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超
摘 要:在高中階段,生物課程內容具有碎片化與冗雜性的特點,在特定階段內容,學生需要吸收的課程知識內容較多,再加之并未對知識內容進行系統化整合,使得學生生物課程知識的運用能力較弱,由此,整體向的教學模式尤為重要。但是,在教育實踐過程中,部分生物教師將整體化教學片面理解為知識內容的整合教學,并未將知識內容、情境、單元目標等方面出證有機整體,進而導致單元整體化教學設計存在明顯的機械化與功利向特征,難以適應新課改的教育需求。對此,本文將對高中生物教學中單元整體教學設計運用實踐進行探析,旨在通過提升單元整體教學設計有效性與科學性的方式,促進高中生物教學系統化與結構化的提升。
關鍵詞:高中;生物;單元整體;教學設計;運用實踐
單元整體設計主要是指以“整體教學”理論為支撐,圍繞多項學科構成要素,致力于提高學生學科綜合運用能力的課程設計理念。于高中生物而言,單元整體設計主要是指以生物課程核心素養為培養目標,以單元整體概念體系為核心所構筑的教學活動與安排。高中生物單元整體教學設計結構化與系統化的特征,能夠有效提升學生概念解釋與問題解決的能力,充分體現高中生物課程整體性、開放性以及實用性的價值。但是,由于基礎框架把控偏低等因素的影響,使得高中生物整體單元教學設計存在局限性。對此,本文將從構成要素與運用實踐出發,對高中生物教學單元整體設計進行探析,推動高中生物課程的高質量發展。
1、高中生物教學中單元整體教學設計的構成要素
在高中生物課程中,單元整體設計主要包含三個要素與七個環節,其中“三要素”主要是指“教學”、“學習”以及“評價”,“教學”即生物核心素養培養過程,“學習”即學生核心素養成長過程,“評價”即以“核心素養”為原點的點評過程。“七環節”主要包含教學內容分析、學生學情分析、單元學情分析、教學目標確定、教學活動設計、單元學習活動以及教學活動評價。其中“教學內容分析”側重于生物單元教材內容的核心主題進行挖掘,“學生學情分析”側重于對學生的單元整體學習能力與學習狀態進行把握,“教學目標確定”側重于對課程內容教學方向進行探索,“教學活動設計”側重于對單元整體教學課堂各項活動進行細化,“單元學習活動”側重于學生自主活動的挖掘,“教學活動評價”側重于對學生的學習成長進行點評。通過強化對“三要素”與“七環節”把控的方式,能夠有效促進生物教學結構性的提升。
2、高中生物教學中單元整體教學設計的運用實踐
2.1重視頂層設計優化
頂層設計主要包含教學內容分析、學生學情分析以及單元學情分析,屬于課程活動的準備環節。以“分子與細胞”為例,從教材本身出發,教學內容主要包含“細胞”、“細胞分子”、“細胞構成”、“物質輸入輸出”、“能量供應利用”以及“生命歷程”等多方面內容,由此可見,該單元內容以“細胞”為核心主體,細胞的“生命歷程”為基本架構,“細胞分子”與“基本結構”則是重要分支,“物質輸入輸出”與“能量供應利用”則是“細胞”的細化,在講授課程內容時候,教師可以以“生命歷程”與“基本結構”為外在框架,對細化內容進行講授,以提升課程整體性。此后,教師應當對學生的生物知識架構進行了解,筆者傾向于通過測試的方式直接了解學生生物學習能力,于“分子與細胞”課程而言,筆者布置了“整合課程脈絡”的預習作業,并在課堂上提問,用以了解學生的單元整合的學習能力,并以此為參考對課中教學環節進行優化[1]。
2.2優化課程活動設計
課程活動設計主要包含教學目標確定、教學活動設計、單元學習活動等方面,是單元整體教學質量的直接影響因素。以“穩定與調節”為例,從教材出發,該課程主要包含“人體”與“植物”兩個元素,其中“人體”的占比更大,本文將著重探析“人體”課程內容,設計流程如下:首先目標確定,筆者班內學生的生物學習狀態良好,對“人體”的學習興趣偏高,針對于此,筆者將教學目標確定為提升學生知識結構系統性的提升;其次流程設計,筆者先引導學生對“課程脈絡”進行把握,以“人體”知識框架進行梳理,即“人體”主要涉及細胞環境、神經調節、體液調節以及免疫調節等多項內容,在基礎框架把握完成之后,筆者借助多媒體向學生呈現了“細胞環境”的動態化視頻,將“細胞生活環境”作為課程重點,并融入“分子與細胞”中的知識內容進行講解,提升學生知識框架的連貫性,此后,筆者組織了自習活動,引導學生利用課后時間,對“神經調節”的脈絡知識進行梳理,并接入于“人體”框架知識之中,用以促進學生單元知識脈絡的形成,提高學生的知識梳理能力[2]。
2.3落實教學評價設計
教學評價屬于單元整體課程設計的總結收尾環節,以“細胞工程”為例,在課程活動完成之后,教師應當對學生在“細胞工程”課程中的態度與行為進行評價,從鼓勵的角度出發,指出學生的可進步之處,幫助學生及時了解自身補足,推動學生快速成長。于“細胞工程”課程而言,筆者還采用測試評價的方式,通過布置“單元脈絡”梳理任務,引導學生以“細胞”為主題,以“分子與細胞”、“細胞環境”以及“細胞工程”為元素,構建知識框架圖,用以幫助學生樹立整體思維,降低學生的知識記憶難度。在知識框架圖完成之后,筆者對構圖質量進行直接評價,對學生框架圖的缺失部分進行“一對一”指導,用以保障班內全體學生的共同成長[3]。
結束語
綜上所述,單元整體教學設計能夠有效促進學生思維整體性的提升,推動學生問題解決能力的提升。對此,在落實單元整體教學設計時,教師應當以“整體”為出發點,對教材知識的核心主題進行挖掘,并在此基礎上,對教學頂層設計、活動設計以及評價涉及等進行優化,以達到充分發揮單元整體教學價值的目標,促進學生知識梳理能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1] 王海芳. 高中生物教學中單元整體教學設計運用策略探究[J]. 課程教育研究,2021(35):98-99.
[2] 張洋. 高中生物單元整體教學設計的思考與實踐[J]. 魅力中國,2021(16):181-182.
[3] 張鈺瑩. 新課改下高中生物單元整體教學設計與實踐研究[J]. 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電子刊),2020(16):349-350.
3462500338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