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良偉
摘 要:高中生核心素養培養是根據課程改革而提出來的一項政治課程的教學核心。據此,高中政治課程需要密切地結合學生的社會生活,完成社會的變化主題,讓學生擁有體驗社會生活的過程,提升德育核心素養以及掌握素養能力。基于這種課程要求,本文對基于核心素養的高中政治議題式教學策略進行探究,希望加強高中政治課程教學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
關鍵詞:核心素養;高中政治;議題式教學
高中思想政治理論課具有抽象性、特殊性的特征,如何增強高中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有效性和趣味性是思政學者關注的熱點問題。因此,高中政治教師需要從教學方法創新的視角,將議題式教學法運用于高中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踐,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一、高中政治議題式教學概念
議題式教學就是現階段高中政治課程教學中熱點的教學形式,其可以最大限度地提升高中學生的社會參與能力,同時實現對他們政治核心素養有效培養。在議題式課堂教學期間,學生們可以就目前社會所發生熱點的內容展開思考與討論,從而有效提升課堂的教學效率及質量,并且隨著新課改體系不斷地深化,要求在高中政治課程教學當中影響一種開放且民主的教學形式進行教學。就高中階段的學生們來說,其本身還處的日常生活,其本身就是由大大小小的“議題”組成的,教師需要運用議題式的教學把社會上發生的具有教育意義的內容有效地融入到課程學習當中,為學生提供開放性學習的空間,使得其可以在學習期間主動展開討論及思考,為學生們創建從課堂到社會的橋梁。在學生面對所出現的社會熱點問題展開思考過程當中,學生本身思維能力也能夠獲得提升,高中階段議題式教學模式的應用能夠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幫助學生樹立起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念。
二、議題式教學設計在《哲學與文化》中的應用對策
(一)明確議題式教學目的
議題式教學的目的是什么?政治教師在提出議題后需要思考:為什么要提出議題式教學?如何去開展議題式教學?開始議題課堂式教學的目的是什么?通過議題式教學渴望從學生身上得到什么?
明確議題式教學的目的才是在政治教學中開展議題式教學的第一步。通過問題,教師要明晰提出議題的目的在于想要學生能夠通過議題學到的具體知識技能和品德;希望通過議題能夠活躍課堂教學、提升教學質量;通過議題能夠使學生在思考交流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通過課堂式議題教學,使學生能夠以小見大,最后掌握議題的核心觀點等等。所以政治教師在開展議題式教學時,要擺脫書本束縛,要將知識點遷移出去,使學生通過議題樹立正確的三觀,進而真正實現議題的價值。
(二)注重深化實踐議題
高中政治教學要把握住理論結合實際,若只一味地課堂灌輸,引導學生探究問題、理論學習,學生無法透徹地理解文章知識點。社會實踐議題是議題式教學的重要內容,教師需結合文章內容和社會現狀,在挑選合適議題后引導學生展開小組探究活動,在社會實踐中深度思考、理解議題內容,以此發揮議題式教學的深度,使“議”有深度。
以《哲學與文化》中的《繼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知識點為例,教師即可將學生分為若干小組,結合如今“感恩節、情人節、圣誕節受到當代年輕人推崇”的社會現象,提出議題內容:“全球化的今天,我們是否還需要堅守自己的文化陣地?了解家鄉的傳統文化,談談你該如何正確對待傳統文化?”
在確定議題后,小組學生即需要展開社會實踐。比如小組的學生合理分工后,部分學生選擇上網搜集所在地的傳統文化有哪些,并整理搜集得來的資料;有學生選擇以發放問卷調查的形式來了解青少年對于家鄉傳統文化的看法認知;有學生實地前往文化遺址去考查家鄉的傳統文化;有學生選擇參觀博物館、圖書館去尋找傳統文化資料;有學生通過詢問長輩、老師、專家來了解傳統文化等等。
學生們在社會實踐過程中,帶來了自己的一手二手資料;拍攝了還留存的美食文化、酒文化、茶文化的照片;親自動手嘗試了糖畫、面具的制作方法等等。學生在此次社會實踐探究中正確理解了“繼承和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并擁有了對待傳統文化的正確態度,即“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此社會實踐議題教學中,議題的內容得到充分展現,議題的深度也有效被激發。
(三)議題式教學運用案例
在思想政治理論課運用議題式教學的實踐研究中,緊密結合教學案例,通過教學案例研究發現,將議題式教學方法納人思想政治理論課相關案例分析,能有效提升思想政治教學的有效性。由于高中思想政治理論課教材內容與學生日常學習生活密切相關,科學選取緊扣教材主題的教學案例,更能激發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議題的興趣,提高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議題的關注度與參與度,發揮教師對學生價值觀的引導作用,進而提高議題式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有效性。例如:思政教師在講授《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民族精神》這節課的過程中,就要精心選擇與中華文化和民族精神相關的教學案例,通過案例使學生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特點和表現形式,以及如何樹立正確的文化價值觀。同時,要科學設計本節課的教學環節:設計議題一導入案例一學習意義,將案例作為議題式教學方法的載體,促使案例與議題式教學方法的融合,發揮教學融合推動作用。
(四)加強生活化實踐探究
高中政治議題式教學的實施要把握住課前、課中、課后三個環節,課后的生活化實踐探究有助于學生理解知識、內化知識,在鞏固提升中強化對知識的認知,最終形成學生的能力與素養。比如在《哲學與文化》中,為落實知識點“正確認識中華傳統文化”,教師即可設計議題“尋找你身邊的中華傳統文化并加以辨析”。學生展開實踐,在加以辨析中最終確定“中華傳統文化有精華也有其糟粕,在傳承文化中我們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學生在實地探究、整理分析中能客觀、公正地去看待問題,以此才有效發展了學生的政治能力與素養。
結束語
總之,促進高中學生政治核心素養的提升,這才是新課改對課堂教學實踐最新的要求。所以,教師在展開高中政治課程教學當中,需要改革課程教學的方法,并且對以往教學的觀念進行改變,采用議題式教學,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提升,促進學生更好地學習。
參考文獻:
[1]鄧志梅.立足核心素養的高中政治議題式教學模式之研究[J].高考,2020 (7):153-153.
[2]方偉.基于學科核心素養的高中政治議題式教學探討[J].中學教學參考,2020 (13):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