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也健
摘 要: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解決了怎樣培養人才、培養什么樣的人才,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1],為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指明了方向。本文采用了查閱資料法、分析法、調查法、訪談法等方法,通過對赤峰學院體育專業學生體操教學的分析研究,找出思政課程與體操課的結合點,探究思政課程融入赤峰學院體育學院體操課中的教學元素,根據國家提倡的教育理念,科學合理地將其融入赤峰學院體育學院體操課程教學當中,為促進新時代大學生身心健康發展提供參考,為高校培養優秀大學生奠定基礎。
關鍵詞:體育學院;體操課;思政課程;教學設計
中圖分類號:G80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260X(2022)02-0093-04
高校將立德樹人作為教育工作的重點來抓,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大學生,為社會培養實用性、全面性人才是每所高校的最終目的,必須明確政治立場,讓課堂融入思政內容元素充分發揮作用,是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佳途徑,不能只是單一的進行“思政課程”來教育要求中的人才,而要將思政內容融入課堂教學當中,落實教師育人職責,充分利用課堂教學有意識地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體現課程育人的功能,體操課是各大高校體育專業必修課程,在體育教學中占有重要的課時比例,充分利用這種便利條件,將思政內容融入體操課中的教學理念,結合學生實際情況,選用適當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推動赤峰學院體操課融入思政內容的教學改革,讓學生在學會體操技能的同時又能很好的進行思想政治教育。
1 思政內容融入赤峰學院體操課中的地位和特點
1.1 思政教育的地位
思想政治教育貫徹著整個社會的發展,融入在人們生活當中,它是客觀存在的社會現象[2]。體育學院體操課的學生畢業后主要從事體育教師的工作,因此,要想培養一名思想政治合格的優秀體育教師,應時刻將思想政治教育方針落實到位,不斷提升自己的思想政治教育,把學習的思想政治知識融入到體操技能實踐當中,使自己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得到提升。怎樣在體操普課中融合與滲透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尋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恰當的方法,是本文研究的重點。赤峰學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核心是培養學生立德樹人的正確理念,也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學所面臨的難點。在新時代思想教育文化的環境影響下,許多西方國家的文化造成我國大學生思想不確定因素[3]。
1.2 思想政治教育的特點
教書育人是教師的職責,韓愈的《師說》明確提出“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4]。是高校教師為培養合格人才的重要標準。隨著高校體操教學改革,科學的教學模式是提高教學質量和效果的關鍵,體操課教學模式從單一的傳統教學改革轉換為線上線下相交錯的教學模式。“課程思政”改革要求高校所學課程要全方位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內容。主要體現教師不是只為教學,還必須育人,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和理想信念,切實將教書育人理念落實到每位教師的頭上,順利實現人才目標的培養需求。教師在體操課中既要傳授給學生體操技術、技能知識,還要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所以,在體操課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是非常關鍵的。
2 思政內容融入赤峰學院體育學院體操課中應用與設計
2.1 思政內容融入赤峰學院體育學院體操課中應用
2.1.1 培養培養愛國主義精神
培養愛國精神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內容,也是各級各類學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題,為培養學生走入社會保衛祖國奉獻終身的思想教育打下堅實的基礎,引導學生特別是大學生樹立正確理想信念。在體操課教學過程中,組織學生觀看世界比賽視頻,通過體操健兒們奪冠視頻來激發學生的“體育拼搏精神”,同時向學生傳遞愛國主義精神,通過體操課培養學生樹立正確思想。教師采用不同的教學模式,培養學生吃苦耐勞、團結奮進、為國爭光的愛國主義精神。
2.1.2 培養學生遵守禮儀和規矩的意識
中華民族從古至今都將規矩、禮儀放在教育孩子的首要位置,“家有家規,校有校規”是每個學生都明白的道理,“董規矩、守規范、尊禮儀、正形象”是衡量當代大學生思想品德的重要依據[5]。體操課前5-10分鐘老師讓學生到場館內換穿專用體操鞋,不允許戴首飾,禁止穿肥大寬松的運動服,要求穿合身的運動褲,自己的鞋子要整齊的放置門口,老師對學生提出的要求是培養學生懂規矩、守禮儀的思想意識。這些思想內容在其他體育課也可以應用,體操課的“懂規矩、守禮儀”重點體現在隊列隊形的練習中,隊列隊形能夠深入培養學生遵守禮儀和規矩的意識。
2.1.3 培養學生吃苦耐勞的意志品質
在日常的學習和生活當中,大學生經常遇到不同的挫折和困難。在遇到挫折和困難時,要保持清醒頭腦積極面對的心態,學會面對挫折和困難要勇敢的戰勝,不斷地增強自己的自信心和意志品質。在體操實踐課教學中,單杠、雙杠、跳躍、自由體操四項主要是以核心力量為主的,尤其是跳躍項目必須克服恐高的心理障礙,然后經過老師和同學的保護幫助多次反復練習,使身體與精神得到雙重考驗,最終才能獲得成功[6]。因此,體操課要重點培養學生吃苦耐勞的意志品質,培養學生對挫折和困難要勇于面對。讓學生敢于挑戰困難,迎接挫折。
2.1.4 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意識
社會對高素質人才的要求是具有良好的團隊協作意識,團結協作精神對于促進社會和諧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面對全球化迅猛發展的新時代,世界各國團結合作融為一體,國家與國家之間聯系更加密切,每個國家的發展都離不開社會,社會又是人與人組成的集體[7]。培養學生團隊協作意識在不同的體育項目會采用不同教學方法。例如:在球類項目中,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意識主要通過比賽,在比賽中要求學生友好配合,積極主動的面對困難,想盡一切辦法戰勝對手,來提高學生團結協作精神。在體操課程中的單杠、雙桿、跳躍、自由體操等項目進行練習時,每個動作都離不開保護幫助,同樣體現了團結協作的重要性。
2.1.5 培養學生遇事冷靜的意識
遇到突發事情時,一定要頭腦清醒,冷靜應對,才能把突發事情處理更加妥當。例如:足球和籃球項目中,在激烈的對抗中遇到隊員受傷就需要培養學生遇事冷靜意識。在體操教學和訓練過程中,不論是器械體操還是競技體操,學生掉下器械是常有的事情,這就需要學生遇事冷靜、臨危不亂,通過反復地多次練習,心態會逐漸平穩,經常出現的問題也會隨著練習次數的增多而得到改善。
2.1.6 培養積極向上的進取意識
體操實踐課的器械項目既能提高學生們的技術技能,又能鍛煉學生的隨機應變反應。體操器械教學所面臨心理壓力遠遠大于同伴的競爭壓力,自身的恐懼不信任、自我保護能力差是難以突破的心理障礙,教師運用不同的教學模式,結合體操項目獨特的特點和要求,讓學生在進行器械項目練習的過程中,得到成功完成動作后的情感體驗,進一步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進取意識。
3 思政內容融入赤峰學院體育學院體操課程的教學與目標設計
3.1 思政內容融入赤峰學院體育學院體操課中的教學設計
3.1.1 思政內容融入體操課前的教學設計
課前教師將教學內容通過騰訊會議讓學生在線學習,了解本次課的教學重點、難點,從而達到較好的預習效果。目的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端正學習態度,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為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奠定基礎,培養學生團結集體熱愛國主義的情懷。老師要求學生提前5-10分鐘做好脫換專業的體操鞋和衣服,培養學生尊守規矩、懂禮儀有素養的大學生思想意識,讓學生時刻具有責任感意識,大公無私奉獻的精神。
3.1.2 思政內容融入體操課的準備部分教學設計
教師站在隊伍的右前方,體育委員舉手整隊集合,報名清點人數,向老師匯報人數,師生問好,教師宣布本次課教學內容和要求,檢查學生服裝、鞋子、場地、安排見習生,根據教學內容布置準備活動的內容,一般活動是慢跑,專項準備活動要根據教學內容來定,準備活動主要是調動學生積極性,激發學生興趣,使學生養成懂規矩、尊禮儀的思想品質,糾正不良的、懶惰的學習態度,培養學生勤奮好學、刻苦鉆研、大膽嘗試的自信心。
3.1.3 思政內容融入體操課基本部分教學設計
體操基本部分教學主要是單杠、雙杠、跳躍和自由體操四項技術教學,通過教學讓學生學會他人保護或自我保護的方法,并能夠脫離他人保護將技術動作順利完成。培養學生相互幫助,學會保護自我的安全意識,堅信科學訓練方法,掌握體操技術技能的運動規律,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正確學習態度,樹立遠大理想,鼓勵學生大膽探索新技術,敢于挑戰自我,不怕苦不怕累,勇于拼搏進取的上進心精神,在平時的教學中養成嚴要求、高標準的習慣,在追求完美的技術動作過程中克服困難,培養學生頭腦清醒、沉著冷靜的精神,激勵學生將來做一個具有事業心和責任感的體育教師。
3.1.4 思政內容融入體操課結束部分教學設計
教師要求學生快速整齊地集合整隊,組織學生進入放松部分的學習,鼓勵學生自我推薦帶領所有學生放松練習。老師總結本次課的教學成果,師生相互交流學習心得與感觸,教師安排布置課后作業,師生行禮再見,再次提升和培養學生懂規矩、尊禮儀的思想意識,調動學生學習技術動作積極性,激發學生自覺主動學習興趣,糾正學生不良學習態度,樹立的價值觀,培養學生團結集體、相互幫助的無私奉獻的精神。
3.1.5 思政內容融入體操課后教學設計
教師根據學生掌握情況科學合理地給學生布置課后作業,學生要積極主動地認真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利用課余時間約舍友、同學到健體館進行器械體操的保護幫助練習,培養學生自覺主動學習習慣,讓學生學會與他人交往的技巧,激發學習體操技術的積極性,提高學習的興趣,改善學生上體操課的恐懼心理,端正學習態度,發揚相互信任、相互團結的集體主義精神,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
3.1.6 思政內容融入體操課后拓展教學設計
通過體操課技術技能的學習,結合現有條件組織教學技能競賽,通過競賽來促進學生提高技術技能的掌握,在競賽中感悟體育精神,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在競爭中相互提高,培養學生在競爭中自主學習意識,提高學習器械體操的積極性,糾正學生學習態度,讓學生在競賽中超越自我,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培養學生努力拼搏、積極向上、吃苦耐勞、堅韌不拔、不服輸的意志品質,給學生塑造良好的競爭意識理念。邀請體育學院多年從事體操教學的老師講授體操方面的知識,激發學習體操的積極性,讓學生端正學習態度,教育學生團結同學,為國爭光的思想理念,做一個頑強拼搏、努力學習、積極進取的大學生,做學生的好老師,樹立榜樣力量培養學生愛國主義意識。
3.2 思政內容在赤峰學院體操課中的教學目標設計
在體操課教學中,教師應有意識的將思政內容融入體操課當中,并作為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思政內容在赤峰學院體操課中的教學目標設計,最終目標是培養學生敢于挑戰、勇于拼搏、積極向上的創新意識,為學生營造互幫互助、團結協作的集體合作意識,讓學生通過體操教學實現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3.2.1 體操技術技能目標設計
體操技術技能教學的知識目標:通過體操課程的教學,讓學生了解體操基本知識,掌握體操基本技術、基本技能,做到理論聯系與實踐的完美結合,學生能夠獨立指揮隊列隊形、創編體育游戲、關節操、設計教案,講解動作示范、合理運用保護幫助、科學選用教學方法等組織體操教學,從事指導社會活動的實踐能力。
3.2.2 教學過程和方法目標設計
體操課技術技能實踐課教學過程中,主要采用示范法、講解法、對比分析法、分組練習法、保護幫助練習法、觀察法等多種教學方法,結合線上教學觀摩模式,調動學生學習體操積極性,提高課堂學習效率,改進錯誤動作的能力。保護幫助練習法,能夠培養學生互幫互助團結協作的合作精神。線上觀摩各種國際比賽法,激發學生愛國精神。
3.2.3 學習態度與價值觀目標設計
通過體操實踐課的教學,注重培養學生遵守課堂常規、尊敬師長、吃苦耐勞、堅韌不拔的意志品質和拼搏向上的體育精神。大學生的價值觀會受到社會現實的影響而改變。將價值觀融入到體操教學當中,有利于促進大學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所以,在體操教學中培養學生健康的良性競爭意識,不屈不撓的意志品質,自信的學習態度,團結進取的集體主義精神,讓學生在體操學習中完善自我,實現自我價值,做到守規矩規矩、懂禮儀和主動學習當代陽光大學生。在體操課教學過程中,充分融入思政內容元素,培養德才兼備的學生是赤峰學院體操課教學目標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
3.3 思政內容融入赤峰學院體育學院體操課中的教學內容設計
在進行體操單杠、雙桿、跳躍、自由體操練習時,教師首先講解并演示保護幫助方法,教師指導學生相互保護幫助練習,提高學生掌握單杠、雙桿、跳躍、自由體操技術動作能力。挖掘學生學習潛能,培養學生安全練習的自我和我他人保護意識,隨著練習頻次的增多,培養學生自我保護能力和獨自完成單杠、雙桿、跳躍、自由體操等動作的技術能力,提高學生完成的動作質量。激發學生學習體操興趣,培養學生遵守紀律的安全意識,利用科學方法掌握技術動作要領,培養學生互幫互助、團結合作意識,鼓勵學生大膽創新的探索能力,勇于挑戰自我,讓學生時刻擁有拼搏進取的健康精神,培養學生不怕苦不怕累、敢于面對困難的意志品質,在學習和生活中要用高標準、嚴要求來約束自己,盡自己最大努力克服困難,培養學生冷靜處事、臨危不亂的思想,培養學生將來從事體育教學的責任感。
4 結論與建議
4.1 結論
4.1.1 將思政內容融入赤峰學院體育學院體操課中,符合我國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要求,符合赤峰學院體育學院大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需要,有利于提高體操課教學效果。
4.1.2 將思政內容融入赤峰學院體育學院體操課中的教學設計,在體操課中融入思政內容,通過不同教學模式在體操課的開始部分、基本部分、結束部分進行思政內容的教學設計,將思想政治內容融入到體操課教學的全過程當中,充分發揮體操課教學的雙重育人目標。
4.1.3 思政內容融入赤峰學院體操課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敢于挑戰、勇于拼搏、積極向上的創新意識,為學生營造互幫互助、團結協作的集體合作意識,讓學生通過體操教學實現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4.1.4 思政內容融入赤峰學院體育學院體操課中的教學內容設計,培養學生遵守紀律的安全意識,利用科學方法掌握技術動作要領,培養學生互幫互助、團結合作意識,鼓勵學生大膽創新的探索能力,勇于挑戰自我,讓學生時刻擁有拼搏進取的健康精神,培養學生將來從事體育教學的責任感。
4.2 建議
4.2.1 體育學院體操課教學中,老師應有意識地將思政育人的理念融入教學當中,參照國家提倡的教育理念,根據學生自身情況,選用科學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學習自主性,開拓學生大膽創新、敢于探索的思想,真實有效的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
4.2.2 在工作中還應強自身學習,經常與思政專家探討,更加深入的挖掘體操課中的思政內容,體育學院領導、武術體操教研室主任與體操任課教師間應定期參與研究探討,解決和完善教學設計上的不足與弊端,積極響應思政內容在體操課中的教學改革工作。
4.2.3 思政內容融入體操教學的實施,要求老師不斷提高和完善自身的教學方法,定期地進行培訓,參考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教學模式的創新。
參考文獻:
〔1〕魏建輝.“課程思政”理念下上海體育學院自然水域專項課教學設計研究[D].上海體育學院,2020.
〔2〕楊娟.高校體操教學中落實“思政課程”教學路徑探析[D].華東師范大學,2020.
〔3〕徐英俊.教學設計[M].北京: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4〕李萬剛,孫曉海,胡力國.體育教育專業體操課教學內容改革研究[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11,10(11):61-63.
〔5〕張榮虎.山東省體育院校體操普修課程教學內容的調查研究[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09,23(05):88-90.
〔6〕李凌輝.新課改背景下體育專業體操教學改革的分析[J].北京體育人學學報,2008,32(24):680-682.
〔7〕杜佳俊.高校體育專業體操教學模式的探索[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04,30(14):64-66.
收稿日期:2021-10-15
3894500589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