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遠玲
摘 ?要:隨著新課標的深入實施,學校越來越重視德育教育。班主任是班級的領導者,要重視德育教育,對初中生的心理波動要時刻關注。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能夠推動他們的學習與成長,塑造他們的思維,激發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所以,本文探討了初中生的心理波動的相關問題,并提出了進行德育教育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初中班主任;心理波動;德育策略
在初中教學過程中,班主任不僅要關注學生學習,還要關注學生的思想波動。初中學生思想發育不成熟,思想起伏大,所以班主任更應該重視對他們的德育教育。因此,班主任教學時,要重視德育教育,轉變教學思路,創新教學方式,探究初中生心理特點,開展針對性的德育教育,提升初中生的德育素養。
一、對初中生進行德育教育的意義與價值
初中生因為心理發育還不成熟,心理起伏大,容易產生心理波動。在初中這個階段,學生都希望被他人所關注,所以他們大多會做出一些常人難以理解的行為,以博取人們的關注,但是如果沒有引起他人的注意,他們就會感到失落,心理就有可能出現起伏,進而做出更難以置信的行為。所以,面對這樣的情況,教師就要對他們及時進行心理干預,解決他們的問題。而德育教育就是對他們進行心理干預的一個有效手段。開展對學生的德育教育,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三觀,推動他們養成良好的品質,使他們能夠在學習和人生的道路上健康的成長。
二、對初中生進行德育教育的策略
(一)關注學生心理波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班主任在教學時。要將生活實踐與教學知識相結合,調動學生興趣。而且,教師還要對學生的心里想法進行掌握,選擇他們喜歡的教學方式。學生在學習的時候,興趣往往是最主要的動力,學生以興趣,就能夠得到豐富的情感體驗和實踐經驗。因此,為了更好開展教學工作和提升德育教育的效果,班主任與各科教師之間就要及時交流溝通,與各科教師緊密配合,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提高教學質量,有效開展德育教育
例如,在進行日常教學時,班主任就可以利用所教授學科的知識,與德育教育相聯系,將德育教育潛移默化地融入學生的學習中。班主任是班級的管理者,對學生的教育是全方位的,如果學生在課上課下出現問題,班主任要及時與學生溝通交流,解決學生遇到的問題,促進學生思想的提高和學習的進步。如果學生還是出現問題,教師也要有耐心,不能放棄學生,要對學生進行教導,爭取解決自身存在的問題。在教學工作中,最根本的就是德育教育,所以學校和教師都要重視德育教育工作,在教學時,培養德、智、體、美、勞綜合發展的人才。同時,在德育教育過程中,不能把德育教育與其他教育割裂開來,相反,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與德育教育是相輔相成的。因此,在進行德育教育時,班主任就要將學生的學習與德育教育緊密聯系起來,通過掌握學生的心理狀態,推動學生學習能力和思想品德的提升。為了達到這個目的,班主任就要針對初中生的心理特點,時常對學生進行鼓勵,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樹立他們是非對錯的觀念,讓他們對自己的言行舉止進行規范,促進學生道德品質的提升。
(二)理解學生心理動態,培養學生自立能力
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時,要讓學生重視培養自理能力,所以班主任要對學生心理狀態充分掌握。初中是開展德育教育的關鍵時期,班主任在這個時期就要針對初中生的心理特點,制定德育教育的有效方案,通過積極鼓勵學生,有效開展德育教育,初中學生性格活潑,思維活躍,但自我認知還不強,在教師在教學時,就要結合德育教育,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班主任可以通過聊天激發學生興趣,加強師生間的溝通,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制定合理的教學內容,在學習生活中融入對學生的德育教育。
例如,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時候,可以采用多媒體的形式,這樣能夠將德育知識直觀展示給學生。同時,教師還要不斷培養學生自己學習,自己看書的能力,在小組內交流和解決出現的問題,鍛煉學生的自主能力。同時,鍛煉學生的自主能力,不代表教師對學生放任不管,相反,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時刻關注學生的一言一行和心理狀態,對學生積極進行引導和幫助。
(三)減輕學生心理負擔,培養學生德育素養
在日常教學中,教師也要融入德育教育,在學生出現學習和心理負擔的時候,教師要積極疏導學生的心理,培養學生的德育素養。班主任在教學時,可以為學生講解國家和民族的發展歷程,提升學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潛移默化的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同時,教師還要真誠的對待學生,幫助學生消除心理壓力,破解心理障礙。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實踐,積累生活的經驗,提升心理素質。同時,樹立榜樣對德育教育有促進作用,當學生做出符合德育教育的正確行為后,教師要及時進行鼓勵,同時引導學生向他學習,提升德育教育的效果。因此,班主任在進行德育教育時,要更多的引導和關愛學生,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在進行德育教學之前,教師可以先指定一個主題,如愛國、尊老愛幼等,然后讓學生先自行搜集資料,上課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先小組討論,解決自己的問題,然后展示自己的成果。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日常生活學習中,班主任對學生的心理波動要能夠及時掌握,在德育教育的過程中,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掌握學生的心理狀態,鍛煉學生的自立能力,以此來不斷提升學生的德育素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王志興.提升初中班主任德育的有效性策略探索[J].新課程,2021(37):229.
[2]李征.核心素養下的初中英語德育滲透策略[J].吉林教育,2021(25):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