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曉晗
摘? 要? 根據教育部“停課不停學”的要求,為了讓廣大學生能夠保持鍛煉的習慣,擁有強健的體魄,更好地與線下教學相結合,體育課采取線上教學的形式。本文以武漢紡織大學外經貿學院體育教學為例,運用文獻資料法、個案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對公共體育課線上教學的現狀進行分析,并針對性地提出了線上體育課改革的構想。
關鍵詞? 停課不停學? 線上教學? 體育課程
中圖分類號:G807.4? ?文獻標識:A? ? ?文章編號:1009-9328(2022)02-090-02
2020年上半年,我國的各個高校都在有序開展線上教學工作,各個高校通過線上的各種教學平臺靈活的開展各項教學工作,特別是體育課,實現了“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但在進行線上教學的過程中存在許多問題亟需解決,本文針對公共體育課線上教學存在的問題進行一一分析,并提出了解決對策,為體育課程線上課程教學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一、研究對象和方法
(一)研究對象
本文以武漢紡織大學外經貿學院線上體育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從武漢紡織大學外經貿學院四個學院抽取共11名體育教師,260名學生作為調查對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通過中國知網以及萬方數據平臺,對線上體育課教學的相關文獻進行查閱,為本文的研究提供理論基礎。
2.問卷調查法。本人在2020年4月1日至5月1日期間對武漢紡織大學外經貿學院四個學院的體育教師發放調查問卷11份,有效回收11份,有效回收率是100%;對學生發放調查問卷260份,有效回收256份,有效回收率是98.5%。
二、研究結果與分析
(一)武漢紡織大學外經貿學院線上體育課程開展情況介紹
1.線上體育課程開展的背景。根據湖北省教育廳文件精神,“推遲開學不停學”以及學校的線上教學要求,結合《大學體育》教學大綱對于大學生身體素質訓練要求,在學生線上上課期間,體育教研室統一安排教學內容,拍攝教學視頻,通過學生班級群指導學生進行學習與練習,力爭在家也能增強體質、鍛煉身體。體育教研室擬訂2019—2020學年第二學期共16周的體育課程教學實施計劃。
2.線上體育課程具體實施措施。統一教學內容為:高強度間歇訓練(HIIT)、有氧練習、各個項目的基本動作(如羽毛球)以及二十四式簡化太極拳。
教學內容由體育教研室教師根據現階段實際狀況制定統一的鍛煉內容,并在每周日之前對學生的學習狀況進行視頻指導、拍攝各階段教學視頻上傳學生班級群、反饋評價并做好學生學習過程的記錄。
對學生的要求:在班級群中學習和按照體育教師要求進行練習,并拍攝練習過程,在每周周日前在班級群中提交視頻作業,如有未按時提交的同學,體育教師根據實際狀況進行處理。
對教師的要求:所有體育教師根據教學進度內容統一上傳教學內容的示范視頻,每周日前對學生上傳的學習視頻進行評價和反饋指導。
(二)武漢紡織大學外經貿學院線上體育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
1.相當一部分運動項目不適合線上教學
武漢紡織大學外經貿學院開展線上體育課程種類繁多,有羽毛球、乒乓球、籃球、足球、體育舞蹈、瑜伽、健美操、健身健美課、跆拳道、空手道等。根據問卷的調查結果可知,僅有31%的體育教師認為所授課的運動項目適合線上教學,有20%的體育教師認為所授課的運動項目適合程度一般,有49%的體育教師認識所授課的運動項目不適合線上教學。跟其他文化類學科相比較來說,體育學科教學較為復雜。一種是在教室里面傳授體育理論課,另一種是以身體素質練習為主的實踐課,一個在教室教學,一個在室外(包括運動場)教學。理論和實踐課差距較大,很難有效結合起來,各個運動項目差異較大。例如,瑜伽課、跆拳道課、空手道課程在室內教學,對場館的要求較小,教學可以不受場地的限制,而三大球的項目,對器材以及場地的要求較高,特別是教學需要器材,沒有器材的話教學起來難度較大,效果不佳。另一方面,教師無法及時對學生進行一對一動作技能指導,只能通過線上的方式,特別影響動作技能的學習,且有相當一部分的運動項目不能對線上體育課堂的教學形成有效支撐。
2.學生練習的自覺性較差,缺乏有效的監督。自從進行線上上課以來,線上體育課持續了一段時間,學生對于線上體育課的新奇感逐漸消除,而漸漸沒了熱情。由于以前的體育課都是在有場地、有器材,而線上的體育課缺乏真實體驗,學生對體育課的熱情逐漸減退。大多數體育老師采用現有的平臺進行授課,然是平臺的課程內容與教學內容不能完全匹配,有一部分體育老師自行安排課程,在較短的時間內課程質量難以保證,教學方法較為缺乏;線上教學讓學生和老師的距離被拉得很遠,老師在直播時面對電腦和攝像頭也會有不自然。還有一方面原因,由于學生一直是線上上課,長時間面對電腦屏幕會感到疲勞,這種種情況都會使學生的參與感較低。
3.教師缺乏線上授課的經驗,缺乏信息化的基本素養。武漢紡織大學外經貿學院體育教師主要通過騰訊會議App進行線上授課,但由于要一定的技術要求,同時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另外,騰訊會議App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有各種不確定性,以及教師缺乏基本的信息化素養,無法有效地運用此平臺與學生形成互動,體育線上教學沒能真正達到應有的效果。再有,教師的引導意識不強,教師在課上缺乏合理有效的引導方式和方法,未能更好地調動學生體育課的積極性與參與性。
4.教師忽視因材施教。在線上體育課程的教學期間,教師應用傳統的教學理念較為普遍,落實線上教學計劃,較為普遍的是忽視了學生的基本身體機能,與面對面一對一的教學指導工作做對比,教師所應用的教學方法往往是一成不變的。學生在基本身體素質等方面都有較大的差異,因此,教師在線上教學期間一定要明確教學的側重點,要根據每個學生的特點,因材施教的制定教學訓練方案。有些學生身體素質較好,教師可以適當的增加一些運動量,要根據不同的學生制定不同的訓練計劃。有些學生身體素質較差,經常會在線上上課時跟不上教學進度。教師要采取循序漸進的教學方法,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在保障基本教學效果的前提下幫助學生轉變學習思路,提升自己的身體素質。
(三)武漢紡織大學外經貿學院線上體育課程教學的對策
1.根據學校體育課程內容,合理安排線上教學。不是所有的體育課程都能夠適合線上教學,因此,選擇合適的線上教學內容十分重要,應與學校線上課程建設、精品課程建設相結合,促進提升,與線下教學相結合,要形成線下線上共同促進的局面。
2.要培養學生線上學習的習慣。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受內在因素和外在因素的影響,外在因素表現在教師教學方法運用,教師要能夠靈活變通地運用多種教學方法能夠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引起學生的興趣,學生興趣提高,自然就會主動的學習。良好的學習環境會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動力,教師在線上教學中要注意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
3.要加強引導教學,注重與學生的互動交流。針對對學生的參與度不夠,教師務必要在課前進行精心的設計,進一步提高課程質量,完善直播技巧。例如,一堂課程的導入是課程開始最基礎的環節,在線上教學的課堂中更是非常重要。課堂導入的方法有很多,但在線教學的模式確實對此造成了一定的限制??紤]到這種情況,老師應選擇一些簡單易呈現的方式。學生更希望老師在線直播,多進行互動交流,在線討論和答疑的方式可以進一步有效激發的主觀能動性。教師可以根據課程內容,設計趣味性的問答環節,提高學生的興趣。老師需要把握師生互動反饋的時間,尤其是對于學生的積極的課堂表現與肯定,要有計分以及點贊等獎勵機制,如此可可以更好地鼓勵學生參與到課堂活動中。
4.教學手段要現代化。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單一的課堂教學格局會不可避免的地受到巨大的沖擊,這必然會被現代最新的教學技術所取代。因此,采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能夠使教學內容由平面到立體,由靜止到運動,由文字到聲音圖像,將極大地增加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5.要優化教學方法,進一步豐富教學內容。教師在體育課程教學期間,要認識到體育作為一門公共基礎課程,有些運動項目是學生必修的內容,其中也有一些選修的內容。教師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過程之中要結合學生運動鍛煉的發展需要,運用合理有效的教學方法。體育鍛煉作為學生參與實踐活動的根本途徑。教師有責任,有義務做好線上教學各個環節的安排以及規劃,要培養學生終身鍛煉的意識,保障教學方法的有效性和合理性,進一步幫助學生更好地完成教學目標。
教師在制定教學方法的過程中,要劃分不同的線上教學板塊,有關學生的運動技能、運動參與、運動生理健康以及社會適應能力的引導。不同目標的影響之下,體育課程教學的出發點都各不相同。
6.加強線上體育課程的重要意義。體育與健康學科要做好學生的居家體育鍛煉是增強學生體質,提高學生抵抗病能力,掌握相應的室內體育鍛煉方法,調整舒緩心里情緒健康,形成體育鍛煉終身習慣是對教學新思維、新途徑、新方法的提升過程的研究。讓學生在家中開展好體育課堂有效教學活動,集中對學生、家長、學校三位一體的集中合理教育發揮作用提出了新的高度要求。線上體育課程有很多可以展開的運動內容,學生對居家體育練習內容定會比日常的體育課教學更加有興趣和熱情。加強線上體育課程的工作也是學生生命安全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三、結語
武漢紡織大學外經貿學院積極開展線上教學,將線上教學的優勢發揮到了極致。線上教學雖然有很多優點,但線上教學能是一種輔助手段,必須和線下教學相結合,才能發揮出最大作用。學生在運動鍛煉的過程中必須要遵循教學原則,按照教學計劃選擇訓練方法,這不僅能夠實現個人運動鍛煉能力的發展,樹立終身鍛煉的理念,還能在線上教學模式的影響之下實現對線上體育課程的深度思考。
參考文獻:
[1]周洪松.高校體育課“線上+線下”相結合教學模式探索[J].當代體育科技,2021,11(35):1-3.
[2]侯書健.對大學體育課線上教學的幾點思考[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21,37(11):57-60.
[3]李思欣,黃敏.公共體育課線上教學模式分析及啟示——以湖南工業大學為例[J].江西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1,34(09):83-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