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提古麗?喀迪爾
摘要:隨著新課改的持續推進,小學數學已從傳統的以教師為主的教向學生的自主學轉變。因而教師應該在實踐中多思考、多創新,為打造高效課堂做好準備。基于此,本文對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內涵以及構建意義以及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教學策略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小學數學;高效課堂;數學教學
1 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內涵以及構建意義
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了更加嚴格的要求,而構建高效課堂是滿足時代發展需求的重要方式。這就需要教師積極對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概念進行全新的解讀,以此有效構建高效課堂。新課改背景下的高效課堂具有廣泛的內涵,不僅指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有效學習和對數學技能的熟練掌握,同時,還指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探究能力、自主學習能力等綜合能力,從而促進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以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教學目標的實現。
由此可見,在新課改背景下構建小學數學高效課堂具有重要的意義。一方面,高效課堂的構建有助于課堂教學形式的優化與創新。高效課堂是教學理念、教學模式、教學活動協調發展的最終結果,通過高效課堂的構建,使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形式得到豐富與優化,開闊了教師的教學思路。另一方面,高效課堂的構建推動了數學課程改革發展的進程。通過高效課堂的構建,很多新型的教學模式得到了運用以及完善,很大程度上促進了課程改革的發展。
2 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教學策略
2.1 運用多媒體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隨著新課改的深入,多媒體技術已應用到各學科教學中。多媒體集聲、文、圖、視頻于一體,具有很強的直觀性,能將抽象的數學知識形象化、具體化,能有效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有利于學生理解、領悟數學知識,為打造高效課堂奠定堅實基礎。如,
教學“圓柱圓錐側面積”時,教師分別制作了圓柱、圓錐圖形展開的動畫課件,通過動態的展示,學生直觀地看到了圓柱、圓錐由立體結構轉變為平面圖形的變化過程,對圓柱、圓錐的側面一目了然。通過運用多媒體課件,充分激發了學生的興趣,讓學生深切感受數學的趣味性,實現了樂學而又易懂。
2.2 聯系生活實際,創設有效的生活情境
數學教學中,教師要不失時機創設與學生生活環境、知識背景密切相關的,又是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情景,使學生從中感悟到數學的樂趣,產生學習的需要,激發探索新知識的積極性,主動有效地參與學習。在創設生活教學情境時,一要選取現實的生活情境。二要構建開放的生活情境。三要創設多元的生活情境。生產和生活實際是數學的淵源和歸宿,其間大量的素材可以成為數學課堂中學生應用的材料。教師要做有心人,不斷為學生提供生活素材,讓生活走進課堂。真正讓文本的“靜態”數學變成生活的“動態”數學。要讓學生覺得數學不是白學的,學了即可用得上,是實實在在的。這樣的課堂教學才是有效的。記得有人說過“教無定法,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因為我們的教師不是圣人,一堂課不會十全十美。所以我們自己每上一節課,都要進行深入的剖析、反思,對每一個教學環節預設與實際吻合、學生學習狀況、教師調控狀況、課堂生成狀況等方面認真進行總結,找出有規律的東西,在不斷“反思”中學習。我們反思的主要內容有:思考過程、解題思路、分析過程、運算過程、語言的表述、教學的思想方法進行反思等。以促進課堂教學質量,教學效果也一定會更好。
2.3 不可或缺的知識檢測是構建高效課堂的必然選擇
知識檢測部分要求教師根據所學的知識點進行相應的練習,目的是讓學生深化對知識點的理解和掌握,在掌握知識點的基礎上,提煉高效的學習方法,并在對整堂課知識脈絡進行梳理的基礎上,通過隨堂檢測,查漏補缺。比如“圓的周長”檢測中,很多學生只理解了周長的計算公式,問題換一種說法時,便不知如何下手,教師就可以在課后給學生點撥一些方法和技巧,讓學生通過一定的課后練習掌握圓的周長的計算方法。
2.4 小組學習任務設計要合理
學習任務是小組合作探究學習的核心部分。它的設計對于整個學習任務的完成有著直接的作用。一個良好的學習任務不僅能夠充分體現教材的學習目標,還能夠讓學生在挑戰性的問題中獲得提升,符合學生“最近發展區”。同時還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引發他們進行充分的討論和思考。在學習中,教師要精心備課,并對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進行深入觀察,為小組設計合理的任務,切實提高小組學生之間合作學習的能力。
比如,在學習《多邊形》的知識時,教師可以先帶領每個小組制作不同的多邊形圖形,像三角形、梯形、平行四邊形等,調動孩子們學習的積極性。在此基礎上小組可以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圖形測量長度和寬度,計算圖形的面積,以及所有圖形加起來計算他們總面積。這樣的學習任務既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讓學生有效地完成了學習任務,真正實現了寓教于樂。
2.5 通過教師教學理念的更新來突顯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
在構建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過程中,“以人為本”教學理念的實施具有重要意義。因此,這就需要教師應積極地進行教學理念的創新,并樹立“以生為本”的教學意識及教學理念。 首先,教師應主動地進行課堂組織結構的有效轉變。教師應放棄以往在課堂教學中的主導地位,將課堂交還給學生,并在充分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的基礎上,站在學生的角度進行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教學策略的科學設計與實施。其次,教師還應對班級內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充分的了解,并在結合學生身心特征、學習規律以及實際情況的基礎上,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與引導。使學生能以自己喜歡的方式學習數學知識內容,從而有效地激發與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進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和教師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
3 結束語
總之,如果把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和鼓勵的語言運用好了,得到一堂有效的課堂,那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教學的有效性,是教師引導孩子共同完成的,教學是否真正有效起來,是需要堅持和不懈的努力來不斷完善的。教學作為一種有明確目的性的認知活動,其有效性是廣大教師所共同追求的。
參考文獻:
[1]李彩武.示意圖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有效應用研究[J].學周刊,2022(06):31-32.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06.015.
[2]任建斌.小學數學與信息技術教學的高效融合探析[J].讀寫算,2022(03):16-18.