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項輝
摘 要: 《普通高中美術課程標準(2017年版)》在普通高中美術課程的基本理念、選課模式、課程內容等方面有很大變化,提出了“學科核心素養”,倡導合作探究式美術學習。“圖像識讀、美術表現、審美判斷、創意實踐、文化理解”五大學科核心素養的提出,明確了學生學習美術學科課程后應形成的正確價值觀念、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所以就要充分發揮美術學科獨特的育人功能,在美術課教學中滲透美育,提升學生核心素養,形成健康審美觀念,全面發展。
關鍵詞:課程標準;美育;合作探究;核心素養
我們的學生從小到大已經習慣了的傳統學習方式是源于中華幾千年流傳下來的孔子時代的私塾式學堂的學習模式以及后來傳入中國的班級授課制,老師在上面講什么學生就學什么,傳道授業,都是接受式方法學習,就算是老師提出問題了,也是為了想方設法把學生思維引導到標準答案那里。2017年新的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提出了“普通高中的培養目標是進一步提升學生綜合素質,著力發展核心素養,使學生具有理性信念和社會責任感,具有科學文化素養和終身學習能力,具有自主發展能力和溝通合作能力”。這一目標的實現方法提出了“創設問題情景,倡導探究式美術學習”的教育學習方式。普通高中美術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也提出了“鼓勵學生在信息化環境下,以自主、合作與探究等方式獲取知識和技能,形成創意和見解,學會用美術及跨學科的方式解決學習、生活和工作中的問題”,我們在美術課教學和學習中如何引導學生合作探究就是實現這一培養目標的重要一環了。
在美術學科教學中采用小組合作探究是能夠極大地調動學生積極性的一種學習方法,學生在合作探究中的自主程度和參與深度,這是影響學習效果的最為重要的因素。學生對小組合作探究的自主參與程度表現為學生在小組合作探究中的所處地位及由此產生的學習積極態度。可分為三種情形:被裹挾參與,邊緣化、跟隨大流僅限于合作探究的完成,未必在合作探究中學習掌握到任務結論收益;有效參與,學生接受任務并理解了合作探究的要求和參與意義,自覺自愿的、積極的態度投入到合作探究活動中;創造性參與,合作探究活動中學生態度不僅自覺,而且是積極主動的去參與,在其中作為中心主力作用,主動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經歷著情感的體驗,始終處于積極追求中,關注合作探究目標的實現,這是最有收獲的、最有意義的參與。
合作探究過程能夠使學生在獲得知識的同時,掌握認識方法,培養他們的團結合作能力、探索能力和創造能力。合作探究活動方式就是這樣一種在教師的引導下由學生為主體完成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探究內容有的放矢
合作探究方式要選擇能對學生有共鳴有影響的內容,不要范范選擇,要選擇答案不唯一、角度可不同、對于學生的創意實踐能力培養具有重要意義的內容,培養學生與眾不同的思考問題方式和解決問題的方法。
2、創造合適的問題情境
給學生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探索興趣,以使他們自主參與,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這對于學生更深入的分析問題,產生合作探究的動機,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都是十分必要的。
3、提供必要的資料
適宜學生完成的,能夠從中發現問題,并能夠在不同層面產生思考的材料,對學生的合作探究是不可缺少的。給學生提供必要的資料,學生才能有探索空間,各種只是也不是憑空生成的,我們所做的就是讓他們自己去尋找、去歸納、去總結,形成自己的東西和知識結構。
4、鼓勵不同的探究方式,支持不同結論的存在
小組合作探究的意義在于學生的探究過程。對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探究方式,也可以有不同的結論,這些都能表現出學生的創造能力和個性思維方式,因此在探究活動中要及時鼓勵那些“與眾不同”、“標新立異”的結論,并要向全體學生展示。
5、學會總結和互相評價
學生在完成合作探究任務后,要學會總結結論,提綱挈領抓住重點,形成文本材料或者作品。教師要認真組織學生進行研討,學會評價他人,學會交流展示。
參考文獻:
[1]《普通高中美術課程標準》:2017年版/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1(2018.7重印)
375950033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