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事雙
摘要:學科核心素養是當前教育改革背景下提出的新的教學理念,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化,學生核心素養的培育成為了教學的重要內容,需要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將核心素養充分滲透在教學過程之中,促進學生全方面能力的提升。信息技術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科目,對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等有著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學科核心素養;小學信息技術;教學策略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對于小學信息技術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加注重對學生實踐能力、創新意識等綜合素養的教育,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能力,拉近學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從而有效提升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高效性。基于此,本文就學科核心素養下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策略進行探究。
一、信息技術學科核心素養概述
(一)信息意識
意識對于行動具有一定的主導作用,小學階段的學生在行為、意識等方面尚未成熟,因此在信息分析、鑒別上的能力比較差。信息技術的發展,使得各種信息傳播速度更快,學生借助于信息技術能夠獲得更多的信息資料,但小學階段的學生缺乏信息鑒別能力,可能會造成一定的誤導。因此,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加強對學生信息意識的培養十分重要。
(二)計算思維
思維是信息技術核心素養教學下的重要內容,主要是加強對學生思考問題的鼓勵及引導。在當前的時代發展下,信息化水平得到了極大的提升,信息化思維也成為了對不同領域信息發展水平的重要象征,在各行業的發展中對計算思維人才也更加的重視。在核心素養教學環境下,需要通過信息技術教學提升學生的計算思維,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以及抽象思維能力,從而促使學生的全面發展,為學生未來的良好發展奠定基礎。
(三)數字化學習及創新能力
隨著信息化的快速發展,教育領域也呈現著動態化的發展特點,信息技術教學需要緊跟時代的發展變化。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創新教學方法,在新的教學背景下,教師需要充分發揮數字資源的優勢,通過智能數據庫的建立,將各種教學資源進行相應的整合,提高學生利用數字化技術自主學習的能力,借助于信息技術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
二、學科核心素養下小學信息技術教學策略
(一)設計可行性教學目標,整合教學內容
小學信息技術教學的過程中,大部分教師往往將過多的時間用于基礎信息知識的講解過程中,忽略了信息技術與生活的關聯,使得學生對信息技術學生的興趣較低。因此教師在進行信息技術的教學過程中,需要對教學內容進行重新整合,拉近信息技術與學生之間的關系,活躍課堂氛圍。例如在小學信息技術教材中,會涉及到一部分網絡聊天工具、網絡搜索引擎等方面的教學內容,那么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就可以結合學生的認知范圍及認知能力,對教學目標及教學內容進行整合設計,讓信息技術的理論知識變得更加容易理解,降低學習難度。同時還可以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進行相應的操作,例如布置作業,讓學生借助于搜索引擎搜索有關黨史的內容,并進行整理。在課堂上由學生進行分享或教師提問,如“黨的生日是哪一天?”“長征的行程是多少,為什么要進行長征”等問題,一方面有助于提升學生信息技術的時間實踐應用能力,讓學生能夠學會利用搜索引擎進行信息搜集,其次還能幫助學生進行黨史的學習,了解黨的艱辛歷程,從而提升學生的愛國情懷,強化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通過對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目標以及教學內容的優化設置,充分考慮學生自身的發展水平以及對知識經驗的需求,加強對學生創新精神以及時間能力的培養,還可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課堂的高效開展。
(二)創新教學模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在當前的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通常采用講、學、考的方式進行填鴨式教學。盡管大部分的信息技術課程是在計算機機房開展的,但是教師上課教育的內容有限,同時學生自身對信息技術基本知識的掌握程度參差不齊,面對大量學習內容及信息時,學生往往難以提起學習興趣。因此教師需要轉變教學模式,可以通過采用小組合作方式進行教學,在教學的過程中,將學生劃分為多個學習小組,同時布置相應的學習任務,從而帶動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學習中去。在這個過程中,小組成員相互配合完成相應的學習任務,一方面有助于調節課堂氛圍,加強教師與學生以及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溝通;另一方面也能夠提升學生的合作精神,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培養學會自主學習能力。
(三)注重信息素養教學,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實踐操作能力的培養是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的重要內容,在小學信息技術的教學過程中,首先需要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及意識,讓學生對信息技術知識及技能有一定程度的掌握,從而能夠將其應用到日常生活與學習之中。但傳統的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往往更注重對理論的教學,忽略了實踐教學的重要性。小學階段的學生理解能力比較弱,對于抽象性較強的信息技術理論知識,難以充分的理解,不利于學習效率的提升。所以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需要結合教學目標,重點加強對學生信息素養、實踐能力的培養。教學開展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對學生知識技能的指導,以及合作式教學方式,指導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并在這個過程中為學生提供相應的時間操作技術,鍛煉學生獲取信息、傳輸、處理以及應用信息的能力。在這個過程中還需要加強對學生人文、倫理以及道德、法治的教育,同時學生利用信息技術搜集黨史,加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從而有效的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規范其在網絡中的行為及言論。
結語
綜上所述,在信息化時代發展下,小學信息技術教學十分重要,信息技術課程作為一門綜合性較強的科目,對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等有著積極的作用,因此在學科核心素養下,需要對信息技術教學的內容進行整合、設立可行性的教學目標、教學模式等進行優化改進,提升學生對信息技術的學習興趣,降低理論知識學習的難度,提升課堂教學的活躍度,使得課堂教學更加高效,促使學生綜合素養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原昉,乜勇.智能時代泛在學習的基礎和教學支持服務研究[J].現代教育技術,2019(5).
[2]鐘啟泉.“有效教學”研究的價值[J].教育研究,20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