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忠慧

【摘 要】隨著社會的發展,移動終端在現實生活中全面普及。時代在發展,教育手段也應當與時俱進,利用移動終端可以鞏固課堂學習內容,滿足學生個性需求,拓寬學生的音樂視野,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同時,為學生提供了更加自由的學習空間,有效實現了音樂教學向課后延伸,從而不斷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
【關鍵詞】移動終端 延伸 音樂教學
一、現狀分析
隨著藝術納入中考考核,音樂學科越來越受到重視。分析現狀,有幾點值得我們思考。
(1)蘇少版音樂教材每學期安排了八個單元,每周兩節音樂課,按進度能把教材內容教完,但教師每節課沒有足夠的時間幫助學生鞏固、強化之前的學習內容。時間一長,導致學生知識掌握不扎實。(2)學生在音樂課上很放松,音樂教師一般不會布置作業,平時語文、數學等課業較為繁重,因此,學生將音樂課視為娛樂課。(3)現在的小學生多是“10”后,伴隨他們成長的大都是流行音樂。很多學生不喜歡教材中的音樂,網絡上有的粗制濫造的音樂卻成為他們掛在嘴上哼唱的“金”曲。學生沉溺于網絡,追網紅和流量明星,與高雅音樂漸行漸遠。(4)政府出臺的《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明確指出,要想取得贏取未來國力競爭的優勢,必須推進教育信息化,為創新性人才培養提供環境和技術支持,創造個性化、終身化的信息服務學習模式。小學教育作為基礎性教育,更應響應號召,與時俱進。(5)在各種電子產品和網絡快速發展的前提下,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然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室內到室外,從現實到虛擬,從一對多到一對一,無不是對傳統教育方式的顛覆。移動終端設備的普及,更是將現代化的教育模式推到了時代發展的前沿。
二、何為移動終端
移動終端是指可以在移動中使用的計算機設備,廣義地講包括手機、筆記本、平板電腦、POS機,甚至包括車載電腦,本文主要是指智能手機以及平板電腦。
隨著無線通信技術和4G、5G的大范圍普及,對于移動終端來說,只要安上必要的教學軟件,就可以隨時隨地想學就學,不受空間和時間的局限。利用移動終端的交互體驗,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同時為學生提供更加自由的學習空間,有效實現了音樂教學向課后延伸,從而不斷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
三、移動終端在音樂延伸學習中的應用
(一)利用移動終端,鞏固課堂學習內容
艾賓浩斯遺忘曲線告訴我們,學習中的遺忘是有規律的。學生學習的知識在一天后,如不抓緊復習,就只剩下原來的25%。隨著時間的推移,遺忘的速度減慢,遺忘的數量也會減少。筆者做過一個實驗,兩組學生哼唱16小節的旋律,甲組學生在學習后不復習,一天后記憶率為38%,一周后只剩16%。乙組學生按艾賓浩斯記憶規律復習,一天后的記憶率為96%,一周后的記憶率為83%,乙組學生的記憶率明顯高于甲組學生的記憶率。
鑒于此,筆者利用移動終端,把音樂課由學校延伸到家里。筆者將當天音樂課所教的內容,如歌曲、欣賞曲等發布在QQ群里,學生在有互聯網的情況下,通過移動終端及時下載,對PPT課件、MP3音樂等內容進行學習,也可以在網絡上另行下載與本課相關的內容進行自主學習。考慮到不能占用學生太多課余時間,筆者剪輯教材欣賞曲、歌曲MP3,只留主題旋律,文件名是該曲的重要信息,如管弦樂《天鵝湖組曲》([俄]柴可夫斯基)。短小的音樂旋律學生可以反復聽,直至能哼唱。
移動終端可以生動、形象地展示教學內容,通過更多彩的影音圖像、更有趣的學習體驗,幫助學生及時復習、鞏固課堂學習內容,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知識探究的過程。
(二)利用移動終端,滿足學生個性需求
每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都有不同的學習動機、學習興趣、學習習慣和知識結構?,F代教育倡導個性化的學習,學習者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和需要,掌握學習進度、時間、內容等。移動終端學習,為學習者提供了學習的空間和平臺。
筆者借助移動終端布置個性化作業,督促學生自主學習。每個學生的作業都可能是不同的。例如,筆者定期布置學生創編八小節旋律,作品的呈現就是登錄移動終端“隨身樂隊”APP,自主選擇樂器,演奏自己創編的作品。為了降低難度,有時筆者只提供前四小節的旋律,指導學生用重復、不完全重復的方法創編后四小節,并演奏,然后把作品分享到學習群。有時筆者也會指導學生演奏教材欣賞曲目的主題旋律。課堂上,筆者會甄選代表性作品,引導學生體驗同樣的旋律用不同的速度、樂器進行演奏,使學生感受音樂形象存在的差異。
針對共性或者個性的問題,教師可以借助終端進行分類指導:共性問題可以將教學指導發布在共享信息中,個別問題可以與學生進行單獨交流。移動終端帶來的不只是教學空間和時間的延伸,也使教學內容更加豐富。學生針對自己感興趣的教學內容在移動終端上搜索更為廣泛、深入的知識。學習成績不理想的同學則在終端上反復鉆研教師發布的教學內容和教學任務,鞏固基礎知識。
(三)利用移動終端,拓寬學生的音樂視野
在這個信息大爆炸的時代,小學生的知識攝入能力遠遠超乎我們的想象,已經不能以原來的眼光來看待他們,音樂教材上的內容已經不能滿足學生的知識需求,因而在教學中,教師要充分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和視野。
筆者推薦了一些好的網站和APP,供學生在家下載和使用。例如,“音樂殿堂”是一款專門為音樂學習打造的手機軟件,里面有豐富的樂理知識供學生學習;“橙石音樂課”里面有初級到高級的小樂器課程,內容豐富,采用視頻的教學方式,還可以進行慢動作播放;“音樂VIP”里面有打擊樂器的科普知識,還有環保樂器的制作指導;“世界名曲”收錄了大量的傳世佳作,美妙的音樂讓學生感受到經典音樂的魅力。
音樂學習軟件為學生提供了大量的學習資源,學生通過碎片化時間訪問并學習所需資料與知識。在移動設備交互功能、影音功能的基礎上,這些教學資源可以發揮更加有效的作用。學生通過移動終端網站及自主學習軟件,對課程內容進行拓展學習,不斷豐富音樂知識,提升音樂素養。
(四)利用移動終端,評價激發學習動力
筆者利用移動終端的測評系統,考核學生對音樂知識和技能的掌握。例如,筆者將剪輯過的曲目發布在“學樂云”平臺,學生根據要求在線答題并生成測評結果。這樣便于筆者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對教學內容、教學方式進行改進優化,最后達到提高學生學習效果的目的。
為提高學生參與測評的興趣,筆者及時表揚認真參加測評和測評正確率高的學生,并發放電子卡,同時把測評結果納入學期音樂考核。我校有發電子激勵卡的傳統,筆者通過“微校+”網絡發放電子卡給學生并通知家長,卡的接收端是家長的手機。家長在手機上閱讀了孩子得卡項目和得卡原因后,點擊接收,此卡即為有效卡。每一次發卡,筆者都會寫些激勵性評語,表揚學生在某方面的優異表現。這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動力,也引起了家長對音樂學科的重視,每學期末,后臺會生成學生的得卡數,筆者會安排學生根據積分兌獎。筆者關注每一個學生,鼓勵每一個學生,確保人人有獎。
新學期的開學典禮上,學校還會根據學生的得卡數,遴選10名學生,頒發校長特別獎。這種評價激勵方式深受學生、家長的好評。
四、研究成效
每學期末,筆者會對學生的學習進行測評,除了技能方面的演唱、吹奏等,會讓學生進行筆試,題目涉及聽音樂片段寫曲名、主奏樂器、唱奏形式等;還會讓學生進行節奏、旋律創編,小節劃分,拍號聆聽,音樂記號認知等。筆者利用移動終端延伸音樂教學后,所教授的三個班的筆試成績呈上升態勢。
同題型試卷,筆者調出了本校2018年五年級、2019年五年級、2020年五年級學生的測試成績的平均分,對比如下:
2020年五年級學生積極參加各級各項藝術活動,他們是“校園好聲音”“小樂器比賽”“情景劇CLUB”“校園集體舞”等活動的主力軍,剛剛升入六年級的他們,參加學校迎國慶文藝會演,囊括了前三名。
綜上所述,移動終端設備在音樂教學中的應用延伸了教學空間,為學生提供了更有效的學習手段,激發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培養了學生探究和實踐的學習習慣,對于培養學生音樂核心素養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