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林
摘要:“生活力”教育思想是陶行知生活教育學說的重要組成部分,陶行知認為“生活即教育。教育應當培植生活力,使學生向上成長。”該理論在多年教學實踐中被充分證實,可以有效提升學生各方面能力。與立足于現代中國教育實際的“核心素養”觀在內涵、主旨上一致,都是為了培養符合未來要求的新時代學生。作為新時代的教師,應該將兩個觀念運用到教學實踐當中,幫助學生更好的發展。本文將以小學數學教學為例,探討如何將“生活力”教育思想融入到數學課堂中,從而提升學生數學核心素養。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實踐;生活力教育;核心素養
隨著我國教育體制的不斷改革,小學數學中的教學方法逐漸得到了完善,開始注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力求幫助學生提升數學能力;同時也將生活化教育融入到課堂當中,開展“生活教育”,幫助學生在未來能夠更好地融入到社會之中。正是在這種背景下,對小學數學教師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師實施“生活力”教育,從而幫助學生提升數學能力,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本文通過現階段小學生數學教學核心素養的要求和“生活力”教育在小學數學課堂上的實踐體現兩個方面進行展開分析,結合教學實踐探究如何通過“生活力”教育來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
一、小學數學教學中核心素養的體現
小學階段是學生學習的重要時期,可以幫助學生奠定學習基礎,利于后續教學的開展。所以在小學數學教學當中不僅要培養學生學科知識,更要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小學數學中的核心素養主要體現在數學抽象能力、數學運算和推理能力、數學建模能力。
1.數學抽象能力
數學抽象能力主要包含兩個方面:一是將數學問題從日常生活現象中或者教師創設的情境中抽象出來。這需要學生具備敏銳的數學感知能力和觀察能力,例如學生可以通過觀察游樂場里的旋轉木馬、過山車等娛樂設施,發現不同設備擁有不同的運動方式。二是將數學規律從數學現象中抽象出來。這需要學生不斷地發現問題、思考問題、總結問題,最終得出數學結論,例如學生可以通過觀察旋轉木馬的旋轉,總結出旋轉原理。
2.數學運算和推理能力
知識的掌握和能力訓練相輔相成,數學教學不僅要讓學生掌握數學知識,還要讓學生掌握數學能力,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就體現在數學運算和推理能力的掌握上。具備數學運算能力,學生才能準確、迅速的發現數學當中存在的規律,并通過實踐驗證自身發現的規律。具備推理能力,學生才能從簡單的規律開始推理出新的規律,例如學生學習了正方形和三角形的面積公式,就可以通過圖形的組合推理出來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
3.數學建模能力
數學建模是小學數學教學當中不可缺少的一環。通過數學建模,可以讓學生掌握的知識更加體系化,對數學知識的理解也就更加深刻,同時也可以在學生面對具體問題時,快速的在腦海里對號入座,找到相應的解決方法,幫助學生高效的解決問題。例如學生在學習負數時,就可以在腦海里面建立起數軸,從而理解負數和正數的關系、負數和0的關系,幫助學生建立完整的數學知識體系。
二、“生活力”教育在小學數學課堂上的實踐
“生活力”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的核心,他提倡以生活為中心,幫助學生得到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將“生活力”教育融入到數學教學課堂中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幫助學生更好的掌握數學能力。下文將結合筆者的教學實踐,探討“生活力”教育在課堂當中的具體實踐方式。
1.立足于生活,創設生活情境
“生活即教育”,課堂教學應該結合生活,走進生活,最終讓知識服務于生活。所以在數學課堂上可以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總結出日常生活中蘊含的數學原理,同時也可以讓學生利用所學習到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讓知識回歸到生活本身。例如在學習《循環小數》時,可以先讓學生觀察生活當中的循環現象,如:一周七天的重復、太陽的日升日落、一年四季的變化等,將學生熟悉的生活常識遷移到數學當中的特殊數字,讓學生通過自我的觀察、發現、總結認識數學中的循環現象,進而認識循環小數。這樣不僅利于學生理解循環知識,也能幫助學生從生活現象中抽象出生活原理,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
2.重視引導,培養“小先生”
陶行知先生提出“小先生制”,力求讓學生變為小先生,促進學生自我學習能力的提升。所以在小學數學課堂上,教師應該引導學生,讓學生變為課堂的主導,從而教會學生如何去學習。例如在學習《統計與概論》時,可以建立學習小組,讓小組成員分別拋硬幣記錄硬幣正反面出現的次數,再讓幾個小組之間互相交流統計出來的結果,總結出統計的方法。同時還可以在班級里挑選出來一名小先生,每節課前讓“小先生”在講臺上給學生講課,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自信心和合作競爭意識,也可以幫助學生掌握學習方法,提升核心素養。
3.提高學生興趣度,釋放天性
陶行知提出教育學生應該“六大解放”:解放學生的頭腦,使他能想;解放學生的雙手,使他能干;解放學生的眼睛,使他能看;解放學生的嘴,使他能談;解放學生的空間,使他能到大自然大社會去取得更豐富的學問;解放學生的時間,使他做自己喜歡做的事。作為教師應該貫徹落實“六大解放”,在課堂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解放學生的天性。例如在學習《百分數的應用》時可以設計猜謎游戲,如:百發百中(100%);百里挑一(1%);平分秋色(50%);十拿九穩(90%);事半功倍(200%)等等,讓學生根據漢語意思猜測括號中百分數的涵義。這種方法不僅遵從了學生身心發展規律,也讓數學課堂變得生動有趣,極大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結語:綜上所述,結合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論,采用“生活力”教育可以真正意義上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自我探究能力,培養數學抽象能力、數學運算和推理能力、數學建模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吳大銀. 聚焦"生活力"教育提升學生核心素養[J]. 華夏教師, 2019(15):2.
[2]潘海燕. 核心素養視角下如何開展小學數學教學[J]. 未來英才, 2017, 000(016):122.
[3]張建春[1], 徐輝[1], 俞蔚[2],等. 生活力教育提升學生關鍵能力的實踐研究[J]. 生活教育, 2018(12):4.
[4]徐麗君, 孫舒怡, 趙麗,等. 借助小學數學"綜合與實踐"提升小學生核心素養的研究[J]. 科教文匯, 2019, 000(017):138-139,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