現內容豐富多彩。在此,教師在對學生進行美術知識的教學過程中,需要對學生進行萬物之美的發現能力提升與培養。這樣,可以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建立起一種積極向上的美術學習態度,還能讓學生對生活充滿熱情。這對于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審美觀和世界觀的建立有著重要的作用。在這一背景下,教師可以通過身邊的事物對學生進行深入的美術知識教學與美術概念的引導。例如: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和諧溫馨的生活空間”這一內容教學的時候,可以讓學生對自己的生活空間進行分析。此時,學生會想到自己的家中是如何裝修的、會想到自己的班級是如何布置的、會想到自己的校園是怎樣建設的、會想到自己去過的地方,如公園、藝術館、博物館等是如何陳列的等。在這一模式下,學生會對身邊的事物產生全新的認知與理解,并且可以將之與美術知識融合在一起進行感知與分析,同時會發現在萬事萬物的發展和建設過程中,都需要結合美術,且離不開美術的引導和支撐。在此,學生能夠建立起一種高效的發現萬物之美、體會萬物之美的能力和素養。
6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初中美術中運用生活化教學,能夠幫助學生、帶領學生深入到課堂環境中對美術知識進行分析與研究。這樣,不僅有效提升了學生的美術學習能力,還促進了學生的美術知識應用水平和美術感知效應。這對于改變傳統模式下的美術教學方法,應用全新的美術教學理念有著重要的引導意義和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李環環.初中美術生活化教學策略分析[J].新課程,
2021(02):166.
[2]劉琨.基于鄉土資源的初中美術生活化教學研究[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教育),2021(0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